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欧洲城市的兴起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人口城市化,即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一方面是工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资本积累和扩张的需要。资本主义工业迅速扩张的能力及其周期性特征,要求有足够的劳动力储备。而在大工业和大工业中心形成以后,还要求这种劳动力集中在城市。这种情况,不仅导致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还导致了城市的大规模失业。马克思把这种“现代工业的中心——工厂、制造厂、冶金厂、矿山等等”存在的失业现象,称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流动形式。工业革命时期或者说工业化早期城市发展的病态,还表现在住宅奇缺方面。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记载: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阶级的贫民窟……马克思指出:“一个工业城市或商业城市的资本积累得越快,可供剥削的人身材料的流入也就越快,为工人安排的临时住所也就越坏。”(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城市卫生状况的恶化,也是早期城市病的重要方面。英国是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不存在组织城市生活的可供借鉴的经验,一切都是自然发展的。而在出现问题的初期,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问题发展到忍无可忍的程度以后,人们才呼吁加以解决,但往往为时已晚。

——选摘自高德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病”及其初步治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文献记载,西非古国加纳王国(约公元400-1200年)的首都有两个城区,一为国王贵族居住的王城,周边围有城墙,禁止外人擅入;一为穆斯林商人聚居的城区,拥有颇有规模的市场。这反映出(     
A.加纳王城兼具政治经济职能B.非洲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C.伊斯兰文化对非洲影响深远D.帝国扩张推动区域文明交流
3 . 据《隋书东夷倭国传》记载,大业三年,倭国派小野妹子使隋,国书抬头为“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炀帝大为不快,吩咐“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次年,小野妹子再度来访,国书抬头为“东天皇敬白西皇帝”。炀帝依然不快。这反映了日本
A.大化改新后国力增强B.注重外交策略的灵活调整
C.已确立中央集权制度D.希望建立对等的国家关系
2021-07-10更新 | 670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