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498年,哥伦布在伊斯帕尼奥拉岛的日记中写道:“这片土地上什么都有,尤其是面包和肉。除了葡萄酒和衣服外,什么都不缺。我们在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两三个印第安人服务,还有狗帮忙打猎。”这段日记可以用于研究(    
A.世界贸易重心以及欧洲贸易中心的改变
B.大地是球形的理论
C.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之间的逻辑关系
D.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通过殖民扩张获得了大量的黄金白银,但人们执着于投资卡斯蒂利亚的政府债券,资金就流向它们;当利率下调到百分之五时,资金就会流到土地上。这一现象(     
A.使西班牙成为世界中心B.促进了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
C.阻碍了西班牙社会转型D.根源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023-09-01更新 | 525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15世纪,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欧洲航海家们义无反顾地走向寻找新航线的道路。材料中所提到的经济利益是指(     
A.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B.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C.奥斯曼土耳其垄断了东方商路D.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虽然西班牙由于对外征讨和从新大陆掠夺财富而富有,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主导甚至垄断美洲与欧洲之间的跨大西洋贸易,但是,近代初期它在经济上却从未真正发展起来。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因素是(     
A.统治者将掠夺来的财富挥霍一空B.上层建筑没有促进经济基础转型
C.荷兰、英国给予西班牙沉重打击D.对外战争消耗了绝大部分的金银
2023-08-14更新 | 22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热身历史试题
5 . 【古代文明与人类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主要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023-08-09更新 | 6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图所示是世界历史时间轴中的新航路开辟。若赋予“新航路开辟”这一节点以世界意义,可以是(     

   

A.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B.西葡两国积聚了大量财富
C.开启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D.使东西方开始有了接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无非是其通过探险活动在世界各大海洋形成了一个单一的航海体系,那就是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B.社会从传统到现代
C.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D.世界从分散到整体
2023-07-17更新 | 4746次组卷 | 40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两幅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据此可知,16世纪(     

A.世界贸易中心已转移到欧洲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开阔D.地圆学说得到各国普遍认可
2023-07-16更新 | 5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1499年,达·伽马的船队返回葡萄牙里斯本的消息传到威尼斯,引发了威尼斯人种种复杂情绪:震惊、焦虑、歇斯底里,他们认为这直接意味着本城命运的终结。这反映出威尼斯人(     
A.意图维护殖民霸权B.担心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C.担忧欧洲物价上涨D.反对东西方的商贸往来
2023-07-16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玉米的传播与史料价值】

材料一   1492年,哥伦布将他在靠近美洲大陆海地岛看到的新谷物-玉米以及当地人食用玉米方法的发现郑重地报告给了西班牙国王。1494年,哥伦布第二次航海归来,把玉米果德车献给西班牙国王。

1505年,葡萄牙人种植玉米,为解决向南美洲贩运奴隶时所需的粮食,于16世初将玉米引入西非殖民地,在17世纪中叶经陆地传入到非洲南部。

1562年,英国首次在试脸地引种玉米。1571年,德国开始大面积种植玉米,称为“意大利玉米”,可能是从意大利经由瑞士引进的。玉米向亚洲传播的时间一般认为大约在16世纪初,葡萄牙人将玉米传入印度、孟加拉国等地,而后从印度经中国的西藏传入内地。

—摘自1962年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出版的《玉蜀黍专著》

材料二   16世纪四十年代德国福克斯的植物志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幅印刷出版的玉米植株全图。耐寒的玉米的推广渐渐消解了欧洲传统的冬季休耕制度。玉米粒和玉米秸秆大大取代了牧草成为饲料。16世纪欧洲小麦的种收比仅为1:5,即种下一颗麦粒能收获五颗麦粒;而同时期玉米的种收比可达到1:25-100。是小麦的10倍左右。玉米传入某国、某地区之初,各国和当地的统治者,包括国王、诸侯、领主、教会、教堂、各层等级议会、城市共和国的僭主家头、自治市的首脑等,出于种种原因,往往没对玉米种植征税、收租、取赋、分润。故玉米入欧后很快传开。

—张箭《新大陆玉米在欧洲的传播研究》


(1)提取材料一中的信息,说明该材料对研究15、16世纪世界史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玉米入欧后迅速传播的原因。
2023-07-1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