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文化在不同地区的流动可以被视为一种文化价值动态分享的过程。文化的交流也是一种思想理念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认同。虽然全化是加速社会变革的力量之一,但是我们也需要警惕不良文化以及文化霸权对各国本土文化的影响。我们希望看到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文化能够共存,而不是一种文化被另一种文化取代。

——摘编自赵琪《全球化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3-22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和东方的埃及、巴比伦等国频繁的贸易交往极大地促进了器物文化方面的交流。希腊移民接触到比自身更为先进的东方文化,不同程度地加以吸收和借鉴,并将它们传回希腊,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进入古典时代之后,旅行者或学者有选择的把东方先进的文化带回希腊本土,进而达到两种文化的相互促进。

——摘编自李金凤《论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

材料二   罗马帝国的统治开启了世界性的交流和联系,罗马文明把极具开创、进步意义的希腊文明继承下来,并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罗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从此,地中海世界的各地区、各民族由相互闭塞逐步走向对外开放,由彼此分散逐步走向密切交往,世界历史开始了更新、更广阔的篇章。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出古代世界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世界的帝国对文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最早发明炼铁技术的,是位于两河流域北部的米坦尼王国,时间为公元前1400多年。公元前1370年,米坦尼王国被赫梯王国征服后,赫梯垄断冶铁术并禁止任何铁器出口达近两个世纪之久。后来冶铁术才传入两河流域和埃及。欧洲铁器时代是从公元前1000年代初的哈尔施塔特文化开始的。非洲南部和撒哈拉地区,直至公元前1世纪才进入铁器时代。中国商代中、晚期人们已对铁有所认识,商代藁城台西遗址和平台刘家河商墓中,发现过刃部用陨铁锻制的铜钺。掌握冶铁技术并使用铁器是在春秋中晚期以后。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摘编自张海鹏、徐蓝《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冶铁技术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冶铁技术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023-07-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材料二   农业文明时期生产不发达,各文明之间往往还隔着广大的空间。道路阻隔,交通不便,因而文明的交流特别缓慢。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由于得不到传播,需要各文明地区自己发明。中国造纸术发明于汉代,西传开始于751年怛罗斯战役,从中亚地区传至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用了五百多年,而传到莫斯科,则已经是16世纪晚期了。

材料三   不同时期人类认知中的世界地图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古代文明特点。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丹维尔1761年图与贝海姆1492年图相比的进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3-07-01更新 | 66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在交往学习中提升的规律是指人们通过交往,使文明相互交流、学习、促进。交往有两种形式,一是正态交往,即和平友好的交往。这种交往方式本身就是文明的体现,或曰文明的交往。二是负态交往,即非和平友好的交往。其极端形式,就是侵略、征服。这种交往方式本身就是非文明的、野蛮的。与上述两种交往方式相联系的学习也有两种,一是主动学习,即在正态交往中,交往双方被对方的文明之美所吸引、所感动,从而相互仿效。二是被动学习。所谓被动学习,即在负态交往中,吃亏的一方为求得自我保存,被动吸收对手之长,以求击败对手的一种学习。

——摘编自陶富源《文明冲突,还是文明互鉴?》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30更新 | 456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广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源头,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雅典是希腊世界重要的文化中心,培养出了许多方面的人才,著名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柏拉图、雅典卫城的设计师菲迪亚斯等都是在这一时期涌现的,雅典不愧为“全希腊的学校”。

——据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整理

材料二: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侵到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最后吞并埃及,这300多年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历史上被称之为“希腊化时代”。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交流融汇的结晶。虽然它承袭希腊的传统,但与古典时期的希腊文化不同。如果说希腊古典文化是一种城邦文化,那么希腊化文化则是一种走向帝国的、多民族的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希腊一体化和地方多元性相结合,文化中心也从雅典移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哲学成就角度阐述“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源头”的理由。
(2)阅读材料二,归纳与“古典时代”相比,“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并列出同时期罗马适用的法律名称。
2023-02-1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下·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初,拜占庭文化再次出现西传的高潮……大批珍宝文物、图书和艺术品在西欧各国广泛传播,诸如玻璃制造、地图绘制等科学技术,也于同期从拜占庭帝国传入西欧。拜占庭文化西传的最后高潮出现在14世纪以后,这次高潮出现的原因是土耳其人在巴尔干半岛的军事扩张引起地区性局势动荡,大批拜占庭学者和工匠移居西欧,直接促进了拜占庭文化在西欧地区的传播和意大利崇尚古典文化热潮的形成。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

材料二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被毁坏并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的学者不但认真研究,还把许多古代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不但对许多希腊著作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对以后西欧文艺复兴产生很大影响。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度的数学等也都由阿拉伯人传入西方,促进了西方文化的发展。阿拉伯商人频繁来到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

——摘编自孙秉莹等主编《世界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拜占庭文明传播的区域,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希腊化文化”进行合理解读。
2023-01-27更新 | 19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学案)-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沿袭中国长久以来的文化传统,是典型的农耕民族,“追求安居乐业,不到不得已,帝国不会轻易越过长城的防线去开拓领土”,因此,汉朝对外的冒险和军事征战十分有限,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也以汉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主。罗马帝国作为一个依靠战争不断壮大的国家,其对外开拓的传统一直影响着罗马帝国各个阶层,“上至元首下至平民,都热衷于冒险和商业贸易”,因此,在罗马和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中,罗马帝国的主动性更明显。在交流的物种中,罗马帝国对汉朝物品的渴求度远远高于汉朝对罗马商品的渴求度。在罗马社会上丝绸一直都被高度重视,甚至帝国还曾掀起以穿丝绸为时尚的风潮。反观汉朝,虽然罗马的玻璃、钱币、毛织品等对汉朝社会也产生过一定影响,但是由于汉人更崇尚玉的传统,玻璃和钱币在汉代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有限。

——摘编自祁潇潇《罗马帝国与汉朝经济交流问题探析》

材料二   罗马帝国的统治开启了世界性的交流和联系,罗马文明把极具开创、进步意义的希腊文明继承下来,并在地连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罗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从此,地中海世界的各地区、各民族由相互闭塞逐步走向对外开放,由彼此分散逐步走向密切交往,世界历史开始了更新、更广阔的篇章。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经济文化交流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不同的主要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帝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023-06-02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罗马帝国,中国丝织品物以稀为贵,以致不得不颁布一部限制奢侈法来禁止男子们穿丝绸衣服。在中世纪,元代中国的丝织品和绘画与意大利和文艺复兴的形成并非毫无关系。随着东印度公司的创立,东方的各种产品纷纷朝欧洲涌来,随之带来亚洲的各种艺术产品,尤其是中国某些艺术品。

——摘编自(法)艾田蒲《中国之欧洲》

材料二   地中海地区曾经使用的是一种横帆帆船,这种帆船在气候恶劣时较易于驾驶。阿拉伯人使用的是高大的三角形纵帆帆船,它操纵灵活,能逆风行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纵帆帆船传入地中海地区,进而传到大西洋。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设计师结合两种帆船的优点。制造出三桅船,可在任何天气里航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历史的长河中,19世纪成为一个突出的时期,这个时期欧洲统治者和知识精英坚信他们处在进步的最前沿,体现了世界顶级文明——如此露骨的自信在19世纪前不曾有过,一战以来也未再出现。

——据(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中国传入欧洲的文明成果有哪些,并结会所学知识概括其传播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欧洲是站在东方的肩膀上崛起的”……说法的合理性。(至少举二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以来欧洲人自信心下降的原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