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随着大帝国的出现,跨文化互动进一步加速,广泛的贸易、旅行和交通网络建立起来,为遥远社会间持久而系统的交流打下了基础。在早期的互动网络中,丝绸之路网络是最为广阔的……丝绸之路作为陆路和海路网络,商人们通过它交易丝绸、香料、马匹、玻璃和其他商品,这一点人所共知;但是丝绸之路也是宗教和文化传统传播的通道。陆路连接起从中国和朝鲜到大夏和印度再到更远的伊朗和地中海沿岸的各社会,而海路网络作为辅助手段,保证了航海者在中国、日本、东南亚、锡兰、印度、伊朗、阿拉伯半岛和东非之间的航行。

——杰里.H.本特利《世界历史上的文化交流》

史料二   中国的造纸术,最先被阿拉伯人所接受,并经过他们传向欧洲。阿拉伯人在与唐朝高仙芝部队作战时俘去一批手工匠人,793年在巴格达办起第一个造纸厂,以后又经过非洲,传往欧洲,阿拉伯人学会制造各种纸张,白色的、彩色的都造出来了。10世纪末,在穆斯林世界人造纸张已成功地取代了纸草纸与羊皮纸。12世纪中叶,阿拉伯人统治过的西班牙开办了造纸厂。以后,意大利、法兰西等也学会了造纸。中国的指南针、火药等也是由阿拉伯人首先学会使用(阿拉伯黑衣大食称硝为“中国雷”,89世纪已会使用),然后经过他们而传入欧洲。阿拉伯的医学科学,主要来源于希腊医学,一部分则来源于波斯医学,他们很早就把格林医学著作的绝大部分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的“医中之王”阿里·伊本·辛纳(即阿维森纳)就是中亚人,他汇集和代表了中古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就。又如,印度人在古代就发明了表达数字的符号——123……9和定位计数的进位法。在45世纪,有了“0”的符号,这种数字和进位法被阿拉伯人学会,并于10世纪下半叶传向西方。阿拉伯人精通“数”的计算与使用,以至后人错把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

——摘编自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欧亚大陆文明交往密切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往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以及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2 . 人类文明本多样,世界文明皆平等,交流互鉴促发展。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5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已开始与阿拉伯人通商,从而形成各自对对方形象认识的雏形。艾布·阿提凯转述穆罕默德的训示说:“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中古时期阿拉伯地理书籍中,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商人们公正、守信,人们心灵手巧,精于手工艺品。马斯欧迪曾描述“中国国王最注重体察民情和善待士兵”。从第一本记载中国的阿拉伯地理文献《中国印度见闻录》(成书于851年)一直到阿拉伯地理学走向衰落的13世纪完成的《伊本·白图泰游记》,阿拉伯人对于中国的描写从未中断过。伊利汗国时期的历史书、地理书等作品中关于中国的记载,呈现出突破性的进步。不过,他们曾描写中国的鸡比鸵鸟还大,把所见到的一切精美的手工艺品都称为中国产的。

——摘编自郭筠《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研究》

材料二   2001年,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成立,针对阿拉伯国家开展民间友好工作。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新的双边合作机制,发展成为涵盖众多领域、建有10余项机制的集体合作平台。2006年,首届阿拉伯艺术节在中国举行,成为中阿合作论坛之下中阿文化交流、文明时话的重要机制。2014年,中阿双方确定2014年和2015年为中阿友好年,并倡导中阿共建“一带一路”。

——摘编自刘少华《走在古今丝路上的中阿交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阿拉伯地理文献中出现“中国形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古时期阿拉伯地理相关文献所记述的“中国形象”的特征。
2023-10-2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世界


   

材料二   近代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古代史上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近代世界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试分析西欧文明逐渐主宰近代世界的原因。
2023-07-2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最早发明炼铁技术的,是位于两河流域北部的米坦尼王国,时间为公元前1400多年。公元前1370年,米坦尼王国被赫梯王国征服后,赫梯垄断冶铁术并禁止任何铁器出口达近两个世纪之久。后来冶铁术才传入两河流域和埃及。欧洲铁器时代是从公元前1000年代初的哈尔施塔特文化开始的。非洲南部和撒哈拉地区,直至公元前1世纪才进入铁器时代。中国商代中、晚期人们已对铁有所认识,商代藁城台西遗址和平台刘家河商墓中,发现过刃部用陨铁锻制的铜钺。掌握冶铁技术并使用铁器是在春秋中晚期以后。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摘编自张海鹏、徐蓝《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冶铁技术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冶铁技术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023-07-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如图所示,图一是1世纪意大利庞贝古城壁画——亚历山大在伊苏斯,图二是亚述古城浮雕——亚述骑兵,图三是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些历史遗存可以说明(     
A.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B.1世纪时东西方战乱不断
C.亚洲文明传播的共同特征D.三大帝国战无不胜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材料二   农业文明时期生产不发达,各文明之间往往还隔着广大的空间。道路阻隔,交通不便,因而文明的交流特别缓慢。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由于得不到传播,需要各文明地区自己发明。中国造纸术发明于汉代,西传开始于751年怛罗斯战役,从中亚地区传至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用了五百多年,而传到莫斯科,则已经是16世纪晚期了。

