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时期,张骞于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首次开拓丝绸之路,被称为“凿空之旅”。西汉末年,丝绸之路一度断绝。东汉时期,班超从洛阳出发,再次出使西域,他到达了西域,他的随从到达了罗马。这是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对话。也是在东汉,印度僧人沿着丝绸之路到达洛阳,将佛教传入中国,从另一个角度拓展了丝绸之路。唐代,洛阳人玄奘沿着丝绸之路历时19年到印度求取真经,促进了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的交流,并写下了《大唐西域记》。

材料二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历史上,中国的丝绸、陶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这些传统的商品至今依然在海上丝绸之路广袤的沿线上焕发着新春。

——摘编自百度百科《丝绸之路》

材料三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的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陈风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丝绸之路开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主要历史作用。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丝绸之路精神的主旨。
2 . 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本题共12分)

材料一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大,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

材料二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摘编自人民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球化三方面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

材料三

目录

第八编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

36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37章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

38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

39章五年计划和大萧条

40章走向战争1929--1939

41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2007年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1914年至1945年西欧历史发展的趋势,并运用相关史实对该趋势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语句通顺)
2022-08-2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第(名题荟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罗马帝国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大秦)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其王常通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固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微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三   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为商品汇聚地的描述是: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摘译自阿利斯提德的演说《致罗马》英文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4世纪末起罗马帝国的国教名称,并指出其诞生于材料一所示地图中哪一位置(写出序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世纪罗马帝国与东汉交流出现的变化,简析罗马帝国与汉朝交流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在2世纪空前繁荣的原因。
4 . 文化交流。

中古时期文化交流与传播情况摘编

数学8世纪印度数字传入阿拉伯,12世纪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成为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科学技术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经由拜占庭、埃及、摩洛哥传入欧洲;指南针、火器等在13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哲学宗教9世纪阿拉伯人将希腊学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译成了阿拉伯文,11世纪下半叶到13世纪又转译为拉丁文,传入西欧。7世纪以后,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
医学10世纪阿拉伯人总结希腊、印度等地区的医学知识,编纂《医学集成》。

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剧本写道:张惕接受皇帝托孤,决定要用独生子替太子送死。其妻伊达美不予配合,说:“你向他发过誓么,要杀你的亲生子?唉!有什么贵和贱,又有什么主和臣,都不过一点虚荣定了一时的名分,天生来大家平等……要谋自己的善后,才是我们职责。”

(1)阅读材料,概括中古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特点。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孤儿》的创作背景。
2022-07-12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世界不同文明在相互碰撞、交流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河北涿州的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枚金币。据考证,其为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第五任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在位时所造,年代为回历80年,即公元699-700年(中国唐朝武则天圣历二年至三年)。这是阿拉伯世界历史上铸造的第一种货币。此币没有人物或偶像图案,两面有文字,正面的阿拉伯文意思为“别无他神,唯有真主,真主举世无双”。

——摘编自王雪农《涿州唐墓出土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金币》

材料二   (巴格达)市场上有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和马来群岛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中亚的红宝石,东非的象牙、金沙和黑奴,北欧和俄罗斯的蜂蜜、黄蜡、毛皮和木材……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材料三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大,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当然也有和平交往,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枚金币的史料价值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的表现。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并谈谈你对古代文明发展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印第安人早在万年以前,主要是通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万年以前便已到达美洲的南端。当他们到达美洲后,择地而居发展起来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印第安人所创造的较高水平的文明均分布在墨西哥中南部、中美洲及南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与太平洋沿岸地区。其他远离赤道热带区域的印第安人则基本上处于旧石器时代。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美洲诸印第安文明与其他大陆诸文明相隔绝,而且诸印第安文明彼此之间基本上也相隔绝。在2500年中,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可证明中美洲和秘鲁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在这几千年中,欧亚大陆各地区,还有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都处在持续不断的交往中。最终结果是,美洲印第安人远远落后于欧亚人。到公元1500年时,美洲大陆刚进入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早在约公元前25000年便已达到的文明阶段。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洲印第安文明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2022-07-27更新 | 19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两大强国之间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但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早在波斯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已到达地中海东岸。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在征服地中海东部地区后,当地商人也有意向东,尝试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任何一个文明,不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否认这一点,就无法参与全球精神财富的大循环。

——摘自《南方周末》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王朝与罗马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人类文明交流的意义。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及其启示。
2022-07-02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天,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地发现古代伊斯兰帝国与现代的联系:文化贡献、数学和科学发明等。这些持久的贡献是穆斯林从被征服的民族那里借来的,并打上了自己独特的印迹。阿拉伯语不仅变成了从波斯到比利牛斯山的主要日常用语,而且代替了波斯语、希腊语等帝国境内多种语言,成为主要的文化工具,是有力的文化融合剂。伊斯兰教作为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先知的产物,它不仅要求人们顺从新的信仰,而且要求人们顺从新的社会-实际上就是顺从麦地那政府和先知以及后来的帝国。8世纪初,穆斯林从中国工匠那里学到了造纸术,纸张日渐普及,不久所有大城市都建立了学校和图书馆。

——摘编自【美】罗宾.多克《伊斯兰世界帝国》

材料二 阿拉伯文明对中世纪西欧的文明,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当阿拉伯文明兴盛之时,西欧正处于“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些关于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已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并创造出自己的文化,这些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阿拉伯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促进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印度的数字,中国的三大发明,都经由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而后推行于全世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摘编自马克连《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文明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伯文明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末,波斯帝国进入极盛时期,把古代东方的几个文明中心都囊括在里面了。帝国境内有70多个民族,它们之间在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宗教传统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为了维持帝国的社会秩序,统治者基本保留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内部结构,并允许被征服地区保持自治权。但是,这种地区间的差异性又往往是波斯帝国内部分裂势力得以滋生壮大的根源。大流士即位前后,席卷帝国的叛乱或起义证明了帝国并不稳固。所以,大流士在局势稍微稳定之后,就开始著名的改革运动。而大流士的改革正是通过政权的力量把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调整到和平的、有序的、理性的最佳状态,并由此影响到对外交往。

——摘编自于卫青《波斯帝国》

材料二       波斯帝国境内的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结合得很好,它们和平相处,友好往来,同步发展达两百年之久。在波斯帝国时代,北部的游牧世界没有向南部的农耕世界发起大规模的冲击,生产免遭破坏,在和平的环境下,南部农耕世界的社会经济文化有很大的发展。整体的世界上古史在波斯帝国时代也已形成。过去,一些史学家不注意这个史实,把整体世界历史的形成放在“大航海”:以后,这是不科学的。

——摘编自李忠存《试析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波斯帝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概括帝国统治者为稳定帝国政局而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波斯帝国兴起对世界文明发展与交流的贡献。
10 . 材料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1)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 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明交流的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