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权、教会与城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论述题

14—15世纪,欧洲爆发黑死病,人口死亡过半,生产停滞,许多地区发生严重饥荒;英法之间爆发 了百年战争,带来经济和社会秩序的混乱。“衰落论”侧重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具体表现,以繁荣稳定的中世纪盛期为参照,强调中世纪晚期与中世纪盛期的联系与差异。另一方面,14—15世纪,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庄园制度逐渐解体,推   动了文艺复兴产生和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冲击了封建秩序,促进了思想解放。15世纪前后,西欧国   家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加强,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转型论”侧重探讨“危机” 的结果和影响,强调西欧中世纪晚期与近代历史的联系,认为危机推动了西欧社会形态和国家形态的近代化转型。

总之,历史解释的角度、标准各有不同,有主观性,因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认识。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促使史学界开始将“中世纪晚期危机”作为重要研究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2024-05-0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汉代中国人开通了中西商道“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宣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件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处夺取。”

——摘编自瑞烨《血与火的战争:军事天地》等

材料二   中世纪早期的城市,古代繁华都市尽遭破坏。残存的城址,只含有政治、军事和宗教意义。期间,偶尔可见贩卖食盐、刀剑和奢侈品的行商小贩,其经济意义无异于乡村,具有浓厚的自然经济性质。……10世纪前后,一大批古罗马大城市如罗马、米兰、巴黎、马赛、里昂、科隆、特里尔等相继复苏,成为西欧中世纪城市中的佼佼者。更多的工商业城市完全是新兴的。据统计,1100-1300年,英国新兴的大小城镇达140个。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对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纷繁复杂的广泛影响。12世纪以后,西欧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地方集市、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区域逐步形成。各地经济联系普遍加强,为西欧一些国家从封建割据走向集权统一创造了物质前提。领主们在庄园内部弃农经商,以谋厚利,使庄园自然经济为货币经济所排挤。

——摘编自晏绍祥、李隆庆《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材料三   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跨区域文明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古后期西欧城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兴起对中古西欧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欧洲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举出一例即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从10世纪起,西欧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同时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并且产生了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也不再为教士所垄断,一些城市开始兴办大学。这些现象主要得益于(       
A.封建王权形成社会控制B.城市贵族统治的不断强化
C.以庄园制为特征的封建经济D.工商业的恢复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象征着王权神授的涂油加冕礼到9世纪时成为一项重大的宗教政治礼仪制度。但1307年,爱德华二世继承英格兰王位后,一个星期之后才举行加冕礼。爱德华四世继位时,首先接受贵族的宣誓效忠,几个月之后才举行加冕礼。这反映了(     )
A.世俗王权的加强B.教会失去了对皇权的制约
C.王权神授被抛弃D.西欧的民族国家意识萌发
2024-04-01更新 | 164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2024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297年《宪章确认书》就明确提到,该文件是以国王爱德华一世的名义向全国发布,而且“盖上朕之御玺寄往王国各郡”,君主还勒令地方的主教和官员负责向民众宣传,并且“允许(人民)基于该宪章中的所有条款发起诉讼”。该记载实际上反映了当时英格兰法律行政体系的运行机制:王国律令先由君主中央政府发布,相关政治文件随即发往各地,由地方官员宣传贯彻。该材料指出当时西欧的政治形势是(       
A.王权加强B.城市兴起C.基督教会举足轻重D.依法治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所示为中世纪欧洲教皇大事记。据此可知(     

时间

事件

1075年

教皇格里高利七世颁布《教皇敕令》,取缔皇帝和国王任命主教的资格,并宣称教皇有权废黜皇帝,各国君主当吻其足等。

1076年

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公开谴责格里高利,但他随即被后者革除教籍。

1077年

亨利身穿忏悔服,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在严寒风雪中站立了三天三夜,获得教皇原谅。

1084年

返回德国的亨利励精图治、挥师南下成功占领罗马,格里高利出逃。......亨利被伪教皇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A.教皇已经控制世俗权力B.民族利益高于宗教信仰
C.教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D.王权与教权竞争且共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罗马的教皇们开始将“帝冕”当做一种玩具,用以迷惑那些帮助自己的君主们的虚荣心,教会法一度笼罩着所有的世俗法体系,成为所有世俗法体系的“模仿榜样”。由此可知(     
A.王权和教权势不两立B.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C.国王失去了实际权力D.君主沦为了教会傀儡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从13世纪后期开始,牛津城清楚地认识到大学存在的优势,并斥巨资保证大学机构的正常运行。同时,牛津大学培养的各类人才也有利于城市发展,如律师对商业矛盾的解决。因此,庄园主、城市商人以及其他各个行业的人士都乐意将孩子送往牛津大学接受教育。这反映出(       
A.大学得到了政府支持B.牛津大学已成为一流大学
C.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快D.经济发展使人们观念更新
2024-03-24更新 | 301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5-16世纪,欧洲若干城市发生变化。在城市中建起了大量公共建筑,这些建筑外形雄伟华丽,表达了政府对整个城市的控制;军事设施也不再仅仅是为了防御,而是具有了更多的对外作战的功能。这些变化表明(       
A.王权在逐步强化B.工商业经济复兴
C.市民意识高度发展D.城市自治普遍实现
2024-03-16更新 | 774次组卷 | 17卷引用:天津市南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1世纪的西欧,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西欧的许多地方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甚至大学,开设文法和计算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各方面的人才。由此可见,世俗学校和大学大量创办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统治的衰落B.城市自治的发展C.民族迁徙的推动D.文艺复兴的兴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