材料三   不同时期人类认知中的世界地图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古代文明特点。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丹维尔1761年图与贝海姆1492年图相比的进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3-07-01更新 | 68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这阵阵悦耳的驼铃和漫天的黄沙,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胡桃、胡葱等作物来到中国,葡萄和石榴的引种最为典型。葡萄最早为古埃及人栽培,后来被传到地中海沿岸。《史记》中“葡萄”写作“蒲陶”,就是希腊文Botrus的音译。当时中国不仅引进葡萄,还带来了葡萄酿酒技术。石榴原产于波斯,中亚、南亚、西亚也都有悠久的栽种历史。古代波斯的女神阿娜希塔、西传地希腊的赫拉女神、南传地古印度的鬼子母神诃梨帝,都把石榴作为自己的圣物,而她们又都是生育女神。

——摘编自李兰芳《地图上的中国史》

材料二   两汉魏晋时期,中亚地区小国林立。随着两汉政府同匈奴战争的胜利,中原王朝的势力和影响也逐渐渗透西域,大宛、康居和大月氏等国与中原王朝关系趋于热络。南北朝时期,中原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西亚萨珊波斯在公元3世纪兴起后,导致贵霜帝国逐渐衰落。隋唐时期,随着中国国力强盛,与中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唐朝在中亚设立羁縻府州。中亚粟特地区正式出现的安、康、米等昭武九姓国家也频繁与中原王朝发生联系,嗣后因阿拉伯人向中亚扩张,及唐王朝与阿拉伯的势力在中亚交锋,这种联系更加密切。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无力西顾,逐渐丧失对中亚的控制。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物种交流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时期西域地区国家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023-04-15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所有古希腊人一样,对亚历山大来说,文化、思想和机遇,同样还有威胁统统都来自东方。于是,他最终将目光落在了实力最强大的帝国:波斯。他东征的速度和广度令人难以置信。影响更深远的一点是尽管常常被人们忽视,他留在身后的巨大遗产,以及古希腊文明与波斯、印度、中亚及中国文明的交汇融合。亚历山大的胜利很容易被视作是昙花一现,但他所带来的影响绝不是转瞬即逝的:它们翻开了地中海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这片地域的历史新篇章。亚历山大死后的几十年间,随着古希腊的思想、观念和意象逐渐传入东方,人们目睹了渐进的但确定无疑的希腊化进程。

——【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1840年以后,传教士是与商人一起东来的,西洋宗教在中国登陆之后,比商品走得更远,甚至深入穷乡僻壤。西洋宗教不仅触犯道教和释教,而且直接践踏了儒学真义,但它比商品和大炮更多地输来过“西学”,并以此影响中国的一代知识分子。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印度精英人士,如提拉克、甘地、尼赫鲁等国大党领袖就非常注意发扬和利用印度传统文化,推动印度的民族独立进程。殖民时代的教育基础与现代知识分子的涌现推动了独立后的印度走上了独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印度现代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但由于印度传统文化的核心印度教包含的一些消极因素还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根深蒂固,成为印度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障碍。因此,在印度这样一个受宗教影响如此之深、如此之广的国家,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核心问题。

——整理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亚历山大的胜利很容易被视作是昙花一现”的原因,并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文化影响。
(2)阅读材料二、三,在“战争与文化交锋”话题下,自拟主题,运用近现代的相关史实,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4-09更新 | 237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古代文明与人类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主要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023-08-09更新 | 6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尔干半岛南部地狭多山,小块平原受山隘阻隔,交通不畅,封闭分离。希腊人先后在此建立起二百多个城邦,这些国家通常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联合周围村落而组成,一般都是小国寡民,一城一邦,希腊城邦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的古典时代,没能像东方那样由小王国走向统一的帝国。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在农耕文明发展的基础上,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征服包括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埃及和巴尔干半岛北部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这个帝国一方面继承了此前亚述、新巴比伦、米底和埃及等先驱者的遗产,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与税收系统;另一方面,帝国首次把古代埃及文明区、两河流域文明区和古代印度以及希腊文明的部分地区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帝国中,促进了埃及、西亚、希腊和印度等古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摘编自晏绍祥《高中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下)>世界上古中古史内容解读(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希腊“没能像东方那样由小王国走向统一的帝国”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帝国形成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中,我们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