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2013年11月23日,我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划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并发布航空器识别规则公告及识别区示意图,规定凡是飞越该范围的外国军机或民航飞机必须向我方提前报告任务性质、进行安全识别。这一做法(     
A.基于通信技术发展B.利于推动文化输出
C.凸显大国责任担当D.旨在捍卫国家主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16年,在中国的呼吁下,IMF实行改革,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得到大幅提升;2021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安全倡议,文明倡议;2023年11月,中国外交部发布《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为中东和平贡献力量。据此可知,中国(     
A.努力推动传统国际组织改革B.建立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D.外交政策得到各国普遍认同
3 . “这一构想坚持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主体作用,也包容了港澳台的不同特点,一是尊重了这些地区的历史和现实,二是照顾当地人民的希望和利益,三是考虑国际,尤其是英、葡、美等国与当地的关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港澳台拥有和少数民族自治区一样的自治权
B.回归后的港澳台需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我国坚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实现统一大业
D.“一国两制”的实施以港澳台利益为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了自己的改革纲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认为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四者既得,中国必能驾欧洲而上。之后多次讲到,实行三民主义,要建设一个驾于欧美之上的“世界第一富强之国”。

材料二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开始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七位,而在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开始的时候,中的经济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吹响了中华民族向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攀登的冲锋号。未来1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已经确定,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条件,从没有现在这样好,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从来没有这样近,我们眺望中国梦的前景,从来没有现在这样清晰。中国将要实现中国梦,不仅中国人民具有高度的自信,而且,美国人民及其他国家人民也越来越不怀凝了。中国人民,正在为这一天的到来而满怀信心,充满激情,脚踏实地、努力奋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明福《中国梦·中国的目标道路及自信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思想“变”与“不变”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条件和自信力。
2022-03-0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1955年2月14日,蒋介石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说:“在四千余年的中国历史上,虽间有卖国贼勾结敌寇叛乱之事,但中华民族不久终归于一统。‘汉贼不两立’,为中国人立身报国的基本立场。”据此可知,蒋介石(        
A.主张海峡两岸实现“三通”B.反对外部势力插手中国内政
C.认同“一国两制”的构想D.拒绝与中国共产党和平谈判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局势风云变化,英国政府调整了对华政策,在香港问题上从多方面给中英合作制造障碍。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政府决定采取“以我为主”的方针,依靠香港同胞,保证香港平稳过渡。1997630日午夜至71日凌晨,中英香港政权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举行。国家主席江泽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摘编自齐鹏飞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中国人运用“一国两制”思想与英国谈判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英国的打算是,1997年以后仍然维持现在的殖民统治。中国在谈判中既要恢复行使主权,又要考虑香港的稳定和繁荣为基本出发点,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巧妙排除了英方设置的各种障碍。最终,香港回归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一个多世纪的耻辱得到了洗刷。

——摘编自曲星、钟龙彪著《当代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年我国成功实现香港回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97年香港回归在中华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伟大意义。
7 . 早在1919年,孙中山就提出过建设青藏铁路的构想。这一构想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始终处于概念阶段。1958年,新中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克服重重困难,开始进行青藏铁路的分段施工。2006年,青藏铁路得以全线贯通。这最能说明,我国(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B.拥有青藏地区的完全主权
C.以铁路建设引领西部开发D.落实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22-08-08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1-2022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12月,在同印度的谈判中,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4月,中印签署《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一致同意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列入协定中,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双方同意,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和平方式解决双边关系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同年6月,周恩来先后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了联合声明,声明中都写进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摘编自罗建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1982年,党的十二大作出“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维护”论断,实现党在时代主题判断和认识上的根本性转变。1985年,邓小平指出:“我们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争取和平是世界人民的要求,也是我们搞建设的需要。没有和平环境,搞什么建设!”江泽民指出:“和平是世界人民的第一需要,没有和平,任何建设事业都无从谈起。”习近平把维护世界和平与实现中国梦联系起来,指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

——摘编自王存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内质与追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到2017年年末,贫困人口占比只有3.1%,而在1978年时,仅有不到3%的人不是贫困人口。这一成就反映了
A.中国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B.党和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
C.中国整体消除了绝对贫困D.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0 . 从兰新高铁跨越塞北风光到沪昆高铁穿行岭南山川,从哈大高铁驰骋东北雪原到宁杭高铁往来江南水乡,串珠成线、连线成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国高铁版图一再扩容,“四纵四横”已基本建成,“八纵八横”正加速建设。这表明中国(     
A.交通呈现立体发展趋势B.高铁发展助推经济全球化
C.高铁建设密切区域联系D.已建立了完善的交通体系
2023-02-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