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5世纪末,他率领一支由3条船组成的探险队,目的是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打开一条通往印度的航路。最终,他到达了南纬33度线。“他”的这段航程对应的是下图中的(     

A.AB.BC.CD.D
2024-05-01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滁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3年西方崛起时的世界

材料二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年份世界贸易指数
(以1913年为100
贸易总额
(单位:10亿法郎)
1870
1880
1890
1900
24
36
49
68
45.5
68.8
94.2
118.2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世界历史的形成,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史论结合,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2024-04-2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如表中的现象可用于研究(     
15世纪早期1公斤胡椒的价值变化(单位:克白银)
印度产地亚历山大里亚威尼斯欧洲消费国
1—210—1414—1820—30
A.新航路开辟的背景B.价格革命的影响C.工业革命的必要性D.世界市场的形成
2024-04-24更新 | 67次组卷 | 46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洲的发现、绕非洲的航行,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各业务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选取材料整体或部分,运用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之后不久,便决定将中菲贸易扩大到新西班牙(墨西哥)。随着中-菲-墨贸易的开通,蕴含着中华文明意义的丝绸、瓷器和精美的工艺品进入墨西哥,并流传到拉丁美洲,在当地掀起了一阵“中国热”;随商品而来的中国商人、工匠也在美洲登陆,作为第一个登陆点的墨西哥也因此变成西方汉学研究中心;西班牙传教士们往往也取道墨西哥经马尼拉再到中国,返程亦然……中-菲-墨大三角贸易也非一帆风顺,由于菲律宾、墨西哥以及当时整个拉美都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这项贸易活动很难自然地发展1571-1815的两百多年间,它几经沉浮,但无论如何,大三角贸易在太平洋上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两地在物质上互通有无,文化上促进了解。

——摘编自朱凯主编《西班牙—拉美文化概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菲——墨大三角贸易沉浮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菲——墨大三角贸易开通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西欧人探寻南半球新世界从根本上是为了(     
A.开辟到达南半球的新航线B.扩大资本的原始积累
C.推动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D.打破西葡对航路垄断
2024-04-18更新 | 269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禹泽汉兴友谊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6世纪,欧洲以“发现论”塑造了作为国际法形成基础的地球空间秩序。其中,西葡两国运用被重新发现的罗马法,以法律手段主张对尚未发现的近海岛屿享有管辖权、财产权。17—18世纪,英国用“有效占有论”回应西葡两国,认为只有建立“有效统治”才能成为真正的财产权人,方能符合万国法。

——摘编自万立《近代早期的国际法理论与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的“财产化”》

材料二   欧洲人如何观察异域的人与物,古典时代形成的中心与边缘观念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几乎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这种以“我”为中心的观察视角是古典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早期欧洲人认知美洲的基本出发点。

——摘编自王晓德《古典传统与欧洲人对美洲的早期认知》

材料三   15世纪以后,欧洲人根据文明程度的差异,把已知世界的不同区域划分为若干等级,将欧洲置于该等级体系的顶端,体现了欧洲中心主义下的权力秩序,欧洲自视为世界的中心,认为这种中心既是地理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

——摘编自艾仁贵《从“陆地三分说”看欧洲中心主义下的洲际想象》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发现论”和“有效占有论”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现论”“有效占有论”形成的共同原因。
2024-04-17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历史产物,是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对扩大原料产地、市场以及交换手段的必然需要。这强调了新航路开辟的(     
A.市场需求B.社会认同C.根源所在D.制度保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材料内容描述材料出处


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斯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①揭示了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主要社会根源,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
B.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
C.③是西方学者观点,带有西方中心论的偏见,无法准确还原历史的真相
D.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
2024-04-09更新 | 251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素养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