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从美国回来的小张同学,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餐在西方受欢迎,西餐也在中国占有较大的市场,于是选择了中、西餐各一个代表进行研究。请协助小张同学完成以下任务。

餐食炒杂碎披萨
照片

材料一     “杂碎”,成为了美国俚语里“中餐”的代名词,也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1926年,一首爵士歌曲《杂碎圆号曲》曾经风靡一时。2001年,美国甚至推出了一部电影,片名就叫《杂碎》。

——《一部华人奋斗史——中餐在美国的百年变迁》

比萨(Pizza),又称为比萨饼、匹萨、批萨、披萨、意大利馅饼,是一种发源于意大利的食品。比萨饼的通常做法是用发酵的圆面饼上面覆盖番茄酱、奶酪、肉、蔬菜等其他配料,并由烤炉烤制而成。

——百度百科

材料二

在美国,有记载的最早中餐馆出现于19世纪中期的加州,这些餐馆是为了满足中国赴美单身劳工的需求出现的。这一时期,一道著名的菜肴应运而生,那就是“炒杂碎”。“炒杂碎”原是一道广东乡村菜肴,配料一般包括鸡胗、鸡肝,猪肚和豆芽等。由于美国饮食习惯中对内脏的禁忌,以肉取而代之,同时还加入了美国常见的蔬菜,如西芹、青椒和洋葱等。

——刘晓卉《中国饮食文化在美国的变革及其文化意义》

随罗马帝国从意大利扩张到整个欧洲,这种制作和吃法也传播开来……19世纪,披萨随意大利移民来到美国……。美国带给世界的是标准化生产的披萨,这种随必胜客、达美乐而风靡世界的标准化披萨,与那不勒斯的手工披萨确实有天壤之别。

——凯萝•赫史托斯基《批萨:吃的全球史》

材料三

炒杂碎,炒杂碎,满嘴的昏昏嗷嗷,满肚子的乱七八糟。如此的实实在在,如此的光辉四照,照亮了四方土地,照亮了波士顿,照亮了奥斯汀,照亮了维奇托,还有那可爱的圣路易。炒杂碎,炒杂碎,炒杂碎,炒杂碎,可爱的炒杂碎。

——1925年,美国著名歌手悉尼•贝谢创作的一首风靡一时的歌曲《我走了,谁将为你炒杂碎》歌词

“我们用了 6 年时间,一直在探索把披萨做成更多中国人更爱吃的样子。”到目前为止,上海某食品有限公司已经推出了意式、中式、水果等 3 个系列共 22 种口味的披萨。其中,最受欢迎的还是中式披萨。披萨不再是一个外来文化的符号,而是完美地融入了中国人的饮食日常。

——《意式披萨注入“中餐精髓”,产自金山的美味披萨你吃过吗?》(《上观新闻》2022 年 6 月 23 日)

1.按材料二的说法,意大利披萨拓展到整个欧洲的时间不会早于(单项选择题)
A.公元前1世纪                 B.公元1世纪             C.1453年
2.意大利披萨能覆盖番茄酱,能做出玉米火腿肠的款式,也得益于(单项选择题)
A.罗马帝国的扩张               B.全球航路的开辟            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3.“标准化披萨”的出现归因于(单项选择题)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工业革命
4.披萨和炒杂碎向美国“进军”过程都“伴随”着19世纪劳工或移民抵达美国。为何美国在19世纪能接纳大量劳工或移民?(简答题)
5.必胜客、达美乐及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在中国的大面积流行,得益于(单项选择题)
A.抗美援朝                 B.   文化大革命                 C.改革开放
6.外来餐食想要成为流行餐食,往往需要进行本土化改造。这种改造的实质是(单项选择题)
A. 文化交融               B.   文化冲突                 C. 文化交锋
7.以上两款中、西餐的传播为例,谈谈导致中、西餐食流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简答题)
2024-01-15更新 | 24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4 经济与贸易(上海15个区试卷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2 . 14世纪以来,拜占庭商人纷纷失去国外贸易市场,拜占庭金币的国际地位逐渐被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金币所取代。传统的谷物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也大多沦入突厥人和保加利亚人之手。造成上述局面的重要原因是(     
A.蒙古西征的影响B.陆上丝绸之路的衰退
C.奥斯曼人的冲击D.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5世纪后期哥伦布与意大利天文学家托斯卡内利的书信显示,托斯卡内利向哥伦布提供了包括美洲大陆的世界地图,并确认“向西航行可抵达中国”。因此,哥伦布最初向西航行抵达美洲大陆,并非“瞎猫撞上死耗子”,只不过没有继续西行抵达终极目标而已。由此可知(     
A.当时的地图准确反映世界地貌B.地圆学说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
C.哥伦布发现美洲属于计划之内D.地理知识进步助推新航路开辟

