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周边大多数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特别是同周边经济体的经贸联系日益深厚,中国周边经济体对中国依赖度加深,域外大国(主要是美国)对该地区的操纵程度逐步削弱。据此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A.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B.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形成
C.形成了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D.在地缘战略中的主动性增强
2023-06-21更新 | 381次组卷 | 11卷引用:第24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 . 1982年4月,邓小平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阐述了中国政府对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6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调研小组,该小组拟定了十二条政策,其主要精神是恢复主权、制度不变、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为中英谈判解决香港问题奠定了基础。材料集中反映了(     
A.香港问题是殖民侵略的产物B.中英希望和平解决香港问题
C.“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得到切实执行D.中国初步形成解决香港问题的具体方案
2023-06-21更新 | 1632次组卷 | 7卷引用:第24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太空卫星火箭发射大事年表

苏联

美国

1957年10月,发射第一颗人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1960年6月,通过了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计划,包括载人登月、火星和金星任务。

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1965年3月18日,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在上升2号任务中进行世界上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6年2月月球9号在月表首次完成软着陆。

1975年7月15日,联盟-19飞船发射,与阿波罗飞船组成阿波罗-联盟测试体。

1982年3月1日,金星13号着陆器成功着陆,并存活了127分钟。

1986年2月20日,和平号空间站主体发射升空。

1988年11月15日,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首飞成功。

1958年1月,第一颗卫星探索者1号发射成功。

1960年5月,阿波罗计划被提交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1962年8月27日,金星飞掠器飞掠金星,成为世界上第一艘成功的深空探测器。       

1965年6月3日至7日,爱德华·怀特在双子星座4号任务中完成美国首次太空行走。1966年5月30日-6月2日,勘测者1号发射升空并完成月球表面软着陆。       

1969年7月16日至24日,阿波罗11号的两名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着陆行走。

1973年5月14日,最后一枚土星5号火箭搭载天空实验室升空。       

1975年7月15日       ,联盟-19飞船发射,与阿波罗飞船组成阿波罗-联盟测试体。

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摘编自《美苏太空竞赛历年卫星火箭发射以及历史事件介绍》

材料二     1958年,中国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划,组建机构并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创业之初经历了经济上、技术上种种困难的中国航天事业,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4年6月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1985年10月,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经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建成了多个能发射各类航天器的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的新领域。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在为国防、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直接服务的同时,还努力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推广和转移先进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甘肃省科协信息中心《我国航天发展历史回眸》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发展太空技术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在发展太空技术方面与美苏的不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太空技术发展给你的启示。
2023-06-14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纲要下第18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4 . 2022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2022年7月17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在渤海锦州31-1气田成功投用,单井试采气量达31万立方米/天。这一科研成果的应用使(       
A.我国海洋开发技术领先世界B.我国能源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C.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D.渤海成为我国石油主要产区
2023-06-10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纲要上第28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5 . 2019年,京张高铁正式通车运营,为北京冬奥会增添了色彩。京张高铁在全球首次全线、全专业采用BIM技术,首次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世界上第一列投入运营的智能高铁列车。这一成就体现了(       
A.中国铁路精心探索的工匠精神B.高速铁路拉动了沿线地区经济增长
C.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D.现代交通技术改变了社会发展趋势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通过实现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使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需要,取得了“文化立国”的历史成就。至1965年,全国已有县级文化馆2598个,城乡影剧院2943个,县级以上图书馆562个,群众艺术馆62个,乡镇文化站2125个,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出版社等机构遍布全国。在新中国成立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文艺作品,当中许多作品脍炙人口、走向世界,成为世所公认的“红色经典”。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文化建设之路的探索以“文化富国”所体现,文化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文化成为繁荣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文化富国”还表现在文化在提升综合国力、国家软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上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明确将“文化强国”上升为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总纲与国家意志。“文化强国”的全面实践,意味着党领导文化建设步入了历史新阶段,与近代仁人志士的“强国梦”形成了历史呼应。

——摘编自韩晗《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取得“文化立国”历史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文化建设从“文化富国”到“文化强国”的必然性。
2023-06-03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3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7 . 1974年,国民党元老商震来大陆探访,叶剑英接见了他,语重心长地说:“叶落归根……你是他们的带路人。”商震激动地说道:“我早就想回来看看了……”这反映了(     
A.海峡两岸由对峙转向友好交往B.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C.“九二共识”符合统一的趋势D.“和平统一”方针正式确立
2023-05-28更新 | 270次组卷 | 7卷引用:纲要上第27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23年3月10日,我国成功将天绘六号A/B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并成功发射的第400颗航天器,中国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掀起B.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C.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D.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推动
2023-05-23更新 | 296次组卷 | 8卷引用:第24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倡导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目前世界上范围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由中国发起成立、总部设在北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截至到2021年10月,共有104个成员国,数量仅次于世界银行。这些组织的发展,从侧面反映了中国(     
A.实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B.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加
C.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
2023-05-19更新 | 267次组卷 | 7卷引用:第24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10 . 关于居住在澳门的华裔国籍问题,1986年中葡两国谈判后最后商定:中国政府同意持有葡萄牙护照的澳门华裔持葡方证件去其他国家和地区旅行,但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地区不得享受葡萄牙的领事保护,也不能将葡萄牙旅行证件传给第二代。这一处理方法(     
A.丰富了“一国两制”思想B.显示出“另起炉灶”决心
C.损害了中国司法自主权D.体现出“真实亲诚”理念
2023-04-22更新 | 298次组卷 | 5卷引用:纲要上第27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