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律令制度是日本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公元700年前后日本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从归国的遣唐使、留学生口中得知唐朝“法式备定”后,统治者决意改革政治制度,编纂法典。757年开始实施的《养老律令》(“养老”为当时天皇年号)篇目与唐《永徽律》完全一致。律是定罪量刑的刑法典,日本律的条文与唐律差别不大,只是做了轻微修改,如减轻刑罚。令是行政制度和规则,日本在唐令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例如日本班田收授规定贵族的属民、奴婢按农民标准的三分之一授田,而唐朝均田制奴婢不授田,这是由于唐朝奴婢数量少,没有必要专门作出规定;日本贵族占有大量奴婢,为减轻贵族对新制度的反抗,需要给予适当宽限。再如唐朝州、县官员全部由中央任命,日本国、郡、里三级地方行政长官除国司由中央派遣外,郡、里长官都由当地有势力的豪族地主担任。

——摘编自何勤华主编《中华法系》等


阅读材料,概括公元8世纪日本律令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以上特点形成的背景。
2022-07-10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全面模仿隋唐的政治体制,儒家思想对这次改革影响显著。701年,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日本天皇年号也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渗透到日本政治、道德意识、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摘编自谢放《中外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掀起了一股巨大的“中国热”浪潮。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典章文物风靡欧洲。欧洲思想家们将孔子和儒家具有自然倾向的天道观、无神论以及伦理道德吸收过来,成为他们批判封建神权的思想武器。他们非常欣赏中国的教育制度和官吏选拔制度,因为官吏主要来自于通过考试选拔的优秀读书人,这些官吏没有世袭的特权。

——摘编自姜林祥《儒学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的儒家文化对古代日本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8世纪儒学在欧洲传播的背景。
2022-04-29更新 | 115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诸詈(骂)祖父母、父母者绞,殴者斩。诸居父母及夫丧而嫁娶者,徒三年。因政教而施刑罚……刑罚不可弛于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救之用,两者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摘编自《唐律疏议》

材料二   公元700年前后日本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从归国的遣唐使、留学生口中得知唐朝“法式备定”后,统治者决意改革政治制度,编纂法典。757年开始实施的《养老律令》(“养老”为当时天皇年号)篇目与唐《永徽律》完全一致。律是定罪量刑的刑法典,日本律的条文与唐律差别不大,只是做了轻微修改,如减轻刑罚。令是行政制度和规则,日本在唐令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例如日本《班田收授法》规定贵族的属民、奴婢按农民标准的三分之一授田,而唐朝均田制奴婢不授田,这是由于唐朝奴婢数量少,没有必要专门作出规定;日本贵族占有大量奴婢,为减轻贵族对新制度的反抗,需要给予适当宽限。再如唐朝州、县官员全部由中央任命,日本国、郡、里三级地方行政长官除国司由中央派遣外,郡、里长官都由当地有势力的豪族地主担任。

——摘编自何勤华主编《中华法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律令与唐律的异同。
2023-02-0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土地兼并的急剧发展,8世纪末叶,班田制几近废弛。许多破产的农民被迫投附于势力之家,成了依附者,或者把自己的份地“寄进”给贵族、寺院或神社,成为他们的依附佃农。8世纪末9世纪初,有势力的贵族、寺院或神社普遍建立起庄园。庄园大小不等,形成的情况也不一致。有的庄园就是原来的村落,有的包括几个村落;初期的庄园多是通过垦荒建立起来的,被称为“垦地系庄园”;后期庄园则多是因农民“寄进”而形成的,被称为“寄进地系庄园”。庄园的生产者被称为“庄民”,他们原来是国家的公民,由于破产或迫于形势的压力而成为庄园领主的依附民。

材料二   大化改新时期的功臣中臣镰足,后来被天皇赐姓藤原氏。此后藤原氏家族势力强大,自9世纪中叶起,专擅国政200余年,史称“摄关政治时期”。摄关政治时期,社会秩序混乱,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扩大势力,都把自己家族中的青壮年和仆人武装起来,建立了一种军事组织,形成了特殊的武士阶层。在天皇与摄关家进行斗争时,双方都竭力拉拢武士,扩大自己的实力。因此,武士势力迅速增长,甚至左右政局。11世纪,日本形成了两大武士集团:关东的源氏和关西的平氏。1185年,关东源氏消灭了关西平氏,控制了中央政权。1192年,源氏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取得了“征夷大将军”称号,在关东建立起镰仓幕府(1192~1333年),日本开始进入武士阶级专政的历史时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庄园的主导类型的变化,并简析日本庄园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武士阶级专政形成的条件。
2022-07-11更新 | 17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上形成的亚洲儒家文化圈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中华文明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雄姿。汉字伴随着汉文化东传朝鲜、日本,南被越南,形成汉字文化圈,又称“儒家文化圈”。考察某一文化圈的形成,固然要从一定的社会着眼,也要从文化的载体——具体的人出发。630年,日本派出第一批遣唐使,一方面是为了输入唐朝的典章制度和文化,同时也是为了进行朝贡贸易。“遣使来朝,因请儒士授经。诏四门助教赵玄默就鸿胪寺教之……所得锡赉,尽市文籍,泛海而还。”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二     先秦时期的一部文献提出“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个都城设计原则为历代王朝所遵循,并远播海外,为周边的亚洲国家所接受。所以在广大的汉文化国内,出现许多中国式的城。朝鲜历史上曾经为中国的藩属国,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李氏朝鲜的景福宫得名自《诗经》“君子万年,介尔景福”,其正殷勤政殿是举行仪式以及接受百官朝会的地方,地基明显高于其它宫殿。

——据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等整理

材料三     近代以来,随着列强的入侵与西方文明的输入,儒家文化圈既有格局发生裂变。在中西文明的大碰撞中,“中弱西强”的现实动摇了中国作为儒家文化圈核心的地位,中国展开了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历程。

——摘自曾光光《近代以来儒家文化圈的裂变与走向》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从“人”的角度,分析儒家文化圈在唐朝逐渐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说明景福宫如何体现儒家思想。
(3)近代以来,包含儒家文化圈国家在内的众多亚洲国家“向西转”时也逐渐“觉醒”。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从思想解放潮流的角度,简述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历程。
2022-05-1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印度人强调因果,原因加上行动就是结果,果是因在另一个时间的体现。印度人产生了四大皆空的思想。梵语语法上说,一切名词都来自动作,那些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究其根本不过是一些动作或状态的结果罢了。这体现了
A.印度人的思想深受宗教的影响B.印度的政治生活运行模式
C.佛教的产生来自对印度教的反思D.印度人民的生活状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