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05年至1433年间,明朝政府发起了七次大规模的海上探察系列活动,领导这些探察的是宦官郑和,郑和的每一次航行都带着一支令人敬畏的船队,辅以庞大的武装军队,可以镇压探险队所到达的任何港口出现的抵抗。在前三次的航海中,郑和率领他的船队到达了东南亚、印度和锡兰。第四次航行到达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最南到达现在肯尼亚的马林迪。在整个旅行过程中,郑和随意把中国丝绸、瓷器和其他商品作为礼物散发出去。在返航时,他从东道主那里得到大量的、非同寻常的礼品,包括非洲的斑马和长颈鹿。郑和及其同伴尊重他们所遇到的当地神灵和风俗习惯。郑和通常通过外交手段来实现他的目标。……七次探察在印度洋盆地确立了中国人的地位和声誉。在他第四次返航时,郑和带来了30个国家的使节,他们来到中国,对明朝宫廷表示了敬意。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了“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为重要方向,呈现出陆、海、天、网全面推进的态势。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自2015年成立以来,亚投行已从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来自六大洲的106个成员,成为成员数量仅次于世界银行的全球第二大国际多边开发机构。中国与共建国家在教育合作、文旅交流、媒体智库、民间交往等领域开展广泛地合作,与共建国家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不断加强,拉近了共建国家人民的距离,促进民心相通水乳交融,在经济合作的同时实现了文明交流互鉴。

——摘编自蔡彤娟《“一带一路”十年成就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较于郑和下西洋,“一带一路”呈现出的新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这些区域交往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4-03-22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中国文体事业不断发展,冬奥会、全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受到世界广泛关注,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充分彰显,汇聚起强大力量,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带来了信心和希望。这反映出中国文体事业发展(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承载着文明交流与民族复兴
C.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D.推动了世界格局调整与发展
3 . 2021年香港特区政府对中学课程进行改革,新增“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教材中明确写入:香港从来不是英国殖民地。其主旨是(     
A.增强香港人的国家认同感B.否定香港曾受到殖民统治
C.扩大港人治港的政治基础D.纠正英国灌输的错误概念
2024-03-07更新 | 460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表回答(     

A.经济结构深刻变化,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趋于增强
B.农业发展的比重降低,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C.高科技发展迅速,比重大增
D.制造业发展相对稳定,在国民经济居主导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0年9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完成换文程序,同意《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协议规定,加和增进海峡两岸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海峡岸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进一步自由化,逐步建立公平、透明,便利的投资及其保障机制等。这一协议的实施(     
A.贯彻了“一国两制”的主要精神B.表达了“九二共识”的基本内涵
C.利于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D.表明经贸合作有效遏制了“台独”
2024-03-01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6 . 2022年,中国与周边国家进出口商品总额突破2.17万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78%。中国已成为亚洲国家主要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来源地,连续3年同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比10年前翻了一番多。这反映出新时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A.坚持互利共赢B.战略重心转向亚洲国家
C.注重灵活务实D.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局面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1年,美国制定了“第四点计划协定”,协定指出“要使喜马拉雅南麓的国家赞同并效忠于西方的民主制度”。协议同时提出,开展援助主要是考虑到尼泊尔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并提议对尼泊尔的矿产资源开展调查,以便于更好地开展经济技术援助。同年,美国和尼泊尔签订了《技术合作总协定》,向尼泊尔提供援助。

1956年,中国应尼泊尔的请求,与其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泊尔王国政府经济援助协定》。协定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本协定签字生效后的三年内,无偿地援助尼泊尔王国六千万印度卢比”,开启了新中国对尼泊尔经济技术援助的序幕。

