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日本大化改新后,律令规定“位田、赐田、及口分田、垦田等类,是为私田”,但又规定它们不许自由买卖。这一规定意在(     
A.模仿唐朝均田制B.稳定小农经济
C.发展庄园制经济D.限制幕府势力
2023·浙江·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古代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从3世纪开始,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高峰。下列能体现“达到高峰”的史实是(     
A.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B.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
C.贵族和庄园领主豢养大批武士D.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统治
2023-11-09更新 | 370次组卷 | 1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2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3 . 大和绘是具有日本特色的绘画艺术,9世纪前后萌芽,11世纪大体形成。大和绘的雏形与表现模式,是由唐绘(传自中国的绘画和日本人的模仿之作)发展而来的,增加了日本民族自身的情感和审美特色。这说明(     
A.日本民族文化有所发展B.日本逐渐摒弃中华文化的影响
C.中华文化影响力有所减弱D.日本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2023-08-19更新 | 253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遍过·高中历史(选必3)课时学习区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22-23高一下·江西南昌·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朝国家体制下,新兴农民以名田为基础,强化了对土地的所有权,在不断的阶级分化中,其中的佼佼者最终成长为日本中世的中坚力量,即领主阶层。这些新兴的领主阶层一边抵抗着来自于君主的强硬的干涉,一边加强对土地的所有权。即使律令国家的基础已经崩塌,但遗留下来的影响过于强大,这些开创新时代的阶层不得不寄生于王朝国家中,利用国家的权威支配农民阶层,扩大势力。到了12世纪末的源平之战时,源氏和平氏组织起来的武力集团几乎都由职业性武士组成,他们与处在顶端的武家统领以土地契约为媒介结成主从关系,这种以等级制度为轴心构建的战斗组织才是中世性质的武士团,这种集团具有强烈的团结意识。1192年,源赖朝建立起镰仓幕府,日本正式进入武士阶级专政时期。

——摘编自郭娜《日本武士阶级源流论考》

材料二   将军大名武士,这种自上而下结成的主从关系,是幕藩体制下武士阶级内部关系的主轴,忠与义,是这一关系里最核心的思想,即所谓:顾其身,得主人,尽奉公之忠,交友厚信,慎独身,专于义。江户时代,由于幕府严禁各藩间往来,藩国之间各自为政,互不沟通,藩内武士的家名、家禄、家业均具有世袭性质,一身一家的荣辱与藩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藩即家即国,对于一般武士如此,对于藩主也是如此。江户中期以后,这一概念普遍流行,武士阶级由对于具体主君的忠诚转化为对主君地位的忠诚,藩国这一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而非一人之天下,这就意味着藩主和臣下同样对天下兴亡负有责任。按照人(社会)与自然秩序合一的法则即秩序合理主义来排列社会秩序,这是武士阶级价值伦理的基本特征。这一法则在阶级内部的价值观念上表现在对天皇将军大名多元并存状态的认可和等级高下的排定,在阶级间的伦理观念上则表现为对士农工商诸阶级多元并存状态的认可和荣卑秩序的排列。

——摘编自李文《日本武士阶级价值观念的基本层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武士阶层专政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日本武士阶级的价值观念。
2023-07-01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下第4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公元723年,日本太政官奏:“百姓渐多,田地窄狭。望请劝课天下,开辟田畴。其有新造沟池营开垦者,不限多少,给传三世。若逐旧沟池,给其一身。”天皇准奏。这(     
A.反映了灌溉技术进步B.动摇了土地公有原则
C.体现了天皇地位提高D.推动了庄园制度发展
2023-06-21更新 | 4257次组卷 | 24卷引用:纲要下第4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6 . 立于568年的新罗真兴王磨云岭巡狩碑记载:“帝王建号莫不修己以安百姓”,此语就出自《论语》中的《宪问》。这表明当时新罗(     )
A.政治制度存在缺陷B.积极学习唐朝文化
C.受到儒家文化影响D.国君爱慕中华文化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7世纪中期,日本在全国范围内将贵族奴隶主的私有土地一律收归国家所有,变为公地王土,部民转化为王民,国家赐给大夫以上官僚贵族以一定数量的土地和人口,称为“食封(俸禄)”。这一做法(     
①仿效了唐朝的统治方式       ②仿行了中国的分封制度
③促进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④打击了幕府的政治势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22高一下·贵州六盘水·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公元7世纪日本革新派以唐制为榜样一步一步实施改革,把国家改造成为集权国家。由此说明这场改革使日本(     
A.走上封建化道路B.开启近代化道路C.废除封建农奴制D.建立起幕府统治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一些法经和法典的规定,婆罗门社会地位最高,是第一等级;刹帝利是第二等级。这两个等级享有各种特权,可以不劳而获。吠舍是雅利安人中没有特权的平民大众,是第三等级。他们必须以施舍和纳税的方式供养婆罗门和刹帝利。首陀罗主要来自被征服的土著居民。他们处在社会底层,几乎被剥夺了一切权利。

材料二 《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的义务是“教育与学习吠陀,为自己和他人祭祀,以及布施与接受(施舍物)”。刹帝利的义务是“保护人民(即统治人民),给予施舍物,祭祀,学习吠陀以及节制现世享乐”。吠舍的义务是“施舍,祭祀……”首陀罗的义务是“无怨恨地为上述种姓服务”。这样,婆罗门通过对各种姓职业与义务的说教,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使各种姓的职业固定化、世袭化了。

材料三 婆罗门和刹帝利为了保证自己的特权和地位不致因通婚而发生混乱,制定了种姓内婚制原则。在种姓内婚制下,同一种姓的人通婚受到赞美,不同种姓的人通婚受到歧视,甚至惩罚。不同种姓的人通婚被认为是犯罪。


(1)结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2022-09-17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纲要下-高中历史统编版新课同步练习
10 . 1185年,源赖朝令亲信担任朝廷的内览,并实行“议奏”制度,规定凡违背“兴行善政”的事,即使是天皇同意,也应反复启奏,坚决阻止,以尽“忠臣之礼”。这表明(  )
A.源赖朝竭力维护天皇权威B.幕府体制正式确立
C.源赖朝试图提高政治地位D.中央政府名存实亡
2022-09-17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纲要下-高中历史统编版新课同步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