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文化交流。

中古时期文化交流与传播情况摘编

数学8世纪印度数字传入阿拉伯,12世纪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成为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科学技术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经由拜占庭、埃及、摩洛哥传入欧洲;指南针、火器等在13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哲学宗教9世纪阿拉伯人将希腊学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译成了阿拉伯文,11世纪下半叶到13世纪又转译为拉丁文,传入西欧。7世纪以后,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
医学10世纪阿拉伯人总结希腊、印度等地区的医学知识,编纂《医学集成》。

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剧本写道:张惕接受皇帝托孤,决定要用独生子替太子送死。其妻伊达美不予配合,说:“你向他发过誓么,要杀你的亲生子?唉!有什么贵和贱,又有什么主和臣,都不过一点虚荣定了一时的名分,天生来大家平等……要谋自己的善后,才是我们职责。”

(1)阅读材料,概括中古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特点。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孤儿》的创作背景。
2022-07-12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地球村的出现极大地缩小了居住在世界各地各文化系统内的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原本属于各个村落的世界居民“走到了”同一个“村庄里”,经济、技术、文化等等在这个缩小了的地理空间中汇聚在一起,各种相异的文化现象出现在某种同时性的空间中,同时,相异性、多样性、传统性和地方性的文化也在“全球化”中面临着重大而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全球化与自身化的双重视野中思考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便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摘编自李建盛《全球语境中的文化多样性与保护问题》


围绕“文化多样性”的主题,从上述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进行阐释。(要求:紧扣主题,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书·陈汤传》记:“(汤)前至郅支城都赖水……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陈(阵)。”鱼鳞阵这种布阵法是罗马军队常用的龟甲阵。《汉书》记载了这个阵法,当然也可以表明这个新的西方罗马(大秦)的作战方式,西汉人已有所了解。《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和帝永元九年(97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渡,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裔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安息船人所说渡海需要的时间,应是指从地中海东岸到达罗马帝国首都罗马的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摘编自宿白《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但正如甘英西行受到安息商人百般阻挠一样,罗马帝国同中国的直接交往,同样受到安息的阻碍。因为安息商人为了维护自己经营丝绸中介贸易的巨大利益,一直不愿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直接交往。公元前1世纪中叶,一位传奇式的船长掌握了印度洋的季风秘密,这标志着罗马人掌握了季风航行技术;再加上罗马人拥有更加坚固和规模更大的远洋帆船,装载大量的船货,延长航程得以实现。据文献记载,无论使团,还是商人,都是趁3月开始的西南季风,从红海海口漂洋而来中国的。

——摘编自何芳川《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与罗马交往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朝中国与罗马交往的条件及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世界文化交流传播的缩影

英国西欧大陆内部的传媒中介传播者原创者
英文字母
(公元7世纪)
如尼字母(公元2世纪)、拉丁字母(公元前7—公元前3世纪)一希腊字母(公元前9世纪末至公元前8世纪)腓尼基字母(公元前11世纪中叶)—西闪族字母(即原始迦南字母,约公元前19世纪中叶)埃及象形文字(公元前2700年)
造纸术
(1494年)
法国(1189年)—西班牙(1150年)一摩洛哥(1100年)—埃及(10世纪);瑞士(1350年)、德国(1312年)—意大利(1276年)—阿拉伯阿拉伯帝国(公元8世纪中叶)古代中国(公元前2世纪)
页码(数字,13世纪后期)其他西欧大陆国家(公元10世纪后期至13世纪初)—穆斯林西班牙(公元9世纪)阿拉伯帝国数字(公元8世纪后期)成熟印度数字(公元8世纪)←笈多王朝数字(公元4—6世纪末)←婆罗米数字(公元前3世纪)
印刷术
(1477年)
法国一意大利一德国(15世纪中叶,活字印刷);德国、意大利等欧陆国家(15世纪前期,雕版印刷)阿拉伯帝国(14世纪)、波斯(13世纪末14世纪初)、中国西北少数民族(9—10世纪;木活字12—13世纪)古代中国(公元7世纪)

