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材料二   中国棉产地,以北方平原为多,但是纺纱、织布又因南方气候潮湿,较之北方的干燥,更宜纺织过程中纤维的延伸。于是,棉花由北南运,纺织成品由南方向全国各处销售,遂成为国内贸易的重要项目(山东也有纺织业,产量仍远逊于南方)。江南虽为食米的重要产地,但纺织业吸收了大量劳力,人口众多,以致当地粮食竟不够支应市场,还须由两湖运米接济民食。于是,长江中游运米东下,又成为国内贸易的另一重要项目。

材料三   海路对外贸易,清廷规定以广州为主要口岸,虽然宁波等处也是开埠的口岸,但清廷并不愿意外商进入。清廷的这一态度,在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及其前后中英交涉均坚定不移。清廷所持的理由是便于管理“外夷”,其实重要的因素当在广东的“公行”,亦即独占国际贸易的若干商行,因为它们与清廷内务府的“皇商”有密切关系,不愿放弃这一利润丰厚的特权。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许卓云《万古江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棉花栽培传播的特征。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棉花经济发展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清廷的这一态度”体现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3-11-2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科学家将哥伦布看成是无意间开启了全球范围内爆炸性生物交换的人。在他建立了东西半球的联系之后,数千种动植物物种在大陆之间往来不绝。这是恐龙灭绝以来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历史学家称其为“哥伦布大交换”,它就是意大利有番茄、美国有橙子、爱尔兰有马铃薯、泰国有辣椒,以及中国有番薯的原因。番薯和另一种美洲迁入物种玉米一样,帮助中国走出了灾荒,但它们也引发了另一次灾难。传统中国农业主要关注水稻,这种作物在湿润的河谷地带才能生长。而番薯和玉米能在干旱的高地上生长。成群结队的农民走出去,砍掉了这些高地上的森林,结果就是灾难性的水土流失。淤泥填塞了长江和黄河,引发了导致数百万人丧生的大洪水。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哥伦布大交换”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