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薛金星《教材全解》
材料二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
及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明太祖集》
材料三

材料四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五 英人于世界民族中,诚不愧为先觉,彼既认明王权不当绝对,即创为根本大法,使国中贤智,得所准据,以发抒其意气。                       
                                                                        ——章士钊《政本》
材料六 “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1)根据材料说明,宰相的职责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自秦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后,在中央存在着什么问题?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个问题?
(3)图一是我国什么时期的政治制度?图一和图二体现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
(4)依据材料,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5)材料中的“根本大法”是指哪部法律?以此为依据英国逐渐确立了什么政体?
(6)材料体现了怎样的原则?结合材料说明此原则的目的或作用。
2016-11-18更新 | 1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2 . 材料分析论证题

材料一: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

——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民主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物极必反,这是真理,天气是这样,植物是这样,动物是这样,政治社会尤其是这样……极端的自由,其结果不可能变为别的东西,只能变为极端的奴役。                                                                                            

——柏拉图

材料三: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帮人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

——辜鸿铭《什么是民主》

材料四: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

——《苏格拉底案》


根据以上材料,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附:SOLO分类评价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它将学生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拓展抽象结构”。“前结构”指的是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单点结构”指的是回答问题时,只能联系单一事件,找到一个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多点结构”定义为回答问题时,能联系多个孤立事件,但未形成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关联结构”是指回答问题时,能够联想多个事件,并能将多个事件联系起来;“拓展抽象结构”是指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抽象概括,结论具有开方性,使得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2010-12-01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