4 . 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

1.以下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交通工具。请按照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填写字母)
A.“黄鹄号”轮船
(模型)
B.C919大型客机C.福特T型汽车D.史蒂芬孙制造的
蒸汽机车

2.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发生了重大变革,引发其变革的重要原因是____。(填写历史事件)
3.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曾不断探索海洋。下列关于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从区域扩展到全球的条件表述正确的是(     )(双选)
A.造船技术的改进   B.对海洋资源的渴求   C.丝绸之路的拓展   D.星盘的出现与使用
4.下列运河中,改变了全球航运格局,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成本的是(     )(双选)
A.京杭大运河   B.米迪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材料   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在《上海电车公司章程及守则》中就有乘客不准在车上吸烟,不准在车上吐痰,不准妨碍他人,不准与司机谈话,醉酒、衣衫污秽及患有传染病者不准登车等规定。上海电车开通以后,最初的两条电车线路将上海的工业区和两个租界的西区、外滩等分处东西的外侨社区连接起来,从而使原来比较分散的各区域成为了一个具有紧密联系的整体。在电车交通的带动下,上海西区得以迅速开发起来。

——鲍成志《试论新式公共交通兴起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

5.上述文字材料涉及了公共交通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的影响?
6.综合材料,就“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这一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2023-12-24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4 经济与贸易(上海15个区试卷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斯瓦巴德群岛(以下简称“斯岛”)。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发现了阿拉斯加。19世纪,欧洲再次掀起北极探险热潮。1858年后,斯岛发现了煤矿及其他矿产资源,引来众多开采者。1875年,奥地利探险家建议在北极建立考察站,这催生了第一个国际极地年(1882—1883)。在第一个国际极地年期间,12个国家的7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了12次北极考察。

20世纪初,斯岛主权归属和资源开采问题引起国际争议。1920年,18个国家了《斯瓦尔巴德条约》。该条约规定挪威享有斯岛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目的所利用。1982年,中国签署了适用于北极地区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2010年底,该公约缔约方为161个。2012年,中国与冰岛决定联合开采北极油气。

     ——摘编自北极问题研究编写组编《北极问题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进行北极探险开发的动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北极探险开发变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治理的角度,说明开发北极应遵循的原则。
2023-12-20更新 | 1333次组卷 | 11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江苏专用)
6 . 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小唐在了解奥斯曼帝国兴起时,对以下观点产生了好奇:

材料一: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也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这也成为激励西欧人出海远航的一个动因。

围绕该问题,小唐寻找了以下材料:

材料二:奥斯曼帝国扩张表(部分)

时间扩张情况
1354年土耳其人开始进入欧洲。
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原本统治此处的帝国宣告灭亡。
1516-1517年先后占领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等地。

材料三:葡萄牙海外探险活动情况表(部分)

时间葡萄牙海外探险情况
1415年国王率远征军进攻摩洛哥北部港口城市休达
1443年首次驶过非洲西海岸博哈多尔角
1462年定居于非洲海岸附近的佛得角群岛(位于北大西洋)
1469年组织人员探险抵达西非加纳等地
1487年迪亚士绕过非洲南端好旺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材料四:古代商业贸易路线图

小唐发现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也引起了近代国人的关注。

材料五:俄土之战,土危亡矣……事事受列国钳制。……土耳其独立,利在与吾交通。吾即可开放门户,以谋西陲之发达,并借其势力,均欧有之势力。……况土耳其号称帝国,有自由立约之资格。事事进行若援万国公法,要求立约,吾政府无可拒之理。

——《召见军机梁如浩论说论土耳其立宪与中国之关系》(1908年)

(1)奥斯曼帝国的特点是(     
A.分裂割据B.小国寡民C.民主政治D.政教合一

(2)将材料二中缺失部分补充完整。
(3)根据上述几则材料,你认为小唐是否会认同材料一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4)材料五对中土外交提出了什么建议?
(5)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国人有此建议的原因。
2023-12-13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1 时代与个人(上海15个区试卷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7 . 一粒蔗糖里的世界史
某食品集团为了给旗下糖类产品设计宣传文案,特地邀请相关历史团队梳理了蔗糖的历史发展,意图展现糖与人类之间密不可分的文化关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糖的旅程:从印度到加勒比

材料一:公元前4世纪①征服时期,当军队攻入印度北部时,在那里发现了一种“不是由蜜蜂制造的固体蜜”,自此极少量的印度蔗糖被商队带到欧洲。10世纪,除印度和中国,两个最大产糖区分别位于两河流域和尼罗河峡谷。有人说,这是蔗糖紧跟着《古兰经》的脚步开始扩散的结果。

