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历史上欧洲深受亚洲文化影响,也对亚洲产生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二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世纪阿拉伯人对欧洲文明发展的贡献,并指出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现代化道路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这种特点给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
2 . 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回眸中朝关系,展望中国式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与新罗保持了长期、频繁的友好往来。但从文献史料中,我们只知道朝鲜半岛一方港口有唐恩浦、党项城等,而且其均为朝鲜半岛人士朝唐的出发地。然而,入唐使者返回着陆地是何处?人们知道的并不多,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金石碑志史料提供了新罗僧侣、使者返回港口的相关资料。

——据拜根兴《朝鲜半岛现存金石碑志与古代中韩交往》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罗与唐朝友好交往的方式,说明金石碑志史料的价值。结合所学,简述高丽王朝仿效唐朝制度的表现。

材料二   多少天我们同日月相伴,爬过白雪皑皑的高山,涉过刺骨寒冷的冰河,身体像刀割一样的生痛。我们不能有光,敌机在头上盘旋……阳历新年我们是在大雪纷飞向南挺进的路上度过的,按实说确实是艰苦的,但一想到祖国人民现在正是歌舞尽欢的快乐时光,我们就觉得特别有意义,我们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摘自志愿军战士谢伟礼家书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抗美援朝的胜利和意义时指出,抗美援朝是靠党的正确领导得来。抗美援朝是中国对美国霸权和强权的反击,是为了维护整个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充分显示了中国对和平的追求和对朝鲜独立自主的维护。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中勇毅奋进、不懈斗争。

——摘自郭培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经验借鉴》


(2)写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年份。阅读材料二,提炼“谢伟礼家书”体现的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概括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经验借鉴”。
2023-06-1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2023年高一下学期学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既是东亚文化圈的核心国家,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留于唐国学者,皆学以成业,应唤。且其大唐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推古天皇二十三年(623年)

其臣连等伴造国造(均为世袭贵族名称),各置已民,恣情驱使。又割国县山海、林野、池田,以为已财,争战不已。或者兼并数万顷田,或者全无容针之地。及进调赋时,其臣连伴造等,先自收敛,然后分进。修治宫殿,筑造陵园,各率已民,随事而作。……强盗窃盗并起之,不可止。

——《日本书纪》孝德天皇大化元年(646年)

材料二   “三国以前,未有科举之法,首建学校,而科举取士,未遑焉。光宗双翼(五代后周官员)言,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大抵其法,颇用唐制。”

——《高丽史》

材料三   早期东方文化圈的地理范围,中心在黄河、长江流域,主体是涵盖中国大部地区的“早期中国文化圈”,东南包括东南亚及太平洋诸岛屿,东部涉及朝鲜半岛和日本岛,北向波及亚欧草原,西向触及中亚。

——韩建业《全新世亚欧大陆的三大文化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并用一句话概括其改革的主要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朝鲜高丽王朝进行制度革新的具体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两国制度文化革新的共同特点,并结合唐朝佛教发展的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中心地位。
4 . 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禅宗直截简明,颇与武士的性格相合,它提供武士信佛即可得救的观点。宋明理学号称正宗,实际上和禅宗是一脉相通的。幕府为了组织一个军事专制的帝国,就需要在相应的经济关系之上,另有一种统治的力量,这就是适应封建社会要求的武力和文化。当时享受特权的武士贵族代表着武力,而朱子学则是维护这种封建身份制度的文化力量。德川初期,幕府提倡朱子学,它成了正统官学。至于古学派和朱子学派的论争,则是代表地主阶级主张王政复古与代表拥护幕府思想间的斗争。从朱熹的哲学思想出发,日本朱子学有走向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派,如海南朱子学派和水户学派,也有走向气一元论接近唯物主义派如京都朱子学派、海西朱子学派和大阪朱子学派。

——摘编自李甦平《试论宋明理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其演变》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无所不有”的专制主义态度排斥一切外来文化,视汉语之外的外国语言文字为“夷语”,而学习“夷语”即“非王之道”,显示出很强的鄙夷色彩及排外心理。清末鸦片战争以后,惨遭战争之痛的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19世纪60年代,在与西方列强的频繁交涉中,清政府苦于“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不得不痛下决心仿照清初俄罗斯文馆教习之例开设外语学校。

——宁建花等《从“西语”到“西学”》

材料三   传统中华文化共同体近代以来的深刻裂变,是在近代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下开始的。在作为《青年杂志》发刊词的《敬告青年》中,陈独秀高调揭示新文化六大纲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这六大纲领,无一不是以近代西方为坐标;无一不是将近代西方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泛滥、工业文明的确立而产生的部分观念与制度,视为中国必须原封不动照样复制的目标模式。

——姜义华《中华文化共同体的百年裂变与重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朱熹学说在日本传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在日本能够广泛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开设外语学校的思想文化背景,列举当时开设的一所外语学校。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化共同体”在近代裂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概述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2023-03-26更新 | 37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杭嘉湖金四地教研联盟2023届高三3月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中古时期的亚洲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小玉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随着文明的扩张,中古时期的亚洲出现了2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请写出这两个国家的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日本为例说明“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世纪文明的总体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