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伦敦长期以来被雾霾所笼罩,导致呼吸道疾病骤增。16世纪以来,木材市场的木炭价格几乎是煤炭的3倍,随着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压力,伦敦市民倾向于选择煤炭作为家庭燃料。1952年,面对伦敦烟雾事件,英国下令成立比佛委员会,负责调查成因。1956年,《清洁空气法》颁布,其中包括禁止排放黑烟,卫生部的努力和防治政策法规体系的建立对治污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比佛委员会《比佛报告》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大气污染问题同时凸显,尤其是京津冀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2013年,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大气污染尤为严重,所有城市PM2.5和PM10年均浓度全部超标。同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年)》,按照该计划有关要求成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2017年,环保部等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联合制定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治理主要任务为:以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为重点,多措并举强化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全面降低区域污染排放负荷。

——摘编自环保部(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

某学者认为,工业化的不同是中英两国环境治理不同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工业化不同的具体原因,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园是以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而建立的院校和企业互为协作的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材料一   世界各国建设大学科技园的初衷、模式甚至称谓都不尽相同。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弗雷德里克·特曼教授倡导兴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斯坦福研究院(即现在的硅谷)。斯坦福大学的师生仅用很短的时间,就将硅谷发展成为美国电子工业最大的研究、制造中心与高技术的摇篮。受美国发展大学科技园模式的启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英国、法国和韩国等陆续建立了几十个各种类型的大学科技园,有些科技园收效甚佳。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开始复苏,大学科技园随之得到快速发展,印度、巴西等都先后建立了为数不少的科技园。

-摘编自谢辉张武军《国外大学科技园发展建设经验探析》

材料二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不断引入我国,国外一些成功的科技园发展模式也随之为我国所借鉴。80年代初,我国建立了一批大学科技园。这一时期,我国科技园发展主要分为两级,即由国务院主导的国家级科技园和地方政府主导的高新技术开发区。19997月,成立了由科技部、教育部两位副部长为首的“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指导委员会”。2000年以后,中国科技园发展已呈现出自己的发展模式。科技园的不断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调整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孟辉《中国科技园发展模式问题探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外科技园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技园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外科技园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3-07-03更新 | 134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通过实现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使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需要,取得了“文化立国”的历史成就。至1965年,全国已有县级文化馆2598个,城乡影剧院2943个,县级以上图书馆562个,群众艺术馆62个,乡镇文化站2125个,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出版社等机构遍布全国。在新中国成立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文艺作品,当中许多作品脍炙人口、走向世界,成为世所公认的“红色经典”。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文化建设之路的探索以“文化富国”所体现,文化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文化成为繁荣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文化富国”还表现在文化在提升综合国力、国家软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上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明确将“文化强国”上升为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总纲与国家意志。“文化强国”的全面实践,意味着党领导文化建设步入了历史新阶段,与近代仁人志士的“强国梦”形成了历史呼应。

——摘编自韩晗《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取得“文化立国”历史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文化建设从“文化富国”到“文化强国”的必然性。
2023-06-03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2022年,苏州市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57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出口15475.0亿元,增长4.0%,进口10246.1亿元,下降1.9%。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进出口1504.9亿元,增长2.9%;民营企业进出口8271.0亿元,增长11.9%;外资企业进出口15944.9亿元,下降3.1%。从出口市场看,对美国、日本、欧盟(不含英国)和东盟出口分别为3231.7亿元、1173.5亿元、2887.6亿元和2069.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5%、4.2%、6.0%和11.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额比上年增长12.8%。

全年新设外资项目1242个,实际使用外资74.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9%,其中制造业使用外资32.66亿美元,增长147.9%。全年新增对外投资项目381个,中方境外协议投资额25.63亿美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协议投资额占比达42.3%。

——《2022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据材料一,概括40年来的伟大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取得成就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苏州对外经济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经济发展的隐忧。
2023-11-0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1至2019年中美日国内生产总值柱状图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整体水平加速提升,高温超导、量子理论、干细胞研究等基础科研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载人航天和探月、载人深潜、高性能计算、移动通信和新能源汽车等工程技术领域取得骄人成就,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业如火如荼,众创空间发展势头强劲。

---摘自张士义《新中国砥砺奋进的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11-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其工业化是在已经相当发达的市场经济前提下发展起来的,“自由放任”指引着英国的工业化进程。先是圈地运动,使英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率先在农业上实现了商品化生产,农业的先行发展使人口得以持续增长。为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充足而又康价的劳动力。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加上广大世界市场的开辟,为工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而蒸汽机的发明,正式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技术革新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英国以纺织业为先导部门,采矿业和冶金业与其并行发展,带动了其他部门的产生和发展。工业化逐渐扩散到各工业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业中。通过产业结构演进进行工业的不断升级。对英国人来说,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几乎是浑然一体。直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时,轻工业阶段向重工业阶段阶梯化渐进,大大加快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专利制度保护知识产权的国家,由此催生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为工业萌芽提供有利的条件。英国还重视完善、改进立法与社会制度,为工业化发展深化保驾护航。