15世纪末,甘蔗种植之旅继续西进,②先后开辟了到印度和巴西的海上航路,控制了蔗糖的传播。从16世纪起,大西洋诸岛上,殖民者强迫非洲奴隶加速蔗糖生产。17世纪,荷兰人活跃在世界舞台上,以其为中介,甘蔗被移植到英属、法属加勒比海诸岛。

——摘自中国国家历史《一粒蔗糖里的世界史》

(1)材料中①应指的帝国是(     
A.罗马帝国B.波斯帝国
C.贵霜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
(2)材料中②所指的重要传播者当是(     
A.葡萄牙B.英国C.西班牙D.意大利

◆糖的嬗变:从稀有品到必需品
(3)16世纪以后,各种各样新食品引进欧洲,引发了欧洲的生活革命。将下列世界性商品与其解说词对应。
①茶叶A.原产于非洲的一种“提神醒脑”的植物饮料,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酒
②蔗糖B.由殖民者从印度引入,依靠黑奴在中南美洲大量种植,是三角贸易中重要的商品。
③玉米C.西班牙从美洲将其带回欧洲,16世纪起在南欧广泛种植.
④咖啡D.《马可波罗行纪》对这种生活必需品有过重点记载,去东方寻找“它”被认为新航路开辟的起因之一
⑤香料E.荷兰人将其从中国运往欧洲,是欧洲与中国贸易的重要商品

材料二:新大陆生产了大量的白糖流入欧洲。白糖配着咖啡、红茶,产生了新的嗜好和文化。与此相应,从事砂糖贸易的商人大都住在英国,因富有逐渐成为上流阶层,他们当时几乎把持了英国的政治。工人阶级中也开始出现茶歇,工作间歇喝上一杯加糖红茶,补充每天所需要的热量,以省出更多时间从事生产。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

——摘编自刘作奎《改变世界的四种植物》

(4)对英国工人阶级“喝上加糖红茶的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理解正确的是(双选)(     
A.英国工人阶级生产效率得到保障B.英国工人阶级膳食结构更趋均衡
C.英国工人阶级推动社会生活风尚D.英国工人阶级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糖的推力:从分散到整体

材料三:梵文专家季羡林曾注意到敦煌文书里有一个词叫“煞割令”,就是蔗糖。而这个词应该来自梵文Sarkara和巴利文Saekkhara。世界上蔗糖这个词,英文sugar,法文sucre,德文Zucker,显然都来源自这一名称。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甜菜机器制糖业快速发展,甘蔗糖业日渐萎缩,由中国主导的东亚糖业旧格局逐渐瓦解。仅1929年,进口洋糖(以甜菜为原料)高达89万吨,价值银元1.5787亿,超过了中国所有民族工业的产值。

——葛兆光《一种食品、一场战争、一部文献和一幅地图》

(5)综合所有材料,你能从“蔗糖”的发展轨迹中看到哪些人类历史的重大主题。
2023-12-13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经济与贸易(上海15个区试卷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世界近现代部分思想潮流的相关叙述

思想潮流内容世界形势
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提倡积极的冒险精神地理大发现,西方开启早期殖民扩张进程。
社会达尔文主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新殖民主义发达国家在承认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的基础上,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干涉与掠夺。经济全球化,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国际局势缓和与动荡并存。

——依据展文婕《试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影响》、梁童心《社会达尔文主义》、孙迎辉《新殖民主义问题浅析》等编制

从上表材料中信息得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史实对其进行阐释。(要求:紧扣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11-14更新 | 279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6(全国卷老教材)-【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5世纪欧洲人关于印度的历史是模糊的;关于中亚、东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知识则更模糊,更不用说南极洲的存在了。到1763年,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海岸线,包括南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等,欧洲人的知识已超出海岸线范围。这一变化说明(     
A.世界性的人口流动已开始B.新航路开辟客观上促进欧洲社会的转型
C.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掠夺性D.殖民扩张使欧洲人具备新的全球性视野
2023-10-11更新 | 850次组卷 | 8卷引用:黄金卷04(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西、安徽、贵州、广西、黑龙江、吉林、甘肃新七省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哥伦布航海活动没有能像达·伽马那样带来西班牙人所需要的黄金和香料,西班牙人大骂他是“江湖骗子”。但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仍然兑现她对哥伦布的承诺:给哥伦布以“航海司令”的头衔、10%的战利品回报。据此可知,哥伦布的远洋探险活动(       
A.得到民间资助B.蕴含巨额利润C.多以官方为主D.受到王室大力支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