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下图为《人民画报》封面女性形象(部分)据学者统计,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的封面女性为文体工作者,而90年代以来,大部分的封面女性为演艺明星。这一不同(     

A.适应了社会传媒的市场化趋势B.促进了“双百方针”的重新恢复
C.体现入世前后的价值观念转变D.不利于女性社会形象多元化发展
2 . 梳理、发掘历史的发展逻辑,能够为人们思考未来走向提供历史经验的支持。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会议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整理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看到相互联系,就是说这种联系并不只是时间上的顺延和承续,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基本制度、根本任务、奋斗目标基础上的联系,两个历史时期之间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看到重大区别,主要是指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着很大差别,也包括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内外条件、实践基础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材料三   中国革命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两个纲领,这使我们的路径选择有了很大的理论空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还是一个“未完成的方案”,但它的趋势是确定的,就是超越传统社会主义。……传统社会主义实行共产党高度集权的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和市场作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全面的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强制工业化,与之相适应……对外部世界基本封闭。

——摘编自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①、②处会议名称。选取其中一次会议,简要指出其召开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要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结合所学,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括的重大战略思想名称。
(3)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最低纲领”的时间。结合材料三和所学,运用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史实,多角度说明中国是如何“超越传统社会主义”的。(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2024-01-3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作为中国的历史大变革趋势,是各种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这些因素在现代化进程的不同阶段的重要性与占先性是不相同的,变革的快慢速度也大不相同。大致来说,生态、人口、社会、文化等是慢变因素,经济、技术、政治、国际交往等是快变因素。在现代化启动阶段,非经济因素特别是政治因素具有占先性,在转变阶段则是经济、技术因素具有占先性,而在现代化后期特别是社会整合阶段,则是文化因素、生态因素等上升到重要的地位。绝不能千篇一律,把极其复杂的大转变进程简单化、公式化。

——引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2009


请从以上材料提取有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现代史有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经》

材料二   文明者,有形质焉,有精神焉;求形质之文明易,求精神之文明难。精神既具,则形质自生;精神不存,则形质无附。然则真文明者,只有精神而已……陆有石室,川有铁桥,海有轮舟,竭国力以购军舰,睃民财以效洋操,如此者可谓之文明乎,决不可。何也,皆其形质也,非其精神也……求文明而从精神入,如导大川,一清其源,则千里直泻,沛然莫之能御也。

——梁启超《国民十大元气论》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体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创新性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又包括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人类和平发展新道路。

——李包庚李琳《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视域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文明观”的内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简述中国现代文明观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第十一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9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共十八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共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共二十大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30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外历史纲要(上)》20238月第5次印刷

材料二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进程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中外历史纲要(上)》20228月第4次印刷

(1)依据材料一,划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时期。(要求:历史时期名称明确,反映阶段特征:标出各时期起止时间)
(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两个版次的教科书在表述上其中的一个变化并分析变化的逻辑。
2024-01-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战略目标。这一系列变化(       
A.推动了工作重心的转移B.全面提升了公民的文化素养
C.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反映了时代和实践的新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