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指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航行于菲律宾马尼拉与墨西哥之间的贸易。大量的丝织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南美及欧洲市场,产自美洲的白银则大量流入中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西班牙积累了巨额的原始资本B.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竞争力
C.引发了西班牙国内的“商业革命”D.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发生逆转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地图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世界的理解,是人们解读空间关系的工具。如图是166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雇员约翰·布劳绘制的《大地图集》中的一幅航海地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约翰布劳绘制的《大地图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商业市场骤然拓展,资本原始积累呈现出对内盘剥和海外殖民掠夺交织在一起的样态。最先推行殖民政策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它们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随后,荷兰、法国、英国、美国相继走上殖民掠夺道路。正如马克思所言:“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据相关资料统计,1503年至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攫取的有据可查的白银和黄金分别是18600吨和200吨。与此同时,葡萄牙人也从巴西掠夺了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金刚石。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便要索取的第一件东西。”

——摘编自王增智《掠夺是资本主义殖民的本质》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初期,经济繁荣崩盘,造成了1874年至1893年的“经济大萧条”。在此种背景下,各大国竞相扑向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争夺原材料、扩大领土和保护市场。1876年,欧洲国家统治下的殖民地还不到非洲的10%,但到1900年,则达到90%以上,这个典型的帝国主义时代是空前的。尽管当地人民对侵略者进行了英勇而机智的抵抗,但他们遭遇了欧洲人带来的疾病和配备先进武器的专业化军队,因而造成大量伤亡。由于欧洲殖民的大力推动,19世纪90年代中期到1913年各个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强国出现了一次经济繁荣。列宁在1920年分析说:“一小撮‘先进’国家把资本主义变成了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民进行殖民压迫和经济掠夺的世界体系。”

——摘编自布莱恩.S·罗珀《民主的历史:马克思主义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早期的资本扩张相比,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在方式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殖民活动产生的作用。
2023-07-05更新 | 19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豪洋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3高三·北京·专题练习
4 . 认知·观念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材料二  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2-12-3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大国崛起》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本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之后的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结合所学知识,就其中一个国家的崛起与发展,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特征的主题,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4-08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统计列出了 1600 年由世界其他地区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A.商业革命引发欧洲价格革命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新航路的作用远超传统商路D.传统商路仍发挥应有的作用
2023-06-0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三角贸易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B.客观上推动了非洲经济发展
C.为欧洲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D.为西欧的资本输出提供市场
2023-06-01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曲线图解读正确的是(       
   
A.①是英国,工业革命使其成为世界工厂
B.②是美国,起步晚,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其突飞猛进
C.③是荷兰,17世纪经济最为发达,但工业革命被英反超
D.④是西班牙,制造业发达,开辟新航路,第一批殖民者
2023-05-3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图是近代某一时期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A.葡萄牙经营着太平洋贸易B.中国成为白银的主要流入地
C.印度洋贸易地位日益衰落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确立
2023-05-31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届高三三诊(模)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欧洲、非洲和美洲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年欧洲非洲美洲
165018.318.32.4
175019.213.11.6
185022.78.15.1
A.非洲与美洲人口占比呈现持续下降趋势B.欧洲城市化运动导致农村人口占比下降
C.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D.殖民扩张影响了各洲人口比例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