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如图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A.推动城市崛起B.加强国王权力C.建立民族国家D.发展庄园经济
2022-06-22更新 | 9309次组卷 | 40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     
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
C.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D.说明了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
2022-08-31更新 | 4018次组卷 | 40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新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伊凡四世登基之初,有人向他进献的书籍记载了奥斯曼帝国征服拜占庭的情况。书中说由于拜占庭贵族们的自私和对国家不忠,使得皇帝无法抵抗入侵;奥斯曼君主则按照功勋而非血统选拔官员和将领,并采取严厉的手段立威施政。伊凡四世执政措施中,集中体现上述内容的是(     
A.创立中央行政部门B.没收教会所有土地
C.实行特辖领地制度D.打开国门学习西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5—16世纪,佛罗伦萨一年有数十个宗教节日。在这些节日里,人们戴着各种假面具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进行奇迹剧的演出和游行,沉浸在如痴如醉的欢乐中,类似的“狂欢节”活动在意大利风行一时。这反映出当时的意大利(     
A.狂欢演出成为娱乐主流B.教会引导市民文化品味
C.节日庆典巩固宗教信仰D.世俗精神融入宗教活动
2022-07-25更新 | 3038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2世纪的西欧城市学校由市政府决定学费金额、选聘教师、支付工资、确定儿童人学资格等。从教学内容上看,城市学校注重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上述材料反映了(     
A.教育朝着精英化方向发展B.王权加强促进教育的变革
C.近代科学知识得到社会重视D.城市教育的世俗化趋势明显
2023-01-18更新 | 1354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世纪时,西欧的村庄共同体履行着某些职责,例如维护与作理提坝、水利系统和树篱,防御火灾等:还需要成员提供劳役。例如以村民们轮流提供劳动的方式维护与整修道路,桥梁,据此可知,当时西欧的村庄共同体(     
A.拥有一定的自治功能B.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C.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D.对王权构成一定威胁
2023-12-19更新 | 1078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马里帝国由1个中心区和3个外围行省组成,各省之下又分12个管理区,中央和地方官员都由国王任命。中央向各征服王国派监国使臣,向各城市派市长,农村则要求部落酋长负行政责任,各级行政系统完全听命于国王。由此可见,马里帝国(     
A.封君封臣权责明确B.封建官僚系统完备
C.地方自治色彩浓厚D.实行中央集权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公元7-10世纪,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移到非洲东海岸,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也随之传入,这里民族文化交融、商业城市逐渐兴起。这表明
A.非洲中古文明发展程度高B.外来移民促进东非社会转型
C.东非中古文明具有开放性D.文化交流延续东非古代文明
2022-05-18更新 | 2069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世族广占良田,大量经营庄园。西晋时品官第一至于第九,各以贵贱占田。为了耕种所占田地,法令允许他们荫庇劳动人手,作为佃客和衣食客,从而使世族庄园占有了大量具有较强人身依附关系的部曲或奴婢等劳动人口。在朝代更迭的战乱中,众多世族庄园走向破败。北方先后推行的均田制”“大索貌阅等都进一步瓦解了士族庄园。中唐以后,财富力量的崛起进一步冲击和动摇了贵者始富,贱者不富的社会传统。庄园的主要劳动者,已由前代的部曲和农奴变为以租佃农民为主,宋代的庄园劳动者则被称为客户、佃客、租户、地客、火客。庄园主与佃农是租佃契约关系,两者都是国家的编户齐民。

——摘编自林文勋、崔永盛《庄园生产关系与唐宋社会变革》

材料二 在中世纪欧洲的庄园中,农奴身份的主要标志是承担周工劳役。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市大量的手工业品进入庄园,领主迫切需要大量的货币购买城市输入的精美手工业品,于是改为征收货币地租。货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于13世纪末叶逐渐流行起来,黑死病后发展尤为迅速。劳役折算成一笔固定的货币后,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土地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有什么区别。13世纪以后,大量农奴涌向包括英国伦敦在内的一些城市,庄园制度加速瓦解。挣脱农奴制枷锁的农民,同新兴市民阶级一起,把社会分工和交换活动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在创造着新的社会交往关系,从而为现代工业的发展铺垫了道路。

——据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以来封建庄园发生的变化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庄园货币地租盛行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欧洲庄园与中国世族庄园瓦解影响的异同点。
2022-04-01更新 | 1054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奥斯曼帝国苏莱曼时期(1494-1566),天主教在位于伊斯坦布尔、加拉塔等重要城市有十余座教堂。帝国还鼓励境内的异教徒出国学习,学成归来后被授予各自教内的重要职务,继续领导各自教派的管理与建设。这表明苏莱曼时期(       
A.天主教成为帝国的文化符号B.宗教政策相对宽容
C.致力于武力征服拜占庭帝国D.各教派呈均势格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