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士人的海外贸易观有其同之处,也有差异之处,共同之处是认为海外贸易可以,缓解“国库之急”。其差异之处在以下几位人物的论述中有一定的体现。李觏指出:至于蛮夷之国,舟车所通,窃我泉(货币)货,不可不察。苏轼在《乞禁商旅过外国状》中追溯了前一年泉州商人为高丽雕造佛经载往彼国获利,后又栽高丽僧侣束宋境一案,并指出因高丽臣属辽国,使此案具有通敌之嫌。叶适对于泉州“每岁造舟通异城”,而地方官却体恤百姓,不趁机增加赋役的做法十分认可。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大陆型国家,所以不可能像西欧的一些海洋型国家,如英国与荷兰一样,把海外贸易的观念上升到经济思想的高度。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04年就写了《海洋自由论》。英国人托马斯·孟、尼古拉斯·巴尔本也分别写了他们的《贸易论》。这些人共同主张鼓励官、私海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国家与个人的经济收入。格劳秀斯更是在1625年出版了《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应该利用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海外利益。

——以上材料摘编自陈衍德《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看宋代士人的海外贸易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宋代士人、西欧学者海外贸易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与西欧海外贸易观差异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千百年来,来自不同自然环境、拥有不同历史记忆的族群,在独特的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属性。拥有相似文化信仰的群落,以文化认同的方式建构起对文明的归属,塑造了文明下的鲜明身份。不同的语言思维、文化信仰、传统习俗汇聚交织,塑造了多彩缤纷、熠熠生辉的文明篇章。而随着新商路的开辟,来自不同文明的个体愈发频繁地踏上彼此的版图,文明的交流与合作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注入了动力。区域文明间的互联互通,全球文明间的包容并蓄为新思维、新观念的产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推动人类文明形态不断向前发展。

——摘编自李远《以深化交流互鉴开创全球文明发展新时代》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清楚)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古腓尼基人时代开始,欧洲就有了一个传统,即认为环绕非洲航行是可能的。但不仅仅是好奇心才驱使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在1420年去了解这种可能性。因为当时的人们都说如能环绕非洲航行到印度,葡萄牙商人就可大发其财。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亚洲把通往印度的陆路交通截为两路,使得商旅通行费用过高。亨利王子死后,人们的探险活动继续进行,1487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十年后,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在阿拉伯水手的领航下,横穿印度洋到了加尔各答。每次探险队的费用都靠出售非洲沿岸的黄金和奴隶获得,葡萄牙根据国际协约取得这条航线的贸易垄断权。

——摘编自[日]和田垣谦三《世界商业史》

材料二   作为欧洲最早进行海外探险和殖民的国家,葡萄牙在印度洋及邻近地区的扩张活动中建立起庞大的商业殖民帝国。其探险和海上贸易活动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对新发现和据有的海外陆地进行移民和垦殖,使旧大陆原有海上贸易航线发展成全球多边贸易网络。葡萄牙帝国维系帝国内部贸易中采用的武装贸易、垄断贸易和商业种植园经济等手段,被后继的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所沿用并发展,深刻影响了早期近代世界贸易体系中的贸易运行方式。尽管葡萄牙帝国在16世纪后期就迅速衰落,但其对早期近代世界贸易体系的发展与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赵婧《葡萄牙帝国与早期近代世界贸易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葡萄牙进行航海探险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葡萄牙的海外探险活动对早期近代世界发展的影响。
2023-06-0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组图(据约翰·克拉克《地图中的历史》等整理)。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   1500年之前,印度洋是一个开放的、和平的区域,任何一个贸易大港——亚丁、霍尔木兹、卡里库特或马六甲——都是不封闭或不设防的,非洲传统的独桅三角帆船、中国的平底帆船、印度和阿拉伯的商船,都是在没有本国军舰的护航下航行的。1500年后,一切都改变了,先是葡萄牙人打败了埃及和印度联合舰队,夺取了多个贸易城市,靠武力控制航道和港口城市,垄断商品贸易。随后进入印度洋的荷兰、英国、法国人把武装贸易引入印度洋,迫使那里的传统商人要么武装保卫自己,要么给入侵者支付保护费,作为这一地区显著特征的和平航海体系被突然终结了。

——摘编自马立博《现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环境的述说:15-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三幅图的绘制时间先后排列顺序,并说明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印度洋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3-08-25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坤舆万国全图》是明万历年间利玛窦和李之藻合作绘制的世界地图,通幅纵168.7厘来,横380.2厘米,全图完全用中文标注地名。主图为椭圆形的世界地图,包括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南极洲以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此外,还附有一些小幅的天文图和地理图,例如天地仪图、日月食图等。主图采用了16世纪世界地图编绘时流行的椭圆投影,大洲轮廓与实际海陆轮廓基本一致,但中国、美洲的经度误差较大,并且改变了欧洲以本初子午线置于地图中央的传统,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地图中央,迎合了当时中国“天下中心”的观念。图中的中国部分,主要参考了《大明一统志》中的附图以及《广舆图》《古今形胜之图》等中国地图。

《皇舆全览图》为清朝时期所绘的地图,是中国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1708年,康熙帝下令编绘此图,以天文观测与星象三角测量方式进行,采用梯形投影法绘制,比例为四十万分之一。地图描绘范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贝加尔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岛)。绘图人士有耶稣会的欧洲人、中国学者以及钦天监、理藩院等官员。据学者考证,自清朝中叶至中华民国初年,国内外出版的各种中国地图基本上都渊源于此图。

