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是12-15世纪欧洲大学数量变化图,这一变化说明当时欧洲
A.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B.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C.社会转型的趋势明显D.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2022-01-27更新 | 931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临泽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2世纪的西欧城市学校由市政府决定学费金额、选聘教师、支付工资、确定儿童人学资格等。从教学内容上看,城市学校注重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上述材料反映了(     
A.教育朝着精英化方向发展B.王权加强促进教育的变革
C.近代科学知识得到社会重视D.城市教育的世俗化趋势明显
2023-01-18更新 | 1344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     
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
C.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D.说明了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
2022-08-31更新 | 3986次组卷 | 40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新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16世纪后半期,日本以氏姓贵族为统治者的社会体制已经面临严重危机;同时,16世纪末17世纪初东亚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变化。在这些危机和变化的影响下,日本(     
A.推行“大化改新”B.出现“封君封臣”
C.建立“幕藩体制”D.实行“闭关锁国”
2024-05-01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古早期,庄园领主自营地由农奴耕种。13世纪,领主更多使用雇工耕种自营地并出卖谷物。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自营地流行于西欧大部分地区。这一变化反映出西欧(       
A.庄园组织的严密B.封君封臣制度瓦解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城市自治权的获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5-16世纪,欧洲若干城市发生变化。在城市中建起了大量公共建筑,这些建筑外形雄伟华丽,表达了政府对整个城市的控制;军事设施也不再仅仅是为了防御,而是具有了更多的对外作战的功能。这些变化表明(       
A.王权在逐步强化B.工商业经济复兴
C.市民意识高度发展D.城市自治普遍实现
2024-03-16更新 | 766次组卷 | 17卷引用: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表是1444年—1481年奥斯曼帝国艾克银币的重量变化情况,由此可推断奥斯曼帝国(     
年份1444年1451年1460年1470年1475年1481年
重量(克)1.061.010.960.930.770.75
A.控制商路国内通货膨胀严重B.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剧烈冲击
C.连年扩张导致国力持续消耗D.攻占君士坦丁堡的军事消耗
2024-03-27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有学者指出:“国家的崛起是伴随着适应环境变化的制度创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6世纪的俄国在面对着外敌入侵、政局不稳、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王权受到极大抑制、国力衰微的背景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次改革使俄国(     
A.建立了基辅罗斯B.开始反抗蒙古贵族统治
C.废除了农奴制度D.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2023-04-30更新 | 10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者朱孝远说,欧洲中世纪带有浓厚的基督教信仰色彩。在“信仰时代”,天主教会非常强大,追求统治世界。中世纪欧洲的制度,其实就是把放大的个人(希腊)放小一点,把放大的国家(罗马)也放小一点,但把部落的习惯、家族血缘的习俗放大了,变成了一种政治制度。

材料二   西欧封建社会是一种刚性体制。它的权力结构固定,权力的行使方式僵化而不易改变,由此各权力结构之间便出现了空隙,为新生产力因素提供了活动空间,便于体制外的异己力量滋生和成长,而后发展壮大成体制外的力量,并与体制内的权力中心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

——摘编自钱乘旦《中世纪西欧的几个特点》

(1)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中世纪为什么称为“信仰时代”。
(2)分析材料二,结合中世纪后期西欧出现的新变化,谈谈你对“体制外的异己力量”的理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史诗有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包括《奥德赛》《伊利亚特)》,而印度最著名的史诗是《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这些史诗都是由游吟诗人歌唱,口耳相传留下的,可以视为最早的诗歌。也就是说这些诗是变化的,根据时代和听众的反映不同而发展。

——摘编自《古代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材料二 在民间文学的宏伟巨著中,《一千零一夜》是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这些故事极其完美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意愿陶醉于“美妙诱人的虚构”,流畅自如的语句,表现了东方民族埃及人、波斯人、印度人一美丽幻想所具有的力量。

——高尔基

材料三 在欧洲文化凋敝的时期,阿拉伯人从被他们征服的亚里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地搜集了古希腊典籍,还从拜占庭收买古希腊手稿,并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非常尊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有些阿拉伯学者为了使自己的著作得到重视,竟然假托它们是古希腊人的著作。

——摘编自《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和古印度史诗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的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化发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