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通过与其他政治秩序的对照,我们可以勾画一幅更加精细的帝国图景。帝国至少需经历一个崛起和衰落的周期,而且还必须已开启下一个新的周期。因此,帝国存续时间较长这一标准体现在其制度革新力和再生力上,有了这两种能力,帝国的存在便不再取决于先父(们)的超凡领袖魅力。如果一个强国没有幅员辽阔的统治疆域,是不足以被称为帝国的。相比海洋帝国,疆域跨度的标准显然更适用于陆地帝国。对于海洋帝国的权力扩张而言,远比疆土的有形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它手中可供支配的资源。与主权国家相比,在帝国权力扩张、成形过程中,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因素相互交织得更紧密。这其中,军事优势这一小因素也能对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产生大影响。

——摘编自[德]赫尔弗里德·明克勒《帝国统治的逻辑:从古罗马到美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帝国的崛起与衰落”这一主题,自选一个帝国,拟定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邦是政治共同体,每个城邦都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农村。有公民大会、议会和行政官员。这是所有希腊城邦的共性。雅典城邦作为自由人的共同体,它的强盛与公民的自由和幸福息息相关。大约公元前八至七世纪,雅典人对这种具普遍性的城邦局势作出了创造性反应,在克服贵族与平民的剧烈冲突、克服过渡时期社会变化导致的混乱、暴力的过程中,不仅要解决冲突,而且要寻求一种公平正义的解决方法。通过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和使所有公民轮流参加陪审团而扩大了参与,拓宽了政权基础;每个公民有向陪审团申诉的权利,既对个人身家性命等权益提供了保护屏障,同时也遏制了公共权力的专横。

——摘编自肖雪慧《古希腊的政治遗产》

材料二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是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他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2年中,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他的东征,让希腊文明开始步入亚洲大陆,又让古老的亚洲文明在西方重新焕发出光彩,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从此,优美而富于表现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引领了亚洲人的审美,而来自东方的天文、数学、医学等知识奠定了西方科技进步的根基,更有一条条如丝绸之路一般的道路横贯于亚欧之间。

——摘编自徐翠芬《谁倒在了亚历山大的铁蹄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政治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流士将波斯帝国划分为若干行省,由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在军事上,将步兵、骑兵、象兵、海军、工兵等兵种组成帝国军队,组建的最具战斗力军队是所谓“不死队”。另外规定,帝国中央政府铸造金币,行省只能铸造银币、自治市只能铸造铜币。为便于传达国王的命令、下情上达和军队调动,在驿道沿途设驿站。大流士还让一些被征服地区的原统治者参与地方政权,对各地原有宗教不加干涉和排斥,在制定法律时,也参照各地原有法律。这些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巩固了波斯人对各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在客观上也促进帝国内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

材料二   印加人在创建帝国的过程中,采用了和亚欧大陆上的古代帝国几乎相同的治理措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再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管辖。以都城为中心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一方面用于传递帝国政府的命令和情报,调动军队;另一方面用于被征服地区朝贡。印加国王为统一宗教信仰,既强调太阳神印蒂的至高无上,同时敬奉古老神明帕恰卡马克和维拉科恰,对各被征服部族的神明兼容并蓄。利用战争这一特殊形式广泛吸取各民族优秀文化,最终打造了印加帝国的百年辉煌。

——摘编自林被甸《探访印加——古代世界文明交流与互动透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流士改革的特点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简述印加帝国在治理措施上与大流士改革的相似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因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蕴含了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影响重塑了我们。慢慢流淌的世界长河中,衍生出多姿多彩的文化浪花。不同的国家、地域和民族,在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化艺术、价值观念、思维习惯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甚至在同一区域的历时性发展中,文化的阶段性表现也都不尽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各个文化之间是隔绝的、断裂的、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交通的改善都给文化的传播延承提供了契机。不同风貌的地域文化支流交汇,才可成就“世界文化的长河”。

——摘编自孙旭《文化交融的美丽结晶》

提取材料中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详述自城开创以来罗马人民的业绩”“歌颂这个由神与人共同建立起来的伟大国家”是李维(前5917年)撰写《自建城以来》(又称《罗马史》)的初衷。《罗马史》继承了“年代记”的传统手法逐年记事,记录了官员选举、内政外交、战争与宗教等活动,为人们描绘了罗马由一个亚平宁半岛的小城邦发展到帝国的完整过程。《罗马史》吸收古希腊史学流畅简洁、典雅诗意的特点,对前人涉及史料,特别是神话传说的著述并不全盘接受,而是根据可靠性与完整性、作者声誉、文学加工程度等因素进行考证。受罗马法影响,《罗马史》模棱两可的记录较少,历史叙述均能体现李维对事件是非曲直的价值判断。李维还认为虔诚、勇敢、仁慈等美德是罗马走向繁荣的关键,于是通过塑造历史记忆,他强化了罗马民族的文化认同。

——摘编自郭小凌主编《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李维撰写《罗马史》进行解读。(要求:表达清晰,逻辑明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