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材料二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时期,公民人数很少,只有享有公民权的群体才是城邦的主人。一方面是公民“轮番而治”“主权在民”以治理城邦;另一方面,公民又是城邦内一切非公民——包括奴隶、外邦人、边区居民以及自己家中的妇女和小孩的“主人”。梭伦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柏拉图讥讽说:“在这种制度下每个人几乎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甚至连人们蓄养的动物都比在其他城邦里自由,驴马也在路上到处撞人。”自由有其边界,当个人自由的行使超越了某种程度,就会妨碍他人的权利。

——摘编自韩向臣《自由还是奴役——论古希腊雅典的公民权》

材料二:罗马法最初是从习惯法发展而来的,但罗马法中更重要的是成文法,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公民大会、元老院和皇帝的立法活动,其二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作出的决定,其三是律师和法学家对法律条文的解释。行政官的司法裁量权和私人法学家解释法律的权威给予罗马法相当的灵活性,而这种法律的灵活性与古罗马人的法律“衡平”观念有关。罗马法对近代法学的影响主要在民法方面,但古代罗马法其实包括重要的宪法和刑法内容,其中有一些是至今仍然通行的法学原理。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公民权的特征与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的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3 . 政治制度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代东、西方世界都有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建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史记·周本记》载:“(周武王)勿忘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为蔡……”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特点?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2)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材料三   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相比,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政治则被称为民主政治,几乎所有的成年男子都能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但也不能夸大这种民主,因为对广大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根本遥不可及。


(3)结合材料及所学,简要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2021-01-20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城邦的领导人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城市对全世界的人都是开放的。”哲学家、作家、学者、艺术家等都跑到雅典来,在雅典,他们有广大的施展才能的余地。雅典城的演剧、庆节、献祭等,都是一笔很大款额的开销,大部分是以“社会义务”的形式分摊给富裕的工商业者的。在城邦民主政治机构如公民大会和议事会出现的同时,市政公共建筑随之出现。市政广场是交流信息、参与市政议会和公民大会的“民众集会之所”。

——摘编自解光云《论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城市因素》

材料二   当罗马帝国君临整个地中海世界之后,诸皇帝都根据希腊人的历史教训,采取了得到证明的且十分有效的方法:大量建立和发展城市。由当地上层人物实行城市自治,使其与帝国融为一体。阿里斯提德认为:“如果没有那些有能力管理自己的事务并能为帝国收税的城市,罗马是不可能统治行省……新组织起来的城市的第一项义务就是把城市青年送到军队里去。”罗马帝国早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当罗马由于对外进行战争而需要征募新兵的时候,城市化受到的“鼓励尤甚”。古罗马的市政建筑追求整体和谐,强调中轴线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为了宣扬皇权的伟大,各朝皇帝竞相营建大型建筑。

——摘编自段光达《罗马帝国早期城市化运动的原因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分析城市对古代雅典文化繁荣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帝国推动城市化的原因,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雅典城与古罗马城的规划所折射出的政治差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东西方的“理想人格”

古代中国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
古代希腊城邦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柏拉图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   近代·东西方“人的觉醒”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在中国启蒙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摘编自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理想人格”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西方“人的觉醒”的不同内涵。并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西启蒙特点不同的原因。
2021-11-16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人类社会具有一些基本特征,今日中国应用发展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审视人类各种不同的文明模式。

探究一中国的传统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


探究二雅典模式

苏格拉底批判说:(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大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探究三美洲文明

印加人通过征服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在常国中他们甚至不是主要的居民,大部分居民是被印加人征服的其他印第安人部落。这种状况与古代罗马人的状况相似。……加人创造了一套完善的帝国体系。……在世界古代历史上,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都曾修建过大规模的道路系统;亚述帝国和波斯帝国都采用过迁移居民的办法;罗马人曾在被征服的地区建立殖民地……印加人在创建帝国的过程中,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采用了和亚欧大陆上的古代帝国几乎相同的强化统治的措施。

——《中外历史纲要下》


(1)依据探究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总结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简析中国形成这种政治传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主张。指出雅典模式产生的社会条件。并简要评价雅典民主。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政治文明的基本特性。
2021-07-09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世界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联系密切。