——摘编自张丽娜《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经济成为社会事业的核心任务,工业化道路始终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国家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资本,整合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乱象,通过“一化三改”,努力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随着“一五”计划的展开和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们党逐渐认识到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应该按比例协调发展。面对新中国成立时百业待兴的局面,我国工业化道路探索主要是借鉴苏联经验,但随着中苏关系破裂,我们也看到苏联工业化道路发展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我们党提出要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不断创新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把科技创新和工业发展创新相结合,例如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兴国、科教兴国以及创新型发展战略的提出。在工业发展中,既重视经济效益,同时也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GDP的高速增长。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工业化主张是符合中国发展实际和中国人民利益的。

——摘编自孙民《中国共产党开创工业化道路百年历程、经验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工业化相比,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主要不同之处。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英工业化建设对中国当代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启示。
2023-05-28更新 | 24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给全球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实惠,“中国市场”为全球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中国奇迹”向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

史料二 2011至2019年中美日国内生产总值柱状图



[探究] 根据史料一、二,分析“中国奇迹”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奇迹”对世界的贡献。
2023-09-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30课学习讲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日贸易战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双方的贸易摩擦还停留在棉纺织品、玩具、钢铁这样的商品上,但随着日本产业转型的深入,已涉及半导体、汽车、通信设备等触及美国核心利益的产业。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日本对美国的贸易依赖十分显著,同时,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并且借美国出现“小型轿车热”,推出了性能优良的小型汽车,迅速打开了美国的大门,并占有半数以上市场。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要求日本政府对其向美国的轿车出口实施自主限制,对日本的汽车出口挥动了贸易战的大棒,尽管日本答应了美国的诸多限制,如签订《广场协议》等,但直到1994年,美国对日本贸易赤字仍有60%是由汽车贸易造成。直到20世纪90年代,日本资产泡沫破裂,美国贸易逆差下降,双方的贸易关系才逐步改善。

——摘编自赵涛、刘挥主编《世界贸易战简史》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我国对外贸易基本处于顺差状态。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摩擦日益增多,贸易环境开始恶化,出口受到阻碍(美国、加拿大等国是主要发起反倾销的调查国)。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加速发展态势,以自由贸易区为主的各种区域贸易安排不断涌现。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多边贸易体系中获得了十年持续高速增长的巨大利益……近年来我国政府开始将促进贸易收支平衡、扩大进口、推进外贸多元平衡增长作为政策重,点加以推进,取得了积极效果。目前,中国已经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贸协定,涵盖了中国近30%的进出口贸易额。

——摘编自冯雷等《中国外贸发展方式战略转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日产生贸易摩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的经验。
2023-09-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分类练2024版全国通用-第一部分分类突破题型1学科综合题类型3中外关联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隆庆开海后,虽然中国的海上贸易开始复苏,但当时中国海船的吨位、性能、船队规模及海上航程等,较之明初郑和下西洋时均有明显的衰退趋势。清代造船材料普遍长期供应紧张,明朝月港民间商船造价为一千余两,到清代康雍年间则涨到二三千两,大型商船要七八千两以上。另外,中国是文学之国,其文献之丰富达到惊人的程度,然而遗留下来的关于舟船的绘画、雕刻等形象资料却非常之少。

——摘编自席龙飞《中国造船史》

材料二   洋务运动时期,福州船政局的全套设备和主要原料均来自法国,并先后聘请来自欧洲的洋匠52人,主要是为造船厂提供技术指导。到1875年的近10年间,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多是木壳小轮船。1889年,排水2100吨的第一艘钢甲巡洋舰在福州船政局建成。此后福州船政局、江南造船厂等近代船企,虽然经乱世而未亡,但也生存艰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船舶工业迅速恢复和发展。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引进其成套器材进行装备制造,建造了一些护卫艇、鱼雷潜艇等装备。苏联中断援助后,广大造船企业自力更生。1970年,中国实现常规动力导弹潜艇、中型鱼雷潜艇、大型导弹快艇等舰艇的全面国产化。19825月,原六机部被撤销,其直属企、事业单位以及交通部的部分直属企、事业单位组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成为仅次于日韩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20174月,排水6.5万吨的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中国朝“海洋强国”又迈出重要一步。

——摘编自中国船舶报《新中国成立70年船舶工业发展纪实》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造船业衰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造船业的变化,并分析新中国造船业发展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均出现了农业危机。18751880年间,英国恶劣的天气直接打击了种植业,导致农民歉收,谷物质量低劣。19世纪70年代后,印度、美国、加拿大等成为世界农产品供给的新来源地,在廉价农产品冲击下,许多英国农民因破产而离开土地去城镇或者海外发展。在英国国内,各种税收使农民不堪重负。1854年通过的《铁路与运河关税法》使得美国至伦敦的运货税额比从利物浦到伦敦还低。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耕地面积减少了近四分之一,19251934年农业在英国国民净收入的比重降到了3.19%。19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进口的小麦占国内消费量的50%,19世纪80年代中期为64%,到1910年,已经达到79.66%。

——摘编自任艳、常伟《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农业的兴衰及其启示》

材料二   


——摘编自常伟、王馨艺《中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农业衰落的原因,并分析英国农业衰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口问题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8-28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四)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