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奥斯曼帝国,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属于苏丹。苏丹拥有全国税费名义上的所有权,财政税收系统由财政总监掌管,直接向苏丹负责。这说明奥斯曼帝国(     
A.税收系统比较完善B.实行政教合一制度
C.君主集权程度较高D.土地分配十分不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5世纪前期,小亚细亚半岛西北部的布尔萨城,各地商人聚集,货物堆积,有来自波斯的丝绸商队,也有来自印度、阿拉伯半岛的香料商队,甚至还有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人。这主要得益于(     
A.奥斯曼帝国国力的强盛B.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C.阿拉伯统治者鼓励商贸D.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2024-04-01更新 | 306次组卷 | 3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知识串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5世纪,奥斯曼帝国在中亚的扩张使其控制了黑海沿岸的重要港口城市,这些城市与奥斯曼帝国的其他城市逐渐连成一线。奥斯曼帝国慢慢将自己固定到东西方贸易的链条上,首都伊斯坦布尔还成为东西方交流中心。由此可推知,奥斯曼帝国(     
A.逐渐消除了地方割据力量B.逐渐成为东西商路的枢纽
C.扩大了“丝绸之路”的范围D.疆域辽阔且社会经济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阿拉伯帝国时期的伊本·鲁世德(1126—1198年) 在《关于宗教和哲学之间的一致性》中提出,哲学与宗教并非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人追求现实幸福靠的是现实的哲学科学知识和靠人本身的完善化,而不是靠宗教冥想或摈弃欲望。他的这一思想(     
A.加速了阿拉伯帝国民族交融B.有利于近代人文主义的产生
C.缓和了帝国境内的宗教矛盾D.有助于欧亚民族意识的觉醒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奥斯曼帝国苏莱曼时期(1494-1566),天主教在位于伊斯坦布尔、加拉塔等重要城市有十余座教堂。帝国还鼓励境内的异教徒出国学习,学成归来后被授予各自教内的重要职务,继续领导各自教派的管理与建设。这表明苏莱曼时期(       
A.天主教成为帝国的文化符号B.宗教政策相对宽容
C.致力于武力征服拜占庭帝国D.各教派呈均势格局
6 . 阿拉伯帝国时期是阿拉伯科学得到大发展的时期。数学领域,“阿拉伯数字”广泛应用于代数学、几何学、测量学的研究和运算;医学方面,拉齐做出了医学分类,阿维森纳的综合性医书在17世纪仍然是欧洲使用的教本。这说明阿拉伯帝国(     
A.政府重视科技文化创新B.文化发展的实用性较突出
C.使科学与技术实现结合D.文明成果吸收了西方元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史载,阿拉伯人在帝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把全部力量用于军事,他们接受了被征服人民的文化”,也吸收了帝国域外的优秀文化,阿拉伯人此举(       
A.提升了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水平B.彰显阿拉伯人在东西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C.加速了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D.反映了当时阿拉伯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2024-03-02更新 | 532次组卷 | 6卷引用:热搜题 纲要下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东非沿海地区城邦文化的真正发展与繁荣,是在公元7世纪之后。因为自那以后,印度洋贸易文化圈才真正发展起来,并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地中海贸易文化圈而成为中世纪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中心。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B.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C.班图人的民族大迁徙D.拜占庭帝国的衰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中世纪开始后的数百年间,亚里士多德已经被人们忘在脑后,尽管其希腊文原稿在拜占庭保存完好。但在750至900年间,所有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都被译成阿拉伯文,其中一些直接译自希腊文,一些由古叙利亚文转译。之后,他的著作又从阿拉伯文译成拉丁文。到13世纪,亚里士多德几乎所有著作都有了拉丁文译本,并闻名于西方世界,而最大的翻译中心是西班牙的托莱多。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A.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西方文明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伊斯兰文明
C.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古希腊学者
D.希腊字母演化到拉丁字母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
2024-01-24更新 | 1452次组卷 | 18卷引用:热搜题 纲要下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830年代,奥斯曼帝国彻底废除封邑制,全面实行包税制。1858年,奥斯曼帝国颁布《农业法》,农民租种国有土地的经营自主权明显扩大,直至获得所租种的国有土地的交易权,地权的非国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这一做法(     
A.抛弃了生产资料的国有制B.旨在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C.削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D.使农奴获得了自耕农身份
2024-01-09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热搜题 纲要下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