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文明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学者彭鹏指出,所谓“新石器革命”中的农业起源问题——即人类从食物采集向食物生产过渡,目前学界明确认为其发生在近东、中国、中美洲、南美洲、美国东部;另外还有四个“候选”区:非洲萨赫勒地带、热带西非、埃塞俄比亚、新几内亚。上述研究成果证明(     
A.随机性B.多元性C.差异性D.同步性
2023-11-2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苏美尔人看来,人是由神创造的,认为神决定着人类的命运;但是在他们的史诗中的英雄又竭力摆脱神的约束,甚至在许多方面与神抗争。这体现出在苏美尔早期文化中所蕴含的理念是(     
A.唯物主义B.英雄主义C.人本主义D.辩证主义
2023-11-2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玉石钺,最初是一种农具,后来演变成为兵器,最后成为刑具。玉石钺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社会演进的趋势B.早期文明的成熟
C.原始农业的发展D.生产工具的革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古代的早期文明中,苏美尔人创制了楔形文字,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中国的商朝已出现了较为完备的甲骨文。这些文字的共同作用在于(     
A.服务于统治阶级专制统治B.有利于文明的发展与传承
C.使文化创造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D.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融
2023-06-2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研究指出,欧亚大陆的人口从公元前1万年的大约200万增加到公元前5000年的1500万,公元前2000年约有6000万,到公元1年达到了惊人的1.65亿。促成在大约1万年的时间里人口近百倍增长的重要因素是(     
A.农耕和定居生活B.人口迁徙和文化发展
C.贸易和物种交流D.男耕女织和小农经济
2023-05-12更新 | 306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马克思指出劳动和国家的产生有密切关系,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在部落所有制的条件下,由于生产的不发达,所以分工也并不细致,社会结构的扩大仅局限于父权制下家庭的扩大。由此可知,国家产生本质上(     
A.催化了阶级分化和对立B.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
C.依托于人民的辛勤劳动D.创造了国家专制机器
2023-04-12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七)历史试题
7 . 在古埃及近九百年的历史中,人们长期使用木质的耕犁和锄头,直到新王国时期,青铜农具才普及。比古埃及文明晚诞生一千多年的中国,却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器时代的国家之一。这正如马克思所说:“过于丰饶的自然,使人离不开自然的手,像儿童离不开引绳一样。”材料旨在强调
A.古埃及的农业不及中国B.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C.农具改进推动经济发展D.青铜农具代表文明水平
2023-04-04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中指出,农业造成定居,一旦定居,社会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国家就一定会出现,国家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组织,也是文明的标志。作者意在强调(     
A.国家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B.社会关系复杂推动国家的产生
C.文明最早出现于农业发达地区D.农业是文明产生发展的重要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亚述帝国强制推行邮驿制度,驿站由官员直接管控,重要的驿站还会有军队驻扎。据考证,帝国全盛时期的两个驿站之间的平均距离是马车驱驰一天的里程。这些做法(     
A.强化了国家的治理能力B.以服务百姓生活为宗旨
C.确保了帝国的长治久安D.推动了帝国版图的扩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