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建立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体系)及其主要职能。这反映出 当时(     
时间机构名称主要职能
1980 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加强农业技术推广
1980〜1984 年,北京中关村科研机构研究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1985 年全国技术成果交易会促进技术成果交易
1985 年博士后流动站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优秀人才
1986 年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承担部分技术市场的管理职能

A.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B.科研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C.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发展D.对外开放推动了经济发展
2023-02-02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核心素养02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增分题型】致胜2023年高考历史提分专项训练(新教材地区专用)
22-23高三下·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2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_____、多层次、_____的外交布局,主要表现:
(1)中国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关系稳步发展。
(2)按照“_____”理念和“_____”的外交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3)提出“_____”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2023-01-2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选择性必修3本)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0年,英国工业生产总额占世界的50%,以后虽因美国、法国和德国的兴起而比重有所下降,但直到19世纪后半叶英国仍处于世界工业、贸易、金融和海运中心的地位。1825年,英国废除了机器出口禁令。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了大量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从此,英国向各国提供各种机器设备,承包许多国家的铁路建设,并借贷给各国政府和私人,用来购置英国的机器和工业品。1870年,英国工业制造占世界的32%,采煤量占世界的 515%,生铁产量占世界的25%,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2012年到202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由 225%提高到近30%,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500种主要工业品中,超过四成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最新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我国工业领域企业有73家入围。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力持续攀升,通信设备、工程机械、高铁等一大批高端品牌走向全球,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消费级无人机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稳固。

——摘编自张辛欣《制造强国筑牢发展根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制造业发展的经济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制造业发展的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大国制造业的认识。
2023-01-19更新 | 282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3届高三月考(五)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一大批项目在非洲落地生根,帮助共建国家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为应对发展挑战提供有力支持,为改善民生拓宽了渠道。这表明(     
A.中国成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B.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形成D.中国新型发展理念影响提升
5 . 除较早写入联合国决议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外,2017年9月,联合国大会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写入“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201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农村贫困问题的决议也将“精准扶贫”理念明确写入其中。这(     
A.表明中国引领全球治理变革B.重构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C.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向D.彰显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铁路是现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铁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材料一   “二战后,公路和航空运输发展较快,铁路亏损严重。美、英、德、法等大量封闭并拆除铁路,不少国家不得不将铁路收归国有。进入70年代,随着日本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除美国因传统的内燃牵引不易改造外,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决定采用噪音较小而不排放废气的电力牵引,并相继修建高速铁路。高速列车实现了和航空竞争的预期目标,但票价便宜且安全、方便、舒适,铁路获得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江华《世界铁路发展的历程和启示》

材料二   199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广州—深圳准高速铁路,最初租用瑞典列车,后使用“蓝箭”国产动车组,为我国高速铁路做好技术前期准备。广深铁路一度因资金困难被迫停工,后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铁路运输企业。进入21世纪,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形成了“和谐号”动车组系列。我国铁路工业有较强的“造血能力”,没有把自己的企业变成他人的加工厂,自行开发生产的车型一度成为主力。至2015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9万千米以上,居世界第一。同时,对外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李克强总理被称为“高铁超级推销员”。

——摘编自王亦军《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回顾与发展思考》

材料三   2004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离,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强调:要以西部地区为重点,新建一批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要把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作为“十一五”和今后铁路建设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据国务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特点,并简析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2-12-29更新 | 473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1978年5月,邓小平会见来访的美国代表布热津斯基时表示:“我方观点很明确,中美正常化的条件是,美国必须与台当局断交、撤军和废约,因为这涉及主权问题……在此前提下,可以同意就正常化问题进行具体的谈判。”这表明(     
A.中美在台湾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B.美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对象
C.中国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D.中国对美外交政策出现重大改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川幕府于1811年成立了“荷兰书籍和解御用”译书机构,1862年更名为“洋书调所”兼具外语教育培训的职能。日本人把在经济结构,政治思想,以至于生活方式等方面向英国学习看作是一种需要甚至是潮流。即使是在明治维新运动之后,西方世界对日本的社会变革和转型仍然有着较大的影响。在中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培养“译员”、“通事”,翻译印刷西方科技、历史、法律等方面的书籍。除同文馆以外,影响最大的翻译印刷机构还有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中国在西学运动的过程中,逐步从重视代表西方物质文化的设施与技术,转向重视代表精神文化的思想与学术”对中国而言,19世纪末的日本成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摘编自卿崧《中日近代文献翻译活动比较》

材料二   新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事业是我党国际传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2009年间,中国文化外译图书总品种达9763种,出现了以“熊猫丛书”、“大中华文库”、“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等为代表的系统对外译介中华文化的精品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代表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丛书已出版33个语种,发行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出版语种最多、发行量最大、发行覆盖最广的领袖著作。

——摘编自《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事业发展回顾——以中国外文局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中日文献翻译活动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翻译出版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2022-12-16更新 | 99次组卷 | 6卷引用:第14练文明差异交流借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1990年到2001年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经历了4次大的调整,1990年提出“合作性戒备”安全战略,精简兵力强化联盟。1993年克林顿提出“新太平洋共同体”概念,突出经济安全在美国亚太安全政策中的重要性,并第一次提出要在亚太构筑集体多边安全机制,克林顿政府的安全战略以“参与与扩展”作为其指导方针。1997年8月明确提出美国将推出“塑造、反应与准备”战略,将威胁进一步确定为地区性冲突、不对称挑战、跨国危险与“不可知因素”,突出强调跨国组织和势力的威胁。

——摘编自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结束前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针对美国安全政策的变化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
2022-12-07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古有海防而无海战”“晚清统治者特别是洋务人士看到了发展海军对于民族生存和维系统治的重要作用“主张购船买舰”发展海防,他们认为“只要‘修我陆战之备’‘不必争利海中’”“若与敌争逐于海洋之中”没有胜利的把握,因此“对外敌的海上入侵‘不必与敌战于海’”,海军作战方针应是“不争大洋冲突‘只专海口严防’”“无事扬威海上”,有警时收进海口“以守为战”,洋务人士强调海疆防务,宣称“战不如守”“而守即为战”“普遍缺乏运用海军去保卫中国领海”争取制海权的观念,“防口守岸”的消极防御思想一直是占支配地位的海军作战指导思想。

——摘编自《李文忠公全书》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海军防御范围逐渐从近岸领域转移到利益攸关的近海领域,新时期我国统一“近海”概念为“我国的黄海、东海、南海、南沙群岛及台湾、冲绳岛链内外海域”以及太平洋北部的海域,随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越来越重“海上航运对中国经济有着非同以往的战略意义”赴远海为中国商船护航的能力以及在大洋上保护国家利益的能力成为我国海军发展的迫切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伟业加速推进,短短10年间”人民海军主战舰艇数量“从十位数向百位数递增”我国海军多次执行亚丁湾护航、赴远海编队训练、对外友好访问等任务。人民海军已从“黄水”走向“蓝水”,从“浅蓝”走向“深蓝”,2022617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命名,“这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母”,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

——摘编自周于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军战略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海军战略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海军发展不同于晚清之处。
2022-11-26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09练海防建设海权意识-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