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洲之间,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又在这里分流。地中海文明是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延伸、扩展与提升,是前后相续的两个发展阶梯,而不是两个相互平行的系统。长期影响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发端于地中海,伊斯兰文化也以此为渊薮,印度文化不断受到波及,远离地中海的中国也受这一“文化强极”的影响。地中海是世界文化的漩涡,很难把它界定为“东”或“西”。

——摘编自史继忠《地中海-世界文化的漩涡》

根据材料,围绕“地中海地区的文化”,任选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古代文明有着强烈的扩张性,如苏美尔人很早就从阿富汗获得青金石;古代埃及人从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获得木材。这种特性主要缘于(     
A.农耕社会发展的需求B.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
C.神权政治的快速发展D.国家机器的普遍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腓尼基字母文字被誉为“世界字母文字之母”。在腓尼基字母的传播过程中,各地对腓尼基字母进行改革,尤其是希腊人,根据腓尼基字母创造了元音,并形成了全新的希腊字母。这说明(     
A.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发展与创新B.字母文字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
C.腓尼基人对世界文明贡献最大D.字母文字比象形文字更具有优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他,被视为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也是一个残暴的征服者。他先后统一希腊全境,进军中东地区,占领埃及全境,征服波斯帝国,大军开到印度河流域,帝国跨越亚欧大陆。以下关于他的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A.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B.加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C.促进世界各地的联系增强D.维护了帝国的长治久安
2024-05-1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的瑞士文化艺术史学家布克哈特说:“即使其他民族——巴比伦人、腓尼基人、亚述人、伊朗人等——在他们文明的每个个别元素上都不同于埃及人,它们仍很有可能承受着一种总体上来自埃及的刺激,没有这种刺激,他们的发展可能会延迟,甚至可能根本不会出现。”该论断意在强调(     
A.人类早期文明的心理认同B.民族交融助推了古埃及文明传播
C.古代埃及文明的深远影响D.大河文明以古埃及文明最具特色
6 . 如图为贵霜帝国的古钱币,钱正面镌有印度希腊王赫尔马乌斯头戴皇冠的肖像和族徽等图案,背面则是王权神授的骑马图像。这类神像大部分是希腊、波斯、印度等宗教神话中的众神形象,如印度教中的湿婆、希腊神话中的火神赫菲司塔斯、风神波瑞阿斯等。由此可见(       

A.贵霜帝国铸币技术世界领先B.钱币兼具经济政治多种功能
C.中亚地区商业贸易领域广泛D.民族迁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2024-05-0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联合调研历史试题
7 . 文字是一个民族最为深沉的记忆,是民族间相互交流的媒介,也是文明传承的纽带。如图所示的四种古代文字彰显了(     

A.世界古代文明的多样性B.世界文明交流的广泛性
C.古代亚欧文明的丰富性D.四大文明古国的悠久性
8 . 今伊拉克北部尼尼微遗址发现的阿舒尔巴尼拔王宫中浮雕,最后一幅描绘了国王与王后在花园中宴饮的场面。在浮雕中,国王占据绝对的核心地位,他横卧在高榻之上,悠然自得;王后陪同在侧,整个身体姿态表现出对国王的敬重和恭顺。这可以反映(     
A.尼罗河流域的政治生态B.两河流域文明中王权专制的特点
C.封建王权的加强和扩展D.两河流域地区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2024-04-2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图所示是考古学家在东非埃塞俄比亚发现的玻璃器皿。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     

注:该文物出土于埃塞俄比亚境内的阿杜里斯(阿克苏姆王国时期的重要港口)地区古迪特石碑墓中,此器皿的刻面被认为与罗马帝国东部边境生产的玻璃器皿相似。
A.罗马帝国势力范围已到达东非地区B.玻璃器皿在古代非洲已被普遍使用
C.阿克苏姆王国的玻璃制造技术发达D.阿克苏姆王国与罗马可能存在往来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棉花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这种毛比羊身上的毛还要美丽,质量还要好。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

史料二   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

史料三   考古学家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

材料二   早在1000年前,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棉花织造业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织造业。在19世纪以前,亚洲一直是全球棉花产业的中心。

公元950年,在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欧洲,塞维利亚、科尔多瓦、格拉纳达、巴塞罗那和意大利诸城有了棉纺织业。

12世纪末,意大利北部开始形成一个重要的棉花产业中心。15世纪,德意志南部也出现了棉花产业。

18世纪初期,在发展棉纺织工业的过程中,英国人开展大量的间谍行动,窃取印度高超的生产技术。

公元12001800年,棉纺织品的制造和消费在世界各地稳步扩大:从中国、日本再到欧洲、北美,棉纺织品成为主要纺织品。

19世纪,法国最主要的贸易商品属棉纺织类;1860年,原棉贸易占美国所有出口货物的60%;同时期,印度、埃及、巴西等同样依赖以棉花为主的种植园经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棉纺织业的历史,分别指出其史料价值并作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棉纺织业的历史写一篇小论文。(要求:标题自拟,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