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蕴含了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影响重塑了我们。慢慢流淌的世界长河中,衍生出多姿多彩的文化浪花。不同的国家、地域和民族,在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化艺术、价值观念、思维习惯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甚至在同一区域的历时性发展中,文化的阶段性表现也都不尽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各个文化之间是隔绝的、断裂的、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交通的改善都给文化的传播延承提供了契机。不同风貌的地域文化支流交汇,才可成就“世界文化的长河”。

——摘编自孙旭《文化交融的美丽结晶》

提取材料中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历史的角度看,任何一种文明出现之后,它既要向外传播,也要输入借鉴,不可能拒绝、排斥其他文明而独立存在、独自发展。它要么吸收外来文明使自己得以演化,要么融入其他文明使自己得以延续。实际上,一种文明都是在不断向外传播和吸收外来文明基础上新生的文明。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之间,往往能够做到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生共存,本土文明不仅能够为外来文明留下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而且能够同外来文明融合,促进本土文明的演化。任何文明都不是最初的文明形态,而是融入了大量其他文明因素的新生文明。

—一摘编自聂珍钊《论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建构和谐世界》

阅读材料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书·陈汤传》记:“(汤)前至郅支城都赖水……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陈(阵)。”鱼鳞阵这种布阵法是罗马军队常用的龟甲阵。《汉书》记载了这个阵法,当然也可以表明这个新的西方罗马(大秦)的作战方式,西汉人已有所了解。《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和帝永元九年(97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渡,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裔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安息船人所说渡海需要的时间,应是指从地中海东岸到达罗马帝国首都罗马的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摘编自宿白《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但正如甘英西行受到安息商人百般阻挠一样,罗马帝国同中国的直接交往,同样受到安息的阻碍。因为安息商人为了维护自己经营丝绸中介贸易的巨大利益,一直不愿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直接交往。公元前1世纪中叶,一位传奇式的船长掌握了印度洋的季风秘密,这标志着罗马人掌握了季风航行技术;再加上罗马人拥有更加坚固和规模更大的远洋帆船,装载大量的船货,延长航程得以实现。据文献记载,无论使团,还是商人,都是趁3月开始的西南季风,从红海海口漂洋而来中国的。

——摘编自何芳川《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与罗马交往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朝中国与罗马交往的条件及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史诗有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包括《奥德赛》《伊利亚特)》,而印度最著名的史诗是《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这些史诗都是由游吟诗人歌唱,口耳相传留下的,可以视为最早的诗歌。也就是说这些诗是变化的,根据时代和听众的反映不同而发展。

——摘编自《古代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材料二 在民间文学的宏伟巨著中,《一千零一夜》是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这些故事极其完美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意愿陶醉于“美妙诱人的虚构”,流畅自如的语句,表现了东方民族埃及人、波斯人、印度人一美丽幻想所具有的力量。

——高尔基

材料三 在欧洲文化凋敝的时期,阿拉伯人从被他们征服的亚里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地搜集了古希腊典籍,还从拜占庭收买古希腊手稿,并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非常尊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有些阿拉伯学者为了使自己的著作得到重视,竟然假托它们是古希腊人的著作。

——摘编自《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和古印度史诗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的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化发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