材料一 各个古代文明独立发展,因此在文化上也表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大体说来, 印度人重视宗教,中国人重视伦理教化,希腊人追求理性,罗马人注重实用,埃及人讲求来世。当然,这些特点不是绝对的,有些是各文明所共有的,有些则相互渗透。如佛教曾传入中国、东南亚、日本和朝鲜,希腊人曾统治埃及和西亚,罗马人曾领有东地中海和高卢等地区,并给这些地区的历史发展以巨大影响。不过,所有这些对当地原有的文明来说,很难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当地原有的文化。

——摘编自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 系。各个人群之间的互动反过来产生了规模空前的交 流,这些交流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区域。有一些交流是生物种群方面的: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以及病菌都传播到未曾到达过的地区。航海探险唤醒了商业贸易的繁荣,为了寻求贸易机会,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8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建立起环球贸易和交通网络。

——摘编自[美]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2)指出推动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的重大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分析该事件带来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战国和古希腊面临相似的历史境地,它们都陷入了内部极度战乱:战乱中都出现了统一运动……大批知识分子为统一运动上下奔走,提出了大量哲学、政治、道德命题。而统一运动的结果不同。希腊形成了亚历山大帝国,仅七年即分裂,其后三大继承者王国内斗100年,被罗马逐一兼并。战国形成了大一统秦王朝,虽14年后崩溃,但很快就再次兴起了大一统汉王朝。秦汉制度被历代王朝所继承,整整组给200余年,相似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不同的文明根性,中华文明的核心要义是一颗秩序优先,希腊文明的核心要义则是自由优先",两种文明根性塑造了两种不同的道路。

西方不断走向分。从地域上分,从民族上分,从语言上分,其间也有统一的努力,如罗马的努力,基督教的努力。但分的趋势占据主流,最终归结到了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中国则不断走向合。从地域上合,从民族上合,从语言上合。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虽然哲学体系差异极大,但有一条共同的底线,即建立统一秩序”。其间也有分离的时期,但合的趋势占主流,造就了中华文明的集体主义根性。

材料二先秦时期,华夏人和异族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它以是否尊重和认同中国的仁义道德与中国文化来作为华夷之辩的标准,不以种族、民族为基础,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为后世多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城邦始终存在希腊人和蛮族的界限。希腊城邦有投票权的公民必须是世代诞生于本地的同族。外邦人无法获得政治权力,更别说成为领袖…….这正是希腊帝国的精髓——内部是民主,外部是殖民;上面是公民,下面是奴隶。这种双重标准的希腊式帝国,是日后欧洲帝国的精神原型与政治模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潘岳《战国与希腊:中西文明根性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明秩序优先”和希腊文明"自由优先"这两种不同核心要义各自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先秦时期“华夷之辨”的内涵及特点。并指出古希腊民族国家思想产生的消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3000年的法老时代,古埃及人始终保持着其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以象形文字为例,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创造了文字,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就已形成了完整的象形文字体系,象形文字对保持古代埃及文化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古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最为重要的在于要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古埃及人一直盛行着对死者实行厚葬之风。在古埃及人的浮雕和绘画作品中,人像造型必须遵照严格的侧头正胸式的基本法则,即表现人站立、行走时,头和面孔必须以侧面形式表现,双肩和胸部以正面表现,而脚又是侧面的。

——摘编自令狐若明《古埃及文明的传统特点》

材料二   在“埃及学”出现以前,人们对埃及了解甚少,甚至到了启蒙运动时期,人们脑海里都仅把埃及和金字塔联系在一起。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带去了兵将和一部分学者及技术人员,想对埃及的地理历史有较深刻的了解。这些学者先是发现了卢克索宫殿,然后发现了凯尔奈克的神庙。由于大多数人读不懂古埃及人的碑文,因此工作毫无进展。直到1822年,商博良发现一块方尖碑,碑上有埃及文和希腊文对译的文字。他是精通希腊文的,通过希腊文,他了解这是记叙托勒密及克娄巴特拉的爱情故事。从一再出现的文字及其特殊位置,他找出了11个埃及字母——他用这几个字母去读拿破仑部队拖倒在尼罗河口的罗塞塔(Rosetta)石碑,他竟毫无困难地读通了。就这样一块又一块碑文地读下去,20余年工夫,他居然读通了所有发现的埃及碑文,而且还找出了古埃及的其余字母。于是,研究埃及之门就此被打开了。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爱德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埃及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埃及学出现的历史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埃及学出现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世界各国文化大多不乏人文精神,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材料二: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三: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的成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