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希腊人通过对腓尼基文字的借鉴和修改,创造出了希腊字母,并增添了元音字母,使希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包含元音的字母表。这反映了(     
A.文字一体化推动了文化发展B.人类文明在继承交流中不断发展
C.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摇篮D.腓尼基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关于某种字母文字传播、发展情况的示意图,方框中空缺部分应填入的是(     
   
A.腓尼基字母B.拉丁字母C.梵文D.楔形文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据图3可知,人类文明交往(     

   

A.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融合B.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统一
C.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D.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内核
2023-06-21更新 | 6254次组卷 | 4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犍陀罗地区曾为公元前6世纪印度十六列国之一,后又受亚历山大帝国,希腊巴克特里王国的统治。公元1世纪希腊式佛教艺术——犍陀罗艺术在此兴起,并开始向周边地区传播。这表明(     
A.希腊文明呈现多元化的特征B.外来文化为古代印度文明奠基
C.古代大帝国的统治经久不衰D.文明碰撞助推文化交流与融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地球村的出现极大地缩小了居住在世界各地各文化系统内的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原本属于各个村落的世界居民“走到了”同一个“村庄里”,经济、技术、文化等等在这个缩小了的地理空间中汇聚在一起,各种相异的文化现象出现在某种同时性的空间中,同时,相异性、多样性、传统性和地方性的文化也在“全球化”中面临着重大而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全球化与自身化的双重视野中思考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便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摘编自李建盛《全球语境中的文化多样性与保护问题》


围绕“文化多样性”的主题,从上述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进行阐释。(要求:紧扣主题,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在东方被征服各地先后建立起几十座城市,这些城市既是统治当地居民的军事据点,也是经济活动中心,许多随军而来的希腊奴隶主在这些城市里开设手工作坊,经营工商业,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活动。许多随军学者包括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沿途搜集资料,采集动植物标本,与当地人交往。亚历山大发现东方民族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愚昧无知,而是具有较高程度的文明的,所以在治理帝国的各项政策上,处处都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亚历山大东征毕竟是奴隶制时代赤裸裸的侵略行为,所以这个帝国的建立固然也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摘编自于春英、申芬《评亚历山大帝国在历史上的作用》

材料二   汉朝沿袭中国长久以来的文化传统,是典型的农耕民族,“追求安居乐业,不到不得已,帝国不会轻易越过长城的防线去开拓领土”,因此,汉朝对外的冒险和军事征战十分有限,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也以汉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主。罗马帝国作为一个依靠战争不断壮大的国家,其对外开拓的传统一直影响着罗马帝国各个阶层,“上至元首下至平民,都热衷于冒险和商业贸易”,因此,在罗马和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中,罗马帝国的主动性更明显。在交流的物种中,罗马帝国对汉朝物品的渴求度远远高于汉朝对罗马商品的渴求度。在罗马社会上丝绸一直都被高度重视,甚至帝国还曾掀起以穿丝绸为时尚的风潮。反观汉朝,虽然罗马的玻璃、钱币、毛织品等对汉朝社会也产生过一定影响,但是由于汉人更崇尚玉的传统,玻璃和钱币在汉代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有限。

——摘编自祁潇潇《罗马帝国与汉朝经济交流问题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经济文化交流的不同之处。
2023-05-09更新 | 101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瑙克拉提斯城曾是埃及第26王朝时期的希腊据点,在这里出土了希腊式陶碗,碗的边缘有斯芬克斯神的头像。这表明了(     
A.埃及文化与希腊本土文化的交融B.古代希腊神话对埃及文化的影响
C.古代埃及通过战争征服了古希腊D.希腊的制陶技艺传播到古代埃及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东亚文明与西欧文明在相互交融碰撞中推动人类历史车轮的前进。早在西周时代,中国和希腊就通过被希腊人称为“西徐亚人”的游牧部落作为中间媒介而建立起丝绸贸易的联系。公元前4世纪末,古希腊地理学家克泰西亚斯在其《旅行记》中,对东方亚洲的记述超过了希罗多德,但其对东方赛里斯(“丝”的音译)人的描绘是“男高十三骨尺,寿逾二百岁”。除丝绸外,中国高超的铸铁技术也传入欧洲。公元1世纪罗马作家普林尼的《博物志》中提到的“中国铁”,就是由汉朝逃亡士卒传入中亚,然后又辗转传入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对中国的输出则有玻璃、琉璃、毛麻织品等。公元8—13世纪,崛起在欧亚大陆中部的阿拉伯帝国充当了东西文明交流桥梁的作用,将欧亚大陆两端文化成果来回传播放大。先后通过阿拉伯世界传入欧洲的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摘编自余建华《古代丝绸之路与亚欧文明交流》

材料二 18世纪,通过耶稣会士的著述和译作,外交官、商人、游客的回忆录和游记,中国文化特别是人文文化被介绍到欧洲,一时间欧洲出版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历史、政治、哲学、宗教等的著作和翻译的儒家经典。欧洲思想界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各自的解读、研究和理性的思考,并用中国文化作为参照物来探讨欧洲的诸多问题,从而形成了思想文化方面的“中国热”。与欧洲基督教神学价值观不同,中国文化一开始就强调文化的人本性,如儒家形成了“仁者爱人”的核心价值观,并在政治上提出“德治”和“仁政”。欧洲人认为中国的“天人合一”是一种充满理性的无神论哲学,并说“中国可算世界上所知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对于道家,他们这样理解:“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为理性(reason)——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李约瑟在演讲中甚至说道:“吾人皆知彼启蒙时期之哲学家,为法国大革命及其后诸种进步运动导其先河者,固皆有感于孔子之学说。”

——摘编自冉昌光《中学西渐与自由、平等、博爱观念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亚欧文明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国热”出现的背景及其影响。
9 . 古代西亚文明比较发达,并且不断扩展,如农耕技术传到中亚、欧洲;冶铁技术传到埃及、西亚神话传说传入希腊;腓尼基字母传播到各地。据此可知(     
A.西亚文明最优秀B.西亚文明对世界影响深远
C.世界各国文字源于西亚D.农耕文明比海洋文明发达
10 . 如图是拉丁文字母(M、N、O)的演变示意图,这表明(     

(注:原始西奈文字中的符号几乎有一半来自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原始西奈文中的一些字母又被膦尼基人借鉴了。再往后,希腊人借鉴了腓尼基字母,并传给了罗马人(拉丁文),再往后就传给了西方人)
A.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B.人类早期文明呈现多元并发的特点
C.交流与传承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D.埃及文明奠定了现代西方文化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