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某学者研究中古时期某帝国时搜集的史料如下:该地降水少,可勉强从事农业。这里有一连接东西方的商路。公元6-7世纪,萨珊波斯与拜占庭帝国为控制这片地区展开了激烈争夺。该帝国在8世纪中期后进入繁荣时期,并维持了一两百年。该帝国(     
A.对控制的亚欧商路征重税B.最高统治者称为苏丹
C.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D.都城名为君士坦丁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人类文明交流史料(部分)

区域时间史料
非洲公元前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公元前5—公元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646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1750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亚洲191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践行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从经济、文化、制度交流中任选一个角度拟定具体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05-06更新 | 223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梨俱吠陀》成书于公元前1500—900年间的印度,而成书于公元416年和646年的《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分别由中国求法僧法显和玄奘游历印度后根据亲身经历所写,表2为三本书对四大种姓的记载对比。下列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梨俱吠陀》《佛国记》《大唐西域记》
婆罗门祭司净行(祭司)
刹地利武士王种
吠舍农民、少数富商商贾
首陀罗奴隶农人
贱民——恶人
A.中国记载史料可信度低于印度B.商人社会地位比较稳定
C.印度和中国的记载完全不一致D.社会发展影响种姓成分
4 . 文明共享·命运与共
(1)某校开展“世界文化遗产览胜”主题活动,请你参与策划。
环节一:图片展示布置。将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与地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涂字母)


环节二:遗址简介说明。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完成表格(填涂字母)
历史遗产简介说明
文艺复兴发源地之一
古埃及法老集权统治的体现
古代城邦国家重要遗址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近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资本主义在全球商贸活动与世界市场的开拓过程中,制定了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扩张的国际交往规则,影响持续至今。诚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虽然带来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但是并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实现。

——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材料四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等思想内涵,把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结合起来,超越了一国一域的狭隘范畴,也超越了强国必霸、大国冲突的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窠臼,实现了对国际关系发展规律的创新认识和升华。

——摘编自张清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外交意义》


(3)概括材料三中关于现代世界秩序形成的观点。结合材料四,谈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
2023-07-1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人认为,《史记》中的黎靬就是埃及著名的亚历山大城,汉武帝遣使前往的西域诸国中也包括黎靬。751年,杜环在与大食作战中被俘,最远可能到达北非,他返回后把自己的经历写成《经行记》。元朝的汪大渊也到过非洲,并在自己撰写的《岛夷志略》中留下了相关记载。这说明
A.亚历山大城是丝绸之路的终点B.《经行记》是最早的记载中非交往的史料
C.中非早在秦朝时就已经开始往来D.中国和非洲的交往源远流长
6 . 下图为阿尔及利亚的著名岩画《双角女神》,经测定该画刻于公元前4500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画中女神双手各抓一条流苏,头上插着牛角和羽饰,四周许多人似在春耕和播种。这一女神形象类似于埃及神话中的谷物女神。据此可知,该岩画(       
A.真实还原了当时的劳作场景B.兼具历史研究和艺术审美价值
C.证实了母系氏族公社的存在D.反映出非洲原始文明封闭保守
2023-09-1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7 . 中世纪的欧洲孕育着近代的曙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三   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依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所持的观点,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阐释。
2021-04-25更新 | 2020次组卷 | 5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