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二   七世纪时,日本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此时中国的隋朝和唐朝兴起,朝鲜的新罗崛起,对日本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日本对朝鲜的几次入侵都失败,这使日本的大和政权的威信一落千丈,统治阶级加强了对部民的剥削和奴役,激起了人民的强烈愤慨,各地起义此起彼伏.争夺部民和土地的斗争不断,从而加深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开始了探索改革之路,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即位,他仿造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王室和贵族对部民和领地的控制,把全国的土地和部民都作为天皇的土地和部民;实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改革中央体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并学习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孝德天皇的年号叫大化,因此这次改革被称为大化改新.

——摘编自贾建梅《唐朝文化对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并说明其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罗统一过程中,国家掌握的土地急剧增加。687年,神武王下令实行禄邑制,即国家把一定数量土地的收租权按不同的等级赐给功臣和贵族,作为俸禄。722年,圣德王(702737年在位)宣布实行丁田制,即国家把一定面积的土地授予15岁以上的男丁,其中口分田只限终身占有,不得买卖、转让,永业田可以传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提供租(田租)、庸(徭役)、调(贡物)。丁田制的实行,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保证了国家的剥削,但对生产的发展还是起了积极作用。新罗仿效唐朝实行中央集权制。设立中央(府、部)和地方(郡、县、乡)各级行政机构。在要地设置五个小京,有军队驻防。新罗提倡儒学,682年设国学,688年实行科举,以录用儒生出身的官吏,代替过去主要按门第和武功录用官吏的办法,来加强中央集权制。

——编自高等院校教材《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 大化改新以前,苏我氏等大豪族控制了大和国的政权,而天皇家族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权。贵族疯狂兼并土地,广征徭役,民怨沸腾。公元645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深受唐朝儒家思想影响的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拥立孝德天皇,定年号为大化。646年元旦,新政权以唐代律令制度为蓝本,参的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实行班田收授法,施行租庸调新税法,改革官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的标志。

——摘编自“百度百科”《大化改新》词条、《世界中古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罗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
(3)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给新罗、日本两国社会带来的共同影响。
3 . 古代日本
(1)兴起: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______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2)大化改新
①背景: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②概况: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因其年号是“大化”,史称“大化革新”。
③结果: 日本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模仿中国建立了________

(3)幕府政治
①背景:10 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庄园形成;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②建立:12 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_____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_______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③表现:以_____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将军与_____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 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
2022-02-1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前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全面模仿隋唐的政治体制,儒家思想对这次改革影响显著。701年,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日本天皇年号也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渗透到日本政治、道德意识、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摘编自谢放《中外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掀起了一股巨大的“中国热”浪潮。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典章文物风靡欧洲。欧洲思想家们将孔子和儒家具有自然倾向的天道观、无神论以及伦理道德吸收过来,成为他们批判封建神权的思想武器。他们非常欣赏中国的教育制度和官吏选拔制度,因为官吏主要来自于通过考试选拔的优秀读书人,这些官吏没有世袭的特权。

——摘编自姜林祥《儒学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的儒家文化对古代日本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8世纪儒学在欧洲传播的背景。
2022-04-29更新 | 115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马克思说“宗教是被压迫心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众生平等”的主张得以广泛传播的现实背景是
A.西罗马帝国B.世卿世禄C.世家门阀D.种姓制度
6 . “大和的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日益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此时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于是天皇决心实行改革。”此则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
A.背景B.内容C.性质D.影响
7 . “大化改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材料反映大化改新的
A.背景B.内容C.目的D.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依然保持着它的繁荣。商业和手工业相当繁荣,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君士坦丁堡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拜占庭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6世纪:皇帝查士丁尼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剧了帝国的危机。拜占庭帝国仍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国王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规。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

材料二   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日本统治阶级中具有革新思想的人物主张参照隋唐封建制,局部调整生产关系,进而实行全面的社会改革。646年(大化二年),孝德天皇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1)概括材料一中所反映的历史状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日本是如何应对统治危机的?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9 . 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和领导人?改革的结果是什么?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022-06-02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下默写提纲02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拜占庭衰亡的命运与远东的中华帝国和近东的阿拉伯帝国是如此相似:中华帝国曾经有过盛唐的开放、宋代的辉煌、明代的繁荣,但却同时滋长了妄自尊大,自命世界“中心”的观念。拜占庭长期使自己陶醉在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文明的光环之中,以仿古和“温故”为业,无视外界的变化和发展,不思进取,不吸纳新事物。即使在侵略者的炮火已经震耳欲聋的危急时刻,还在做“地中海大一统帝国”之梦,却很少能面对现实,考虑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在这里,传统的辉煌成了他们不舍得放弃的包袱,保守、停滞不前和不思进取的思维方式,是使拜占庭灭亡的最根本原因。

——摘编自徐家玲崔艳红《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材料二   在这种内部矛盾日炽,外部压力益大的形势下,日本不能不向社会的改革寻求出路,而被看作“法式备定”的唐帝国又提供了可资学习的现实榜样。这时,圣德太子时代派往中国的留学生纷纷学成回国,带回了有关唐朝封建政治和经济制度等方面的丰富知识,并向皇室及贵族子弟传授,从而,为大化改新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从公元645年政变到公元702年《大宝律令》的颁布,改新运动历时半个世纪,废除了氏族贵族和皇室私有土地、部民的奴隶制度,确立了国家作为最高地主直接剥削班田农民的封建制度,同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日本社会由此实现了自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

——摘编自武安隆《浅论大化改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应对统治危机所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拜占庭和日本两国历史进程中所得到的启示。
2022-05-2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民生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