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欧洲,香料的用途广泛,可用来烹饪菜肴、配制药剂、制作香薰。在大部分欧洲人眼中,香料比黄金更加重要,是欧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3世纪以来欧洲进入小冰河期,气温偏低且十分干燥,不适合种植肉桂、丁香和胡椒等作物,因此高度依赖产自印度、中国及东南亚的香料。在传统贸易体制下,香料需要辗转陆路和海路,或横跨中国及欧亚草原,或途经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后进入地中海,最后才能抵达欧洲,耗时极长且运费高昂,一路上香料要在不同商贩手中转手十余次,每次转手都会使价格飙升。阿拉伯人为了维护自己在行业中的垄断地位,还隐瞒各类香料的原产地,以便坐地起价,攫取大量财富。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切断了亚欧之间历史悠久的陆路香料贸易通道。为满足本国对香料的需求,欧洲国家纷纷寻找新的海上航线。

——整理自【美】劳伦斯·贝尔格林《黄金、香料与殖民地-转动人类历史的麦哲伦航海史》

材料二   17世纪的东南亚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香料贸易中心,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都争相进入东南亚,设立贸易据点,以谋求殖民扩张和商业利益。除了直接同当地商人进行香料交易之外,欧洲国家还在东南亚设立贸易公司,通过垄断贸易和殖民政策,获得了更大的利润和控制权。例如,17世纪20年代荷兰通过血腥屠杀独占班达群岛,垄断了肉豆蔻的生产;17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毁树政策提高香料售价,并获得了丁香贸易垄断权。自此荷兰在世界香料贸易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

——整理自金祎成《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南亚的香料贸易》

(1)根据材料一,归纳15世纪欧洲国家开辟香料贸易新航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7世纪世界香料贸易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料贸易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2 . 马可·波罗对东南亚的财富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南海)共有7459座岛……其中一切富源,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爪哇岛)甚富,出产种种香料……黄金之多,无人能信。”这些描述(     
A.刺激了欧洲对东方的探险活动B.开启了东西方建立联系的时代
C.加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D.增强了冒险家传播宗教的热情
3 . 在中国古代发明中,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的是(     
A.印刷术B.指南针C.造纸术D.火药
4 .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对亚洲的渗透可上溯到13世纪中期,教皇英诺森四世和法国的路易九世派遣一些……教士到中亚大可汗宫廷中布道。1294年,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了17年之后回到欧洲……马可·波罗游历的故事,激起了欧洲的好奇心和商业欲望。蒙古人将亚洲和东欧联为一体曾便利了此种商业交往。但是,如我们曾经谈到过的,帖木儿掠夺性的征服和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越来越阻隔了此种交往。土耳其人并非有意损害贸易,而是他们没有能力促进贸易。

——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

国家行业

邮政

电站

煤炭工业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英国

100

100

100

100

75

加拿大

100

100

私有

75

75

法国

100

100

100

100

75

联邦德国

100

75

50

100

100

日本

100

私有

私有

75

25

美国

100

25

私有

25

私有

——岳麓书社《历史必修11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下半期英国就业人口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再就是因为英国在西欧列强中拥有的殖民地最多,它的殖民地遍及东、西半球,故有“日不落帝国”之称。可以说,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亚、非、拉美诸国在不同程度上均成为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认为“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的主要依据及标志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概括这一时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450年左右,欧洲的方帆船与大三角帆船已经完全结合,前桅与主桅挂方帆,有利于抢风,更适合跨洋远航;后桅则悬挂三角帆,有利于操纵,适于沿岸航行和岛际航行。欧洲造船技术的发展(       
A.已经领先于世界B.引发了科学革命
C.有利于地理大发现D.得益于动力革新
7 . 哥伦布曾在日记中写道:“臣于同月向二位陛下呈上了关于印度地区和一个叫作大可汗的君主的奏书……二位陛下即令臣率一支装备充足的船队前往印度各地,并令臣一改寻常的路径,不由陆路东行,而是跨海而西。”这段日记可用于研究的问题是(     
A.传统商路的中西交流B.新航路开辟的动机
C.欧洲贸易中心的改变D.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023-06-02更新 | 738次组卷 | 14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麦哲伦船队记事官安东尼奥.皮卡费塔在其日记中写道:“这个岛上的全部居民和别的岛上的一些居民都接受了洗礼。我们在邻近的一个岛上放火烧毁了一个村庄,原因是那里的居民不服从于当地的统治者也不服从于我们。”这一事件反映出(     
A.传教是近代西方航海的主要动因
B.开辟市场是新航路开辟的实质
C.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相生相成
D.大航海时代以经济需求为驱动
9 . 每个时代都有它流行的词汇,这些词汇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特征。15—16世纪,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历史转型时期。以下能够代表这一时期历史特征的新事物和新名词是(     
A.“寻金热”、地理大发现、新大陆B.资本主义、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C.城市出现、宗教改革、科学革命D.商业革命、新航路、启蒙运动
10 . 近代西欧经济

材料一   中古后期到近代前期西欧重要经济现象或经济事件选摘   

时间经济现象或经济事件
14世纪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贵族领主的土地,建立租地农场,雇佣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有二百多家手工工场,30000多雇佣工人。
16世纪荷兰人开始从海外进口香料之后,意大利的威尼斯失去其垄断地位,西欧国家可以经大西洋前往世界各地。
1521年—1600秘鲁和墨西哥的矿山出产了1.8万吨白银和200吨黄金,流入西班牙等西欧国家。
1536年—1635价值2.54亿英镑的金银流入欧洲,是西欧原有金银总储量的7倍以上,大量金银流入引起物价飞涨。
1564英国的一家手工工场,在一个大房间(车间)里,安放了200台织机,同时有200名织工进行操作生产。
1680年—1720越来越多的土地所有者迫于竞争将土地交给租地农场主经营;个体农民受资本主义大农场排挤,纷纷破产。

材料二   在近代前期的商业资本主义时期,欧洲国家占有殖民地越多就意味着占有的财富越多。西方殖民者对殖民地采取最简单、最野蛮的暴力手段,公开劫掠金银财富;各宗主国限制其殖民地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宗主国的特权性贸易公司垄断其殖民地的贸易。西方国家之间争夺殖民霸权与海上霸权也成为殖民政策的重要内容。

工业革命后,西方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在“自由贸易”的招牌下,资本主义国家加剧了殖民扩张与掠夺。在印度,英国机器生产的质优价廉的棉织品充斥市场,使印度的传统手工纺织业急速衰退;原棉大批输往英国,以抵偿英国大宗输入的工业品的价额,殖民当局规定由英国输入的货物税率为2.5%,有的甚至免税。西方列强将殖民地作为其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

——摘编自王韵华《略论近代资本主义殖民政策的演变》


(1)阅读材料一,概括材料中的史实所反映的近代早期西欧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时代特征或趋势,任选其中的一个特征或趋势加以说明。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商业资本主义时期与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国家殖民侵略特点的不同并分析不同的原因。
2023-05-30更新 | 652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