——摘编自徐善伟《全球史视域中的一本英文书——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缩影》

材料二   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作为中西文化的载体和文化传播的使者,他们播西方文明而来,传中国文化而去,从而把中西文化交流推向了一个规模空前的新阶段。任何文化的交流和影响总是双向与相互的,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既有“拿来”——“西学东渐”,也有“送去”——“东学西渐”。17世纪以后,在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在以后的岁月里,这种“中国热"对于欧洲社会文化的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陈超《对明清之交“东学西渐”的思考》

材料三   外来文化传入中国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世界文明之间交流传播的主要特征。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角度,运用所学的相关史实,围绕中外文化交流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8-02更新 | 24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知恩中学2023届高三模拟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居住的位于费西斯河(黑海最东部的一条河)与赫丘利柱石(直布罗陀海峡两边耸立的海岬)之间的区域只是大地的一小部分,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

——[希腊]柏拉图《柏拉图全集》

材料二   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抢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抢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

材料三   罗马帝国前期,屋大维对行省制度进行了改革,将行省划分为元首省与元老院省。元首省的行政长官和军事长官由元首直接任命并对元首负责,新征服的地区自动成为元首省并有军队驻扎。元首经常派监察官员到各行省巡查,包括元老院省在内。屋大维开拓了公用驿道和建立了邮驿制,使首都与各行省的信息传递更为迅速,元首能够及时收到地方官员的报告。屋大维还设立税务都察使一职,主要职责为前往各行省收取税款。他规定行省禁止举行各种集会、结社活动,但却有意识地宣传对元首的崇拜,几乎所有的行省都建立了罗马女神庙和奥古斯都(屋大维)圣庙,人们每年都从行省内各地聚集到省府举行隆重的祈祷仪式。

——摘编自杜建军《罗马帝国行省制度研究》

材料四   随着中国与中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东盟“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外交格局的确定,对于丝绸之路的关注也再次升温。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亚三国的“丝绸之路”联合申遗也进入倒计时。这条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古代亚欧大陆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等连接起来,被认为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之路。在这条昔日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

材料五   我们要珍惜本地区文明多样性这一宝贵财富,摒弃文明冲突,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为各国人民世代友好、共同发展进步注入持久动力。

——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柏拉图描述的古希腊文明从文明发源地的角度看属于什么文明?古希腊入凭借自身优势在地中海东岸和西班牙之间建立了怎样的国家?这种国家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是怎样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亚历山大东征的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帝国前期行省制度改革的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并谈谈你对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的理解。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文明多样性的认识。
2023-04-29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02·纲要下册第2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天,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地发现古代伊斯兰帝国与现代的联系:文化贡献、数学和科学发明等。这些持久的贡献是穆斯林从被征服的民族那里借来的,并打上了自己独特的印迹。阿拉伯语不仅变成了从波斯到比利牛斯山的主要日常用语,而且代替了波斯语、希腊语等帝国境内多种语言,成为主要的文化工具,是有力的文化融合剂。伊斯兰教作为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先知的产物,它不仅要求人们顺从新的信仰,而且要求人们顺从新的社会-实际上就是顺从麦地那政府和先知以及后来的帝国。8世纪初,穆斯林从中国工匠那里学到了造纸术,纸张日渐普及,不久所有大城市都建立了学校和图书馆。

——摘编自【美】罗宾.多克《伊斯兰世界帝国》

材料二 阿拉伯文明对中世纪西欧的文明,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当阿拉伯文明兴盛之时,西欧正处于“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些关于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已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并创造出自己的文化,这些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阿拉伯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促进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印度的数字,中国的三大发明,都经由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而后推行于全世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摘编自马克连《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文明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伯文明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传播、彼此融汇一直是主旋律。世界各地的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发展的,例如远古时期世界各地的彩陶在造型、质地、文饰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在今天,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联系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各种文化只有在互相关联中才能发展,文明在交往中才能成长。对“他者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是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这就需要将每个国家民族视为独立、平等的文明主体,尝试进行有效的文化和文明对话,并以包容的胸怀和欣赏者的眼光去对待其文化智慧与文化成就,在学习借鉴中丰富并完善自身文化。