——摘编自穆阿妮《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两国对尼泊尔经济技术援助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的对外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为全球互联互通提供公共产品。以非洲为例,据统计,2000年至2020年,中国帮助非洲建成的公路、铁路超过13000公里,建设了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援建了130多个医疗设施、45个体育馆、170多所学校,为非洲培训各领域人才共计16万余名。中国本着博采众长、相互借鉴的精神,在“受援国提出、受援国同意、受援国主导”的原则基础上,不断加强同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积极探讨开展三方合作。2016年以来,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难民署、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红十字会等十多个国际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展合作,在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近50个国家实施粮食援助、灾后重建、难民救助、妇幼卫生等领域的发展合作项目,2000多万发展中国家民众受益。

——摘编自马汉智《新时代的中国对外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整体态势、内外挑战与因应策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五十年代美、中两国对尼泊尔经济技术援助的时代背景,并概括两国援助的各自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援助尼泊尔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对外援助体现的外交新理念。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李谷一“气声唱法”的争议

1978年开始,港台的流行歌曲尤其是影响最大的邓丽君之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东南风,吹入了中国内地。197910月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召开,本次会议不再继续提“文艺为政治服务”,而是提“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197912月,李谷一使用邓丽君式的气声演唱了纪录片《三峡传说》的插曲《乡恋》。该歌曲还采用了探戈的节奏,配器也运用了当时很少使用的架子鼓、电吉他、电子琴等。在此之后,《北京晚报》等就对其唱法和演唱风格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这种对外来流行歌曲的模仿毫无价值,有的人干脆称李谷一是散播靡靡之音的“李丽君”,“使用气声是低级、庸俗、下流的”。因为存在巨大争议,电台、电视台曾停止播放《乡恋》这一歌曲。这种状况直到1983年才得以改变,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以观众点播的方式推出《乡恋》,李谷一才算摘掉了“李丽君”的帽子。

——摘编自曹桦《中国流行歌曲发展的文化轨迹与审美流变》

根据材料,以“关于李谷一‘气声唱法’的争议”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9 . 金陵机器局的变迁
主要史实
1865 年,李鸿章在南京筹建,1866年竣工,设备从欧洲各国引进。主要生产枪炮弹药等军火物资。
1870年,建立火箭分局,之后建立试造火药局,增设水雷局、洋火药局等,招募艺童,学习洋文洋语。80年代,成功仿制美式、德式先进武器。为中法战争提供大量武器和炮弹。
1912年,民国政府接管,专造子弹。1914年,隶属陆军部军械司管辖, 实际上为江苏军阀冯国璋所控制。由于军阀混战, 拨款锐减,规模缩小,军火产量远远落后于其他兵工厂。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隶属于国民党军政部兵工署。
1937年,遭到日机轰炸。1938年,秘密迁往重庆,此时期生产轻武器的产量占全国兵工企业武器总产量的一半。
1946 年,迁回南京。1948年底,国民政府将其搬迁台湾高雄, 只留下无法搬走的厂房和少量破旧设备。
1949 年,南京解放,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接管工厂,开始恢复生产。
1952年,与抗战时期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合并,进行迫击炮生产。1957年,经全厂员工征集,正式启用“国营晨光机器厂”为厂名,建成了当时我国惟一的迫击炮研制基地。
1965年,晨光机器厂划归后来的航天工业部,开始从事航天产品研制。10年后,成为国家重点航天产品研制生产基地,已有多项产品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
1996 年,工厂改制为国有独资的“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金属软管产品是“神舟”“嫦娥”和“天宫”升空的“功臣”。
阅读上表,结合所学,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划分金陵机器局变迁的历史阶段。任选一个阶段,阐述金陵机器局变迁反映的时代特征。
2024-02-01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北京专用)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其余陈平、王陵皆白徒……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摘编自王树民《廿二史札记校证》

材料二   中国近代所处的局势确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国近代所遇之敌人确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的结论是不能否认的或修改的。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

材料三   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

——摘自《改革开放简史》

作为“百年变局”的参与者,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进程中汲取应对变局的智慧,自拟论题,阐述你的历史认识。(要求:主题贯通,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2024-01-29更新 | 284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年1月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