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建立帝国后,延续了波斯的行省制,实行中央对地方自上而下的分级管理。在领土上广泛兴建新的城市、图书馆。遇有重大决策或事件,以至于被后世称为“至死是个迷信的奴隶”。当时帝国境内存在着特征迥异的两种文化,即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希腊文化重理性,极力采取措施促进两种文化的融合,既使东方希腊化

——摘编自胡长林《亚历山大帝国与秦帝国集权君主政治的共性》

材料二 永徽二年(651年),(大食)始遣使朝贡。其王姓大食氏,名“敢密莫末腻”,历三主矣。……其俗勇于战斗,好事天神。土多沙石,唯食驼马等肉。俱纷摩地那山在国之西南,邻于大海,击破波斯,又破拂菻,吞并诸胡国,胜兵四十余万。长安中(711年),又献方物。开元初,遣使来朝

——摘编自(后晋)刘昫《旧唐书•大食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亚历山大帝国、大食能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食传》对研究大食对外关系的史料价值。
2023-11-26更新 | 213次组卷 | 3卷引用:纲要下第二单元测试卷A卷
2 . 7世纪中期,随着阿拉伯人的扩张,被征服地区的波斯语逐渐退出官方语言,但民间使用的波斯语吸收了阿拉伯语的一些词汇,将其融入自身的语言之中,最终塑造了一种全新的语言——达里波斯语。这表明(     
A.阿拉伯帝国重视文化的交流B.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逐渐消亡
C.征服战争影响语言文化发展D.文化融合重塑民族文化内涵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欧中古时期的乡村,农奴不是当时农村中的大多数居民,甚至也许不占多数。在农村中除了农奴以外,还有大量的各种依附农民以及自由农民。大体说来,农村农民可以按其财产状况划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是少数富裕农民,占有较多土地、牲畜、农具,过着优裕的生活。中等农民是生活还过得去的农民,其中农奴身份的最多。下等是土地太少、不足维生的农民,身份有农奴也有自由人,这部分人的数量在农村中相当多。

——摘编自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   农民是乡村人口的主体,包括自耕农和佃农两种。前者拥有少量地产,承担国家赋税,虽终年劳作,尚难维持生计。后者租种他人土地,往往由地产主提供种子和耕畜,租额高达收成的4/55/6甚至6/7。哈里发时代,官府极力使农民固着于土地,以求保证稳定的赋税来源,但农民往往不堪重负,弃田出走。官府采取多种措施追捕和遣返流入城市的逃亡农民,实行身份确认制度。9世纪以后,许多自耕农因不堪重负,被迫将地产寄于贵族名下,求得庇护。

——摘编自哈全安《阿拉伯封建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古时期西欧农民与阿拉伯帝国农民的身份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古时期不同地区农民身份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2023-02-04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精炼)-【复习重点来了】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备考必备(中外历史纲要下)
4 . 文明的传承与互鉴

材料一   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波斯统治者……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这种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还能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

材料二   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

——以上均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波斯帝国推动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3-01-04更新 | 1209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专题过关)-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中外历史纲要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他们不仅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还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他们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这反映出,阿拉伯文化(     
A.推动了各民族间的融合B.核心作用是保存东西方优秀文化
C.以伊斯兰教经典为灵魂D.体现出吸收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
2022-12-29更新 | 3267次组卷 | 55卷引用: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测试-高一历史下学期课后诊断性课时练+单元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中世纪学者皮朗曾这样描述“某一事件”的历史效果:“现在这些文明的诞生地突然失去了它的文明,地中海把欧洲的东部和西部分开,而不是将其统一起来;原来连接拜占庭帝国与西部日耳曼诸王国的纽带断裂了。”这一事件最有可能是(   
A.伊斯兰文明的扩张B.北方蛮族的南侵
C.法兰克王国的崛起D.罗马帝国的衰亡
2022-12-13更新 | 502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复习培优卷】-【大单元教学】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中外历史纲要下)
7 . 有学者认为:“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公元8—10世纪的巴格达翻译运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它保存和发展了古希腊的哲学和科学,又将其再度传回欧洲。”据此可知巴格达翻译运动(     
A.推动了阿拉伯文化在欧洲的传播B.为文艺复兴在欧洲兴起创造条件
C.体现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流碰撞D.造就了拜占庭帝国文化繁荣局面
2022-12-12更新 | 3085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卷·能力提升卷)-【单元测试】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下)
8 . 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率军攻克君士坦丁堡后,采用罗马皇帝的头衔;保留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采用东罗马的宫廷仪式与行政制度;效仿东罗马皇帝,发行带自己头像的金属货币,重用原东罗马贵族等。这些做法(     
A.意在以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B.说明奥斯曼帝国崇尚武力扩张
C.旨在巩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D.反映出罗马皇帝是各国的偶像
2022-12-10更新 | 1782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B卷·能力提升卷)-【单元测试】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伊斯兰教兴盛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武力征服,许多时候异教徒只要缴纳人丁税就可以保留旧的信仰,伊斯兰教在宗教宽容方面比基督教、犹太教做得好。这表明(     
A.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上最开放和包容的国家
B.非伊斯兰教徒在伊斯兰教国家要缴更多的税
C.在伊斯兰教影响下欧洲拉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D.阿拉伯帝国曾和基督教、犹太教发生过对抗
10 . 阿拉伯帝国哈里发麦蒙于公元830年在首都巴格达创建了国家级学术机构智慧馆,下辖科学院、图书馆和翻译局,领导全国的翻译和学术活动。在这里收藏了数万册希腊文、古叙利亚文、梵文、希伯来文等著作,为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提供了典籍和人才。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     
A.推动了欧洲近代思想解放B.实行了文化扩张的政策
C.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D.融合了东西方文化遗产
2022-12-04更新 | 1273次组卷 | 28卷引用: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A卷·基础过关卷)-【单元测试】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