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海洋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以后)古代所称的东、西洋航线,大抵都以广州为始发港,东去可以到吕宋(今菲律宾),西去可以到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以至东非等国。广州港地当东、西、北三江汇合点,是海港兼河港码头。广州很早就有很多外国人留居,隋唐时尤甚。宋时官府设“蕃坊”,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并设“判官”一职,负责外侨管理和接待工作。

——摘编自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据材料一,概括广州在当时中外经济交往中的地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在高纬度地区寻找新海运航线的原因;基于全球化视野,简述这些行动的影响。
2023-05-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航空港区郑航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代著名经济社会史学家戴尔教授认为中世纪晚期向近代转型时期英国消费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指出英国近代消费社会的产生是一个长期酝酿的过程,根植于中世纪,在中世纪晚期已出现近代消费社会的某些特征。因此他根据18世纪英国经济行为活动得出近代消费社会的四个特征:第一、18世纪早期或1700年前的几十年里,人们收入增加,如伦敦商人和工匠。第二、社会流动进入新的阶段,慢慢的消融了旧的等级制度。第三、商人和制造商通过为社会提供更多奢侈品来刺激需求,如纺织品和陈设品,进口更多的与生活方式有关的茶、咖啡、巧克力等商品。第四、强烈的个人主义和隐私观念的出现,革新与迅速变化促使新的消费主义形成。

——摘编自曹瑞臣《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工人阶层消费状况研究》

材料二   在宗教改革中,清教伦理中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结合,构成了近代科学的精神气质;英国政府不断出台的科技政策促进英国科研活动和成果走在世界前列,这一切无疑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真正的工业化浪潮从以前西欧个别国家扩大至北美、东欧和日本,除了原有的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获得重大技术改造与发展之外,还涌现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工业地区在不断地向纵深地区扩展,机械化生产也日益推广。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社会后果是确立了工厂制,那么,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工业发展的主要社会后果,则是确立了垄断制。

——摘编自周友光《“第二次工业革命”浅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消费社会形成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蒸汽机发明的有利因素,并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文明交汇与世界联系】

材料一   波斯帝国领土广大,印度流域文明、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和小亚细亚文明都聚集在它的版图之内……波斯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大流士一世积极开发海洋,建立全世界最强大的舰队,游弋于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等广阔的水域之中,大大加速了三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这次文明大汇合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深度和广度也是空前的。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延续到“希腊化时代”约六个世纪之久,其源头则更久远,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二、三千年。那时,文明大汇合的中心是西亚,由于东方文化源源不断输往西方,极大地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摘编自李忠存《试析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

材料二   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从地区隔绝向世界形成统一整体过渡的历史,只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长期存在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相对隔绝状态才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被打破,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才逐步形成为密切联系的、互相依存而又互相矛盾的一体。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帝国时代文明大汇合出现的原因,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交汇的角度谈谈世界联系加强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黎塞留生平
1585—1615年1585年9月9日生于巴黎贵族家庭。1614年作为教士代表出席三级会议。
1616年被任命为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国务秘书。镇压贵族反抗,处死或流放大批反叛的贵族;向各省派遣直接对中央国务会议负责的钦差审计官。
1624年被任命为宰相。推行重商主义,支持法国商人组织贸易公司在海外与荷兰竞争,扩大加拿大殖民地,运用外交手段为法国商人在土耳其、伊朗和俄国找寻市场。
1625年通过灵活的策略,形成针对西班牙的法英联盟,支持丹麦、瑞典以及德意志新教诸侯与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交战,改变了法国屈从西班牙的政策。
1635年领导法国参加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最终打败哈布斯堡王室,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法国得到莱茵河畔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逐渐取代了哈布斯堡王室在西欧的霸权地位。
1635年创立法兰西研究院,吸纳法国文学和思想界泰斗进入其中工作,孟德斯鸠、雨果、梅里美、小仲马等先后入选终身院士,研究院将弘扬法兰西文化与追求文化多样性融合,发展成超越政治制度和时代局限的法国最高荣誉机构。

——摘编自孙秉莹《世界历史名人谱·黎塞留》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黎塞留所处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转型角度概括黎塞留推行的一系列大政方针对法国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欧各国为了得到比较充裕的东方商品,他们迫切希望绕过地中海开辟一条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商品经济在西欧迅速发展以后,西欧各国迫切需要铸造货币用的贵金属。但是,从14世纪到15世纪中叶的150年间,西欧的金矿、银矿不仅逐渐减少,而且还有大量的资金流出欧洲。到15世纪下半叶时,西欧各国商人普遍对黄金发生了炽烈的渴望。另外,《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传播以后,西欧的上层社会中形成了一种风潮——“拜金狂”。

