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制图学具有古老的传统,显示着人类对于周边世界的各种认知。

材料一   

——《中外历史纲要》(下)

(1)从史料载体的角度,指出材料一的史料类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两幅地图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1516世纪之后欧洲制作的世界地图有着鲜明的发展轨迹。对海岸线精确测量,将陆地和海洋二分,各大陆的轮廓线日益清晰。和在陆地上的争夺不同,殖民帝国的海上之争,争夺的不是空间,而是航道。各霸权国也将陆地主权的专属特性延伸到船只和航道上。

17世纪,欧洲地图制作的中心转移到荷兰。许多制图师竞相为商业公司提供地图,帮助他们发展海外贸易。世界的边界被重新清晰界定,有市场和原材料开放潜力的地方被逐一进行了标注。

1886724日,英国伦敦的《绘图》杂志发表了题为《帝国联盟:表现1886年英帝国幅员的世界地图》的一幅地图。它采用墨卡托投影法,重点突出的是英国的全球殖民地,以及各个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紧密的物质联系。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中心,地图上的英属殖民地以粉红色填充,地图下方,象征英国的不列颠尼亚女神手执三叉戟和未字盾牌,端坐在标注着“世界”的地球之上。

地球空间在近代欧洲地图上表现为三种形态:一种是“已知”空间,一种是“未知领土”,最后一种是海洋。1619世纪的欧洲地图作品所体现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或技术,而是赤裸裸的权力。“权力从地图中走来,又行走于打造地图的道路上”。

——摘编自宋念申《地图帝国主义;空间、殖民与地球规治》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英国绘制《帝国联盟:表现1886年英帝国幅员的世界地图》的意图并简述你对近代欧洲地图作品的认识。
2024-04-2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 .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继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西全球海路大通,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根据下图航线,判断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海上航线的一组国家
A.英法俄B.英美俄C.荷英俄D.英荷法
2020-08-01更新 | 30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阿梅斯托在《1492:那一年》中总结:“1492年那一年,不只基督教国度改头换面,整个世界也脱胎换骨。把过去分立的文明结合在一起,使名副其实的全球历史---真正的‘世界体系’成为可能。”下列对“那一年”论述正确的是
A.西班牙人最早到达了印度
B.将大西洋由屏障转变成了通道
C.葡萄牙人完成了环球航行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4 . 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道:“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它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它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这位航海家应该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018-03-18更新 | 447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6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5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一一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作者所说的最初民族君主国是
A.英国和法国B.葡萄牙和西班牙C.荷兰和西班牙D.意大利和英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6世纪,葡萄牙称为当时欧洲最强盛的国家,一个庞大的东方商业殖民帝国耸立在欧亚之间,印度洋几乎成为葡萄牙的内湖。这主要源于
A.控制了印度洋沿岸国家B.垄断了通往东方商路
C.国内强大的海船制造业D.排除了西班牙的侵扰
7 . 历史学家吴于先生提出了整体世界历史的观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方面和横向发展方面。这里说的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所谓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而言的。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结合世界近代1765—1914年的相关内容,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合理,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2024-05-2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三)历史试卷
8 . “当时,船队返航至佛得角群岛时,发现船上的日期是7月8日星期三,岸上却是7月9日星期四。他们回国向皇帝和教皇汇报,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探讨,逐渐揭开了时差之谜。”材料中的“他们”是
A.迪亚士船队
B.达·伽马船队
C.哥伦布船队
D.麦哲伦船队
2019-07-0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三毕业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9 . 一个国家的发展强大与海洋的开发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历史悠久,它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造船航海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成为古代中国对外经济联系的一个主要梁道。

——搜狗百科·中国古代海外贸易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历史悠久”的表现。

材料二起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重视海洋的意义。几百年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乃至今天的美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力量都是以海权为基础的。

——《科普百家论坛:海军武器实录》

使得葡萄牙、西班牙取得“优势力量”的事件是什么?一战后,美国是如何跻身海军强国之列的?

材料三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问。”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

依据材料三概述孙中山的海权思想。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的海权为什么不能得到保障?

材料四有的学者从中国面临20世纪80年代世界第二次重大产业梯度转移出发,提出只有采取率先加快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才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因为内地无论从区位上、与海外的联系上还是从工业基础上、科学技术水平上、劳动者的素质上,都与沿海存在差距。能较快扩大开放,转换机制,吸引海外资金和技术,吸收和借鉴外国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率先接收东亚地区第二次重大产业样度转移的,还是沿海地区。”

——夏禹龙《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依据材料四,分析在改革开放的前期对外开放的重点选择在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

2017-05-1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二)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