——摘编自郊广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交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古代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联系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3-04-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末,波斯帝国进入极盛时期,把古代东方的几个文明中心都囊括在里面了。帝国境内有70多个民族,它们之间在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宗教传统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为了维持帝国的社会秩序,统治者基本保留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内部结构,并允许被征服地区保持自治权。但是,这种地区间的差异性又往往是波斯帝国内部分裂势力得以滋生壮大的根源。大流士即位前后,席卷帝国的叛乱或起义证明了帝国并不稳固。所以,大流士在局势稍微稳定之后,就开始著名的改革运动。而大流士的改革正是通过政权的力量把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调整到和平的、有序的、理性的最佳状态,并由此影响到对外交往。

——摘编自于卫青《波斯帝国》

材料二       波斯帝国境内的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结合得很好,它们和平相处,友好往来,同步发展达两百年之久。在波斯帝国时代,北部的游牧世界没有向南部的农耕世界发起大规模的冲击,生产免遭破坏,在和平的环境下,南部农耕世界的社会经济文化有很大的发展。整体的世界上古史在波斯帝国时代也已形成。过去,一些史学家不注意这个史实,把整体世界历史的形成放在“大航海”:以后,这是不科学的。

——摘编自李忠存《试析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波斯帝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概括帝国统治者为稳定帝国政局而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波斯帝国兴起对世界文明发展与交流的贡献。
9 . 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老被视为神,是法律的来源。古埃及人赞扬他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

——摘译自埃及历史铭文

材料二   古代希腊文化是世界文明中一支绚烂多彩的奇葩,它成果辉煌,影响深远,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但是,起步就生机勃勃的希腊文化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在汲取古代东方尤其是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形成的一种多元开放型文化。

——摘编自解晓毅《古希腊文化的东方之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法老的地位,并写出古代埃及文明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别写出古代希腊文化汲取埃及和西亚文化的例子,并用史实论证古代希腊文化“成为了西方文明的摇篮”。
2023-04-2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等四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随着大帝国的出现,跨文化互动进一步加速,广泛的贸易、旅行和交通网络建立起来,为遥远社会间持久而系统的交流打下了基础。在早期的互动网络中,丝绸之路网络是最为广阔的……丝绸之路作为陆路和海路网络,商人们通过它交易丝绸、香料、马匹、玻璃和其他商品,这一点人所共知;但是丝绸之路也是宗教和文化传统传播的通道。陆路连接起从中国和朝鲜到大夏和印度再到更远的伊朗和地中海沿岸的各社会,而海路网络作为辅助手段,保证了航海者在中国、日本、东南亚、锡兰、印度、伊朗、阿拉伯半岛和东非之间的航行。

——杰里.H.本特利《世界历史上的文化交流》

史料二   中国的造纸术,最先被阿拉伯人所接受,并经过他们传向欧洲。阿拉伯人在与唐朝高仙芝部队作战时俘去一批手工匠人,793年在巴格达办起第一个造纸厂,以后又经过非洲,传往欧洲,阿拉伯人学会制造各种纸张,白色的、彩色的都造出来了。10世纪末,在穆斯林世界人造纸张已成功地取代了纸草纸与羊皮纸。12世纪中叶,阿拉伯人统治过的西班牙开办了造纸厂。以后,意大利、法兰西等也学会了造纸。中国的指南针、火药等也是由阿拉伯人首先学会使用(阿拉伯黑衣大食称硝为“中国雷”,89世纪已会使用),然后经过他们而传入欧洲。阿拉伯的医学科学,主要来源于希腊医学,一部分则来源于波斯医学,他们很早就把格林医学著作的绝大部分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的“医中之王”阿里·伊本·辛纳(即阿维森纳)就是中亚人,他汇集和代表了中古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就。又如,印度人在古代就发明了表达数字的符号——123……9和定位计数的进位法。在45世纪,有了“0”的符号,这种数字和进位法被阿拉伯人学会,并于10世纪下半叶传向西方。阿拉伯人精通“数”的计算与使用,以至后人错把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

——摘编自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欧亚大陆文明交往密切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往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以及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