——摘编自故宫博物院《图文天下一一明清舆地学要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利玛窦和李之藻绘制《坤舆万国全图》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坤舆万国全图》与《皇舆全览图》内容的差异,并说明这两幅地图的意义。
2023-07-2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热身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德国的黑格尔构建起“欧洲中心论”的基本框架。他认为,只有欧洲和欧洲民族才是“世界历史的中心”。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非欧国家历史地位的提高,西方一些历史学家逐渐意识到了“欧洲中心论”的幼稚与荒谬。尤其是二战以后,随着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建立在“欧洲中心论”基础之上的西方史学体系遭到了猛烈的冲击,西方史学界进行了认真反省与思考,一些学者如汤因比、斯塔夫里阿诺斯开始用全球文明的视野来重新考察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摘编自马世力《也谈“欧洲中心论”》

材料二   近年来,史学界越来越重视对世界历史的整体研究,有关全球史的论著不断涌现。在全球史的起点这个问题上,主要存在着三种不同意见:一是1516世纪,二是1718世纪,三是20世纪。这三种意见的共同特点是认为全球史是在人类历史发展到某一阶段时才形成的,而不是在人类历史一开始就产生了全球史。

——摘自张一平《全球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欧洲中心论”受到冲击的原因。
(2)从材料二中选择你赞成的“全球史的起点”,或提出新的“全球史的起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化是“哥伦布大交换”的结果。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舰船带来的不仅是殖民者,更有那些前所未见的新生物。从此,原本彼此相隔的独立大陆产生了混乱的交流与碰撞。例如,原产于美洲的烟草进入全世界,在早期的殖民时代,烟草给殖民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推动了殖民运动。欧洲人将疟疾带到美洲,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帮助殖民者征服美洲。由于人口锐减,劳动力不足,催生了奴隶贸易,非洲黑人对于疟疾有很强的抵抗力,所以他们被大量贩卖到美洲。归根到底,全球化是一个生态问题,物种能够影响历史的发展。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著,朱菲等译《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上述材料的观点或历史现象。(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7-16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宾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概况
16世纪 近代科学产生,天文学革命,近代物理学诞生。近代科学革命是从意大利开始的,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伽利略就是意大利人。
17世纪 牛顿的方法论集中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这一时期,英国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吉尔伯特、哈维、牛顿等科学大师都是英国人。
18世纪与理论科学研究无关的技术发明多数发生在英国,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同时,启蒙运动使近代科学精神在法国广为传播,大革命中诞生的民主政制认识到科学的进步意义,从而使法国一跃取代英国成为欧洲科学强国。
19世纪自然科学形成空前严密和可靠的知识体系。进化、发展的观念进入自然科学理论之中。从1851年到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上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6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德国占202项,德国已居明显领先地位。德国科技领先地位一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20世纪理论科学经历一系列革命,以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在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均发生重大理论变革。信息时代到来。二战后,许多欧洲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美国,极大地推动美国理论科学的发展。此时的美国,借着它在两次世界大战积攒下来的庞大经济实力,由联邦出巨资支持基础理论研究,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头号科技强国。

——摘编自吴国盛主编《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轨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3)围绕世界科技中心转移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他们只是卓越的水手,并不拥有巨额的资财,单凭其个人力量是无法承担航海开支和组建船队的。在他们的首次航行中,葡萄牙国王给达·伽马提供了四艘帆船,西班牙国王给哥伦布提供了三艘帆船,给麦哲伦提供了五艘帆船。西班牙国王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收入的1/20,后又增加至1/15。早在1419年,葡萄牙的亨利五世就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地理研究院,像迪亚士、麦哲伦、达·伽马、哥伦布等一批优秀的航海家都曾先后在这里学习过,亨利王子亲自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海外航行。

——摘编自张黎夫、张大春《对西、葡开辟新航路的再认识》

材料二   从马尼拉开往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除少数年份外,都可以称之为“丝船”,因为船中载运的货物中,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一直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每艘船仅丝织品至少有10万匹,多的可达40万匹。直至18世纪末,在墨西哥的进口总值中,中国丝绸等商品就占了63%。随着“大帆船贸易”航线的开辟,许多拉丁美洲的农作物品种,沿着这一条航线先传到菲律宾群岛,然后又由中国福建商人传入福建乃至全中国。据估计,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移居拉丁美洲的马尼拉华人有五六千人。据记载,早在16世纪,墨西哥城和阿卡普尔科就已出现了“唐人街”或“唐人城”。

——摘编自廖大珂《漳州月港与大帆船贸易》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葡萄牙和西班牙国王支持新航路探索者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伽马、哥伦布在“新航路探索”中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帆船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据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强调平等参与、充分协商,以平等自愿为基础,通过充分对话沟通找到认识的相通点、参与合作的交汇点、共同发展的着力点。各方都是平等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也是责任和风险的共同担当者。兼顾合作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使合作成果福及双方、惠泽各方。共建“一带一路”不是“你输我赢”或“你赢我输”的零和博弈,而是双赢、多赢、共赢。

——摘编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 图1,判断该历史时期中国所处的王朝。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王朝与阿拉伯帝国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贸易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一带一路”秉持的原则。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世界商贸活动中应该遵循的正确价值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