——摘编自刘景珍 傅利华《试论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与近代欧洲初期社会经济》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的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技术、工艺品等远销世界各地,赚取丰厚利润。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商业地位日益重要,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最后甚至流入奥斯曼帝国。在白银向东流动时,所经地区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

——摘编自王蕊《浅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世界性交往使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量也大大增加。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材料二   下图为二战后世界贸易(出口)发展情况(1950-2000年,单位:10亿美元)


材料三   二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并说明推动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士人的海外贸易观有其同之处,也有差异之处,共同之处是认为海外贸易可以,缓解“国库之急”。其差异之处在以下几位人物的论述中有一定的体现。李觏指出:至于蛮夷之国,舟车所通,窃我泉(货币)货,不可不察。苏轼在《乞禁商旅过外国状》中追溯了前一年泉州商人为高丽雕造佛经载往彼国获利,后又栽高丽僧侣束宋境一案,并指出因高丽臣属辽国,使此案具有通敌之嫌。叶适对于泉州“每岁造舟通异城”,而地方官却体恤百姓,不趁机增加赋役的做法十分认可。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大陆型国家,所以不可能像西欧的一些海洋型国家,如英国与荷兰一样,把海外贸易的观念上升到经济思想的高度。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04年就写了《海洋自由论》。英国人托马斯·孟、尼古拉斯·巴尔本也分别写了他们的《贸易论》。这些人共同主张鼓励官、私海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国家与个人的经济收入。格劳秀斯更是在1625年出版了《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应该利用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海外利益。

——以上材料摘编自陈衍德《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看宋代士人的海外贸易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宋代士人、西欧学者海外贸易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与西欧海外贸易观差异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大交换”(图4)一词流传极广。在15世纪欧洲人到达他们所称的“美洲”的时候,洋葱、橄榄、咖啡豆、桃子、小麦、水稻、香蕉、甘蔗、蜜蜂等欧洲物种也随之来到了这片大陆。


   

——摘编自[巴西]丽思·塞德雷斯《来到美洲:创造新的社会——生态景观》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预言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今天的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时代有了很大不同。人们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对这一历史趋势予以普遍关注,就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马克思时代还不是太明显。20世纪80年代以后,跨国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而自由流动,给世界经济带来许多新的不稳定因素。资本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对落后国家和民族的掠夺由赤裸裸的暴力变为资本输出和技术输出等“和平”手段。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摘编自王哓宁《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大交换”出现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马克思时代相比,今天经济全球化的不同。
2023-07-2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1112日)吾坚信,彼等不信任何宗教,也不崇拜偶像。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无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

——摘编自《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

   

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一从人类观点视之一-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   1516世纪以来,西方人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1981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一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远航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物种交换所带来“正负参半”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该如何看待不同文明。
2023-07-10更新 | 15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大西洋一印度洋一太平洋新航线的开辟,促使以中国为中心的瓷器贸易体系从区域走向全球的重要转折。下袁“沉船数量及来源地统计”,见证了当时远洋贸易的繁荣。

沉船数量及来源地统计(单位:艘)

沉船编年中国东南亚葡萄牙荷兰西班牙其他总计
第一期:15世纪末期至16世纪60年代38200013
第二期:16世纪70和80年代53306017
第三期:16世纪90年代至17世纪40年代4011145135
第四期:17世纪90年代至18世纪20年代311111017
总计1512172512182

材料二   在东亚和东南亚海域,荷兰一方面持续围攻西班牙、葡萄牙的贸易据点和商船,另一方面也积极谋求与中国、日本开展贸易活动。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家公开向市场募集资金的“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经营荷兰在亚洲地区贸易活动。为了更安全、更便捷地开展荷中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还于1611年开辟了从好望角向南靠近南极圈航行,然后沿澳大利亚西海岸北上巴达维亚的新航线。

       ——摘编自魏峻《16—17世纪的瓷器贸易全球化:以沉船资料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中国海上贸易主导权的变化及其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沉船编年中第三期和第四期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沉船数量的变化及其折射出的历史变迁。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荷兰在17世纪活动东南业地区贸易主导权的原因及其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