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文明对中世纪西方有非凡贡献。不过,拜占庭文化留下最深印迹的,还是各斯拉夫民族。巴尔干和东欧的许多地区都皈依东正教会,并因此纳入拜占庭的势力范围。巴尔干半岛的部分地区和整个俄罗斯、乌克兰至今仍使用圣西里尔发明的字母表,这种字母表被称为“西里尔字母”。

——摘编自【关】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在历代统治者的鼓励和各族人民长期的辛勤劳动下,创造了光辉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以巴格达为中心,往西经开罗和科尔多瓦传播到北非和整个欧洲;往东传到中亚、印度和东南亚,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文明对中世纪东西欧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繁荣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
2022-07-05更新 | 181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四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以纯粹人性化的术语阐释了希波战争。他认为男人和女人的命运不论好坏,都是完全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的。这体现了(     
A.英雄主义情怀B.人文主义精神C.城邦至上原则D.民主政治理念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世界不同文明在相互碰撞、交流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河北涿州的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枚金币。据考证,其为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第五任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在位时所造,年代为回历80年,即公元699-700年(中国唐朝武则天圣历二年至三年)。这是阿拉伯世界历史上铸造的第一种货币。此币没有人物或偶像图案,两面有文字,正面的阿拉伯文意思为“别无他神,唯有真主,真主举世无双”。

——摘编自王雪农《涿州唐墓出土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金币》

材料二   (巴格达)市场上有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和马来群岛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中亚的红宝石,东非的象牙、金沙和黑奴,北欧和俄罗斯的蜂蜜、黄蜡、毛皮和木材……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材料三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大,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当然也有和平交往,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枚金币的史料价值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的表现。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并谈谈你对古代文明发展的认识。
4 . 公元前5世纪以来,在亚非欧三大洲先后出现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据如表可知,(     
三大帝国统治概况
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统治概况1.政治制度:
(中央)君主专制
(地方)行省制
2.措施:建立比较完善的税收系统
1.政治制度:
(中央)君主专制
(地方)行省制
2.措施:推广希腊文化
1.政治制度:
(中央)元首制
(地方)行省制
2.措施:基督教定为国教
A.治国方略存在借鉴与创新B.阻碍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C.使基督教文化成为了主流D.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2022-07-04更新 | 267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公元前5世纪,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修建了通往首都的波斯御道,波斯信差可以在7天内走过2699公里。这条御道修建的主要目的是
A.满足君主奢侈生活B.建立全国统一市场
C.方便信差投递信件D.及时传递政府命令
6 . 北纬30°线是一条神奇的纬线,在其附近产生了许多文明(如图),各文明因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诞生了维护平民利益的《汉谟拉比法典》
B.②处文明的产生与尼罗河不定期泛滥有关
C.③处文明产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楔形文字
D.④处诞生了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
7 . 约在公元前4千纪后期,西亚两河流域出现了居民密集的聚落,兴起了很多以城为中心的小国。稍后,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爱琴海地区等,都先后诞生了文明,出现与两河流域类似的、并立的小国。这可用来说明
A.西亚文明发展程度最高B.西亚文明影响范围广泛
C.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征D.古代各个文明独立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人类对大自然的依附性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留下了印记。但是,当人类取得了划时代的新发现——不能仅靠采集食物来养活自己时,这一依附性大大减弱了。这一“新发现”催生了(  )
A.原始农业B.城邦国家C.阶级斗争D.宗教信仰
9 . 在《神秘的北纬30度》一书中,作者詹姆士·伯斯特归纳了让许多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的秘密。其中产生于这一纬度附近的文化现象有美洲玛雅文化、埃及金字塔、中国三星堆、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对此现象产生的合理解释是(       
A.多元文明受时空环境影响B.不同文化传统导致
C.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D.生产方式相似所致
2022-06-12更新 | 816次组卷 | 37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中华文化在几千年中不断在交流中发展,并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遣掾甘英使大泰、条支,穷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备其风土,传其临大海,欲渡,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乃止。

——摘自《资治通鉴》第48卷

材料二       (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缗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南、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摘自《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三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材料四       使去传风教,人来习典谟。衣冠知奉礼,忠信识尊儒。

——(唐)李隆基《赐新罗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
(2)结合所学,简析汉朝与西亚(安息)、欧洲(大秦)通商关系发展的主要条件。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结合所学,说明中古时期朝鲜在哪些方面从中国“吸取营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