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8 道试题
1 . 2023年8月,金砖国家经贸部长共同发声,一致表示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重申支持和加强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金砖国家还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和世界银行等多边机制中加强协调,争取用一个声音说话。这说明金砖国家致力于(     
A.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发展B.谋求区域经济集团化
C.重构现行国际经济体系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坦赞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援外铁路,1975年 10月全面建成并试运营,它代表当时铁路技术的最高水平,时至今日,中国仍设有机构承担该铁路的日常维护工作。这条铁路对促进非洲中部的和平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誉为“自由之路”。由此可知,坦赞铁路的修建和维护(     
A.见证了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B.表明了和平共处成为各国共识
C.体现了“南北合作”务实精神D.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与责任
2024-02-02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1958年4-5月,美国时任副总统尼克松在访问拉丁美洲国家时,每到一个国家,都会遭遇声势浩大的抗议浪潮,迎接他的除了鲜花和美酒,更多的是“美国佬滚回去”的口号、石块、唾沫、咒骂及烂番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美国(     
A.失去对拉丁美洲的控制B.国际形象亟需重构
C.忽视了国内民众的力量D.与苏联的关系恶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面是一本书的目录摘编。据此判断该书的作者是(     
第三章人生来就有对神的认识
第六章任何要到神﹣﹣造物者面前的人都必须由经由圣经的引领和教导
第七章圣经必须受圣灵的印证,如此,圣经的权威才能得以确定,若说圣经的可靠性依赖教会的判断,这是邪恶的谎言
第八章就人的理性而言,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圣经的可靠性。
A.但丁B.伏尔泰C.莎士比亚D.加尔文
2024-01-2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柳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隆会议后,中国同非洲各国的关系不断加强。19561964年,中国政府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对非洲提供经济援助,在需要的时候延长还款期限,以尽量减少受援国的负担。19701976年,中国援非金额高达1815亿美元,接受中国经济援助的非洲国家由1966年以前的11个增至1977年的29个,中非贸易总额也从1970年的1.7721亿美元增至1975年的6.7126亿美元。197510月,中国对非洲国家最大的援建项目坦赞铁路(全长1860公里)建成通车。此外,中国向非洲派遣大量的专业教师,到中国留学的非洲学生也越来越多。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非洲国家逐步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但英、法等西欧国家仍力图保持其在非洲的影响力。即使他们政治上放弃殖民统治,但仍然以援助、投资及培训干部等方式继续维持他们与非洲国家的关系。西欧国家对非洲的援助在很多时候使非洲国家更加依赖外援,根本做不到授人以渔。19661969年尼日利亚内战期间,法国就曾向要求独立的伊格博共和国提供大量援助,希望借此染指该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

——摘编自吴秉真、高晋元主编《非洲民族独立简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西欧国家对非洲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西欧国家对非洲援助的共同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
2024-01-20更新 | 505次组卷 | 12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希罗多德《历史》记载:“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尼罗河)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去灌溉(引洪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此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这说明(     
A.古埃及的农业生产方式最为先进B.农业的出现促进了古埃及人生活变化
C.尼罗河农业体系决定古埃及命运D.尼罗河为古埃及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立体而又多维度的观察,有助于客观认识和评价工业革命及其影响。工业文明的演化可概括为“六维度螺旋驱动模型”:哲学-科学-技术、文化-思想-制度、探险-贸易-资本、战争-需求-市场、意识形态-政治-国家、地理-气候-医学。六个维度在相互影响的同时共同推进工业革命的演进。

——摘编自余东华《工业革命的驱动因素——对人类工业文明演化的多维思考》


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材料中的观点(整体或局部)。(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1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苏伊士运河正式投入使用不到6年,埃及丧失运河股份;不到13年,运河控制权再次转手。埃及作为原运河拥有者不仅失去了话语权,更失去了运营权、收益权和主权,苏伊士运河成为殖民强权者们的“国际航道”。这突出反映了(     
A.埃及已经取得独立的地位B.国际公法形同虚设的事实
C.航运权成列强争夺的焦点D.强权成为战胜公理的手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830年代,奥斯曼帝国彻底废除封邑制,全面实行包税制。1858年,奥斯曼帝国颁布《农业法》,农民租种国有土地的经营自主权明显扩大,直至获得所租种的国有土地的交易权,地权的非国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这一做法(     
A.抛弃了生产资料的国有制B.旨在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C.削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D.使农奴获得了自耕农身份
2024-01-09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以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为主要目标的殖民地民族主义席卷亚洲大陆,形成了20世纪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各种既有民族主义色彩,又有西方先进文化特征的民族主义思潮纷纷兴起,如中国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印度的甘地主义、土耳其的凯末尔主义等,形成了一场出现于亚非拉各国间的民族民主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出现第二次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国家掀起民族主义运动的第三次浪潮,它们利用本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逐步转化所获得的驱动力,摧垮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创建了民族独立国家

——摘编自徐煌《20世纪亚非拉国家的民族主义及其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   第三世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民族独立而形成的现代民族国家的集合体,处在现代世界体系中的边缘地区。第三世界国家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占据着相同的结构性位置,这在一方面决定了建立政治秩序和实现经济发展是它们的核心任务,另一方面也决定了第三世界国家存在着共同的政治主题。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政治主题经历了从政权建设向民主转型的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民主转型,但自由民主体制在第三世界国家建立有效的政治秩序的效果甚为不佳,不仅没能恢复政治秩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契合性,而且难以调和政治冲突以及持续动荡的政治局势,进一步打击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和社会基础。

——摘编自汪仕凯《第三世界的政治主题转换及其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以来亚非拉国家民族主义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第三世界政治主题转换的影响及制约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