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在古代,欧亚大陆内部各地区或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最为繁盛,也最为引人注目。其中西亚和中亚不仅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起着桥梁的作用,而且在传播其他民族或国家的文化的同时,它们也发展了自身独特而灿烂的文化。因此,我们要想探明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真实情况,就不能跳过或忽略这些文化的存在。这些“桥梁”将东方文明传到西方,又将西方文明传到东方。而作为“桥梁”的西亚和中亚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两面又各自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交往的过程也就是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汇聚、升华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世界历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可以随着时代的演进而络绎不绝地往返。

——裔昭印《世界文化史》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关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2-09-16更新 | 364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纲要下-高中历史统编版新课同步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亚、欧、非三大洲之间,有一片宛如水槽的海域,有人戏称它为“上帝遗忘在人间的脚盆”。这里不仅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更是古代诸多文明演绎的舞台。结合所学、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罗马帝国建立的同时,也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罗马的多民族文化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罗马人的足迹远涉帕提亚、印度、中亚,甚至达中国……庞贝古城有印度女神雕像出土,北欧的丹麦也有印度佛像的发现,而在印度半岛东海岸本迪治利城,则发现了一个罗马商战遗址,出土了大量意大利陶器和罗马帝国钱币,越南等地也有不少罗马钱币出土。许多研究者还认为庞贝壁画中的天神、英雄和王侯显贵所穿的迎风飘展的长袍大褂都是丝绸制成。而众多古典文献的记载更是中国丝绸大量输入罗马的明证。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概括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特点。
(2)列举出公元前6世纪—15世纪这一区域出现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中,公元后兴起于亚洲的帝国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由于印第安人和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相距太远,无法联系,又由于他们没有马,不知道使用铁犁和车轮,因而,比起亚洲、欧洲大陆较发达的区域,他们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要较为落后一步。”这一论述旨在(     
A.论证区域文明发展的差异性B.说明文明交流的必要性
C.阐明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性D.揭示美洲文明的落后性
4 .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时期,张骞于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首次开拓丝绸之路,被称为“凿空之旅”。西汉末年,丝绸之路一度断绝。东汉时期,班超从洛阳出发,再次出使西域,他到达了西域,他的随从到达了罗马。这是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对话。也是在东汉,印度僧人沿着丝绸之路到达洛阳,将佛教传入中国,从另一个角度拓展了丝绸之路。唐代,洛阳人玄奘沿着丝绸之路历时19年到印度求取真经,促进了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的交流,并写下了《大唐西域记》。

材料二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历史上,中国的丝绸、陶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这些传统的商品至今依然在海上丝绸之路广袤的沿线上焕发着新春。

——摘编自百度百科《丝绸之路》

材料三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的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陈风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丝绸之路开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主要历史作用。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丝绸之路精神的主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吉尔伽美什》中,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邦的国王,他的称号意思是“拥有广场的乌鲁克国王”,与此相对,恩启都是个浑身长毛并与野兽为伍的野人,在与吉尔伽美什决斗后,两人成为莫逆之交,并肩合作斩妖降魔。这一故事情节折射出古代两河流域
A.文明的冲突与融合B.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C.神话色彩比较浓厚D.文明达到较高水平
2021-07-03更新 | 571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古典时代,欧亚大陆上各个帝国的活动区域几乎完全局限于其各自所在的大河流域,以至于在世界地图上看起来就像汪洋大海中的几座孤岛。然而,公元1世纪时,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的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这一文明地带
A.主要通过武力征服建立B.促使冶铁技术传入中国
C.加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D.促进了四大发明的西传
2022-03-17更新 | 255次组卷 | 25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练习
7 . 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形成璀璨的世界文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类文明的交流”展开论述。(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在交往学习中提升的规律是指人们通过交往,使文明相互交流、学习、促进。交往有两种形式,一是正态交往,即和平友好的交往。这种交往方式本身就是文明的体现,或曰文明的交往。二是负态交往,即非和平友好的交往。其极端形式,就是侵略、征服。这种交往方式本身就是非文明的、野蛮的。与上述两种交往方式相联系的学习也有两种,一是主动学习,即在正态交往中,交往双方被对方的文明之美所吸引、所感动,从而相互仿效。二是被动学习。所谓被动学习,即在负态交往中,吃亏的一方为求得自我保存,被动吸收对手之长,以求击败对手的一种学习。

——摘编自陶富源《文明冲突,还是文明互鉴?》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30更新 | 456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某同学在学习亚非文明古国时查找了一张地图,相关内容标注正确的是(     
A.将阿拉伯数字标注在①B.将人首飞牛石雕标注在②
C.将莎草纸制作标注在③D.将大小麦原产地标注在④
10 . 公元前14世纪中期,埃及和赫梯不断进行战争。在战争的过程中,埃及人学会了赫梯的铁器铸造和使用方法。随后,埃及也进入了铁器时代。这种现象表明古代战争是(     
A.铁制武器的试验场所B.民族交融的主要原因
C.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D.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