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新航路的开辟对明朝至清中叶的我国民众的生活产生了影响。下列情景中,不可能出现于当时我国民众生活中的是(     
A.玉米成为某地民众的重要粮食B.对外贸易结算使用银币
C.人们坐蒸汽机车去外地旅游D.使用西洋药医治头疼病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茶叶种植在印度的萌芽源于英国博物学对海外经济作物的移植热潮。阿萨姆土生茶树的发现成为了英国摆脱对华茶依赖的关键点。阿萨姆茶叶试验种植与生产获得成功后很快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并带动了印度北部地区以及南部地区的茶业发展。英属印度茶业采用了英国殖民统治背景下资本主义工资制结合半奴隶制种植园的生产和组织形式,大量引进外来劳工成为廉价的非自由劳动力,压低生产成本;加之以英国先进的科学知识与机械技术,实现茶叶种植与加工技术的科学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由此,印茶获取了在国际茶叶贸易上的成本比较优势,但大规模的茶业移民劳工给英属印度的近代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各种因素的交织使其成为了阿萨姆民族分裂问题的重要源头和发展阶段。

——摘自宫珏《英属印度茶业的发展及影响研究(1830-1945)》

(1)根据材料,概括印度茶业种植业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印度茶业种植业的影响。
2024-05-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下·甘肃·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它使神秘的美洲大陆与其他独立的大陆之间产生了混乱的交流与碰撞——美国独立与疟蚊,英国工业革命与亚马逊的橡胶,美洲白银和明朝灭亡的加剧。”对材料中的“它”解读正确的是(       
A.大航海时代世界市场正式形成B.“哥伦布大交换”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C.三角贸易为工业革命积累资本D.商品交流满足了新兴市民阶层的需求
2024-03-18更新 | 26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某学者指出:哥伦布在1492年抵达美洲之后,不仅引发了跨越大陆大洋的人口、商品、文化、制度等的交流,还带来了一种生态环境上的交换,包括物种、疾病(含微生物)生态体系等。该学者重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A.造成美洲原有社会解体B.改变世界人文生态格局
C.促进了全球物种大交换D.推动商品的洲际间流动
2023-11-16更新 | 22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由于地理大发现及早期殖民活动,使国际人口迁移开启了新纪元。迁移主要有三个方向:欧洲向美洲大陆迁移:非洲黑人由于被贩卖大量流亡美洲;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开始迁往东南亚、美洲、大洋洲等地。人口大迁移改变了世界人口格局,很多地区都出现了族群混合现象,其中“族群混合现象”最突出的大洲是(     
A.美洲B.非洲C.亚洲D.大洋洲
2023-05-12更新 | 21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精诚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黑三角贸易”大约经历了4个世纪。除奥地利、波兰和俄国等少数国家外,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以及美国都先后参与了这一罪恶活动,直至1890年7月布鲁塞尔会议作出废除非洲奴隶贸易的决议后才算正式终止。“黑三角贸易”主要发生在(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考古学、遗传学和语言学的研究表明,玉米起源于美洲墨西哥、秘鲁和智利沿安第斯山麓的狭长地带,玉米是从大刍草直接演化而来的,人类驯化栽培玉米至少已有七千年的历史。149211月,哥伦布及其伙伴在西印度群岛发现一种新奇的谷物——玉米,在1494年的第二次航海归来时将玉米果穗作为珍品奉献给了西班牙国王,随着16世纪世界性航线的开辟,玉米沿着新航线开始了它的环球旅行。据科学家的研究报告,玉米传播到世界各地后,在不同环境下产生了变异百出、丰富多彩的类型。

材料二   玉米在欧洲各国文献上首次出现的时间,不能代表玉米最早引进和栽培的时间。因为当时欧洲人主要以小麦和豆类以及稍后引进的马铃薯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并不重要。直至18世纪以后,由于接连不断地发生饥荒,玉米才在欧洲许多国家开始大面积种植。玉米在人类的帮助下,经历了400多年的环球旅行之后,终于在世界适宜生长的地区安家落户,发展成为重要的栽培作物。现在,玉米已跃升为世界上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的第三大谷物粮食作物。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冬屏亚《玉米的起源、传播和分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玉米的洲际传播轨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玉米传播产生的影响。
8 . 咖啡进入意大利时被认为是异教徒的邪恶饮品,受到来自教会的抵制。后来人们发现咖啡具有令人清醒的特征,这与教会清醒禁欲精神有某些吻合之处,加之教皇品尝后发现其气味芳香,又能令人从躁动激烈中冷静下来,于是欣然接受并大力推广,将其定性为基督教的饮料。这说明
A.宗教因素阻碍物种的传播B.咖啡传播取决于教皇认可
C.新物种的传播具有曲折性D.物种传播推动了宗教发展
2022-01-23更新 | 567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统计,我国目前现有农作物中,至少有二三百种是来自国外。宋代以前传入我国的农作物大多原产于亚洲西部,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多为果品和蔬菜,少有粮食作物。明清时期,美洲作物及粮食作物所占比重相对加大,这些美洲作物能够传入中国也得益于地理大发现及新航路的开辟,或是由葡萄牙及西班牙航海者发现美洲大陆后首先将美洲作物带回欧洲后,以欧洲为跳板传入中国,或是传入中国周边地区后再传入中国。概括而言,中国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农作物传播持续了4000余年。

—— 摘编自崔思明《明清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所有的人类历史都在一定的生态背景中展开。1492年,哥伦布开创了跨大西洋的定期物种交流,这一过程最显著的结果是美洲印第安人获得了一大批新的植物和动物,新的农作物在某些程度上拓展了美洲农业的潜力,并使当地人的饮食更加多样。但同时他们也染上了到那时为止他们仍不熟悉的破坏性疾病,包括天花、麻疹、腮腺炎、百日咳和流感等,这些传染病在1500年到1650年间在美洲肆虐,夺去了50%-90%的当地人的生命。南北美洲向世界食品作物库贡献了玉米、马铃薯、烟草、番茄、菠萝等物种。其中一些作物给非洲和亚欧的广大地区造成了革命性的结果。

—— (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至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的来源地、品种和路径的变化,并指出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传入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哥伦布开创的物种交流对美洲社会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当时的中国这种“革命性的结果”是如何体现的?
10 . 16世纪起,新旧两个世界之间出现了动植物物种的大交流。这种交流是双向的、长期的,新大陆的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被引进欧洲与亚洲;旧世界也向美洲传输了许多物种。这主要得益于
A.生产技术革命性变化B.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C.世界紧密地连成一体D.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