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文明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卢梭认为,人类在原始的淳朴而又美好的自然状态下是平等的,但“使人文明起来,而使人没落下去的东西,在诗人看来是金和银,而在哲学家看来是铁和谷。”由此可知,卢梭强调(       
A.私有制出现孕育不平等现象B.货币出现推动阶级分化
C.经济发展抑制人类社会进步D.贸易往来促进文明繁荣
2023-08-3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二部分提升小卷11
2 . 如图为古代文明的部分代表建筑,其在建筑特色上存在一定相似之处,这是源于(       
A.自然环境制约B.政治体制影响
C.宗教活动丰富D.审美观念相同
2023-08-3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二部分提升小卷11
3 . 人类早期的食物生产
(1)农业的产生:大约1万年前,原始的_____和畜牧出现,标志着原始农业的诞生,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2)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①农牧物种:种植_____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②土地制度:主要是王室、神庙占有土地。
③农业灌溉:以_____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
地中海地区①作物种植:大麦和_____从西亚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的主要粮食作物;古罗马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
②耕作技术:土地肥沃地区实行谷物与蔬菜_____;地力较差的地方种植葡萄和橄榄。
③土地制度:在古希腊城邦中,只有_____才能拥有土地,使用奴隶劳动;古罗马长时期内实行土地国有,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随着征服扩张,小农逐渐破产
中美洲地区①作物种植:玉米、甘薯和马铃薯。
②土地制度:贵族私有制与_____公有制并存
2023-08-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世界史1-3世界古代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和经济与社会生活
4 . 在生产工具和生产效率提高的前提下,出现了剩余产品,人们逐渐地有了私有观念,最初是生产工具、农产品的私有,最后连房屋、宅田园地也变成了私有,这说明(     
A.剩余产品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B.农业是主要的生产部门
C.出现了阶级压迫D.原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2023-08-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赢在微点·高中同步测试卷(选必2)-综合素养测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化和文明的区别:文化包括文明,即文化所包含的概念要比文明更加广泛。文明界定的标准:阶级、________
2023-08-1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01课知识清单填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     
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
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
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
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
2023-06-21更新 | 7133次组卷 | 49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4千纪始,东地中海青铜文明包括西亚、北非、南欧三个亚区。这三个亚区的共性也比较明显——均流行青铜人像或神像,随之流行的还有青铜牛、印章、护身符、双翼斧等。青铜人像或神像多与祭祀活动有关,早期形体较小,晚期出现一些真人大小的雕像。人像的身份有法老、国王、神袛、祭司、祈愿者、献祭者、武士等,体现了东地中海青铜文明浓厚的神灵信仰和宗教氛围

材料二   亚欧草原青铜文明自西而东可分为东欧、南西伯利亚-中亚、中国北方-蒙古高原三个亚区。这三个亚区青铜器的类别与形制存在一些差异,比如东欧流行双刀战斧、横签战斧、板斧等,南西伯利亚-中亚流行弓背刀、钩刺矛、喇叭口形耳环等,中国北方-蒙古高原则流行管斧、铃首刀、铃首剑等。不过,共性更为明显,比如武器十分发达,工具、装饰品比较常见,晚期都流行马具和鍑,还有动物装饰艺术。

材料三   公元前3千纪末期,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纵观中原青铜文明可以发现,以容器为核心的特征始终未曾改变,只是在细节上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器类方面,夏代至西周早期,青铜容器以爵、斝、觚、尊、自、罍、觥、壶等酒器为主,形成了标识身份等级的爵觚制度、流行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等传说类动物纹饰,罕见人物形象;西周中期至战国时期,青铜容器以鼎、鬲、簋、篮、敦、豆等食器为主,形成了秩序分明的鼎簋制度和编钟制度,流行窃曲纹、鳞纹、环带纹、蟠螭纹、蟠虺纹等抽象纹饰,偶见人物形象。中国青铜文明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青铜器铭文众多,尤其是有很多长铭文的青铜器。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种青铜文明的主要差异及其反映的文明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种青铜文明存在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青铜文明的主要特征。
8 . 文明的标准

国际学术界曾依据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特征,概括出文字、冶金术和城市为文明社会的标准,称之为“文明三要素”。如果依据这样的标准,中华文明只有3300年的历史。

通过对世界其他原生文明的研究可知,世界几大原生文明并非都符合这“三要素”,如中美洲的玛雅文明没有冶金术,南美洲的印加文明未使用文字,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印章上的图案也未被认可为文字。随着世界各地考古发现和研究取得的进展,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世界各地可以有符合自己古代社会发展特色的文明形成标准。

我国学术界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有历史文献和古史传说为参考,更重要的是,百年考古获得的极为丰富的考古材料,揭示出中华文明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有独特的发展道路,我国学术界理应提出相应的文明标准。根据恩格斯关于“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的观点,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出进入文明社会标准:一是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阶层分化,出现阶级;三是出现王权和国家。

——王巍《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主要成果及启示》


(1)阅读材料,分析“文明三要素”为什么不能作为文明社会的普遍性的标准?
(2)从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出的三个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中,任选其二,结合所学进行论述。
2023-05-30更新 | 914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023·江苏盐城·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考古学家在南美的秘鲁和印度河谷的摩亨朱达罗(今巴基斯坦境内)挖掘出了4000多年前的棉布碎片:在新疆罗布泊西汉末至东汉的楼兰遗址中,发现了非洲棉的棉布残片,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棉织物。这反映了(     
A.技术传播突破地理障碍B.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源性
C.文明演进呈一体化趋势D.历史研究依赖考古发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研究指出,欧亚大陆的人口从公元前1万年的大约200万增加到公元前5000年的1500万,公元前2000年约有6000万,到公元1年达到了惊人的1.65亿。促成在大约1万年的时间里人口近百倍增长的重要因素是(     
A.农耕和定居生活B.人口迁徙和文化发展
C.贸易和物种交流D.男耕女织和小农经济
2023-05-12更新 | 304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