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中国商品经济繁荣,使用白银交换成常态。欧洲上流社会、逐步富裕起来的市民阶层对中国奢侈商品怀有极大的兴趣,愿意出高价购买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无论是开辟新航路且广扩贸易的葡萄牙还是西班牙、荷兰,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结构性的贸易逆差地位,为了弥补这种逆差,不得不支付硬通货——白银。因此,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当时全球经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摘编自樊树志《明史讲稿》

材料二   中国白银流通量在1820年左右仍然继续增长,也正值市镇和城市活动勃兴,某些手工技艺(特别是织布、瓷器和印刷)臻于完善。正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城市振兴的背景下,原本以大西洋沿岸为中心的近代西欧的冒险者到东亚海域上来了,首先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又来了荷兰人。这些新来者无非是进入远东的商业流通网,并利用这一地区的繁荣局面。多亏了他们,中国才获得欧洲和美洲的第一批物品的大交流:效率更大的火器、甘薯、花生、烟草、玉米以及借墨西哥大帆船自马尼拉运到远东的银锭。除此之外,还有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显示的并于17世纪确定下来的新方向,其次是自1600年左右起中国和东亚与欧洲科学、技术、宗教的初期接触,开始接近近代气息。而欧洲的这一革命,则促使了以后的社会变革转型。

——摘编自(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17世纪中国白银流通量迅速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6—17世纪中国和西欧之间的贸易对各自产生的影响。
2 . 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非洲人来到北美大陆。伴随这些外来移民而至的还有致病的微生物,天花、麻疹、鼠疫等传染病,印第安人口因此锐减了近95%。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A.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杀手”B.全球化背景下防控疫情需加强国际协作
C.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D.各国应对传染性疾病应该选择各自为政
2021-04-23更新 | 2196次组卷 | 23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届高三4月选考科目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3 . 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重要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昨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方式。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在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革命性的变革?“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对欧洲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历史影响?
2024-04-29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浙江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4 . 通过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更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大势。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8世纪前后的商业贸易网和15世纪前后的商业贸易网




8世纪左右,东西方交流空前发展。
请写出当时亚洲东西两端两大帝国的名称,东端:______;西端:______
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逐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请写出参与下列重要航线的航海家名字,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材料三:



(1)人类自进入文明以来,各国通过特定的制度实现社会治理。依据提示,选择相关制度完成材料一,请按顺序填写字母。
(2)随着不同区域文明交流的扩大,世界格局也随之改变。请根据要求,在上述文本框中填写相应内容。对比材料二中两幅地图的信息,指出欧洲贸易中心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两组图片分别描述了16-17世纪荷兰和中国不同群体的活动和生活日常。透过这些信息,能折射出哪些深层历史信息?请在两组图中任选一组,予简要说明。
2023-06-0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有的一切。”

材料二:图一: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图二: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注:土著人民即原有人民)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材料三:

时间

白人

黑人+混血

土著人民

1490年

0

0

50000000

1570年

138000

共260000

9700000

1650年

725000

815000+64400

91050000

1825年

43490000

4188888+6252

821130

(1)依据相关知识回答,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作出了什么贡献?材料一表明,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试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谈谈导致观点不同的原因。
(3)从材料三中的各种数据可以判断表格所反映的是哪一地区的基本情况?表格中黑人从无到有,逐渐增多。黑人是以怎样的方式移居这一地区的?
2023-06-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六、十七世纪世界贸易体系示意图》


材料二   《清朝全国耕地面积和人口变化表》(部分)   

年代1耕地面积(万公顷)人口(亿)
1661年(康熙元年)5490.2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6081.2
1724年(雍正二年)6831.5
1812年(嘉庆十七年)7913.6

——三民书局《历史(第二册)》

材料三   玉米和甘薯是印第安人培育的两种重要农作物。哥伦布首航美洲时就发现了玉米和甘薯,此后,玉米在欧洲和非洲等地逐渐流传开来。16世纪中期,玉米传入中国,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甘薯约在明朝后期传入中国,又名“番薯”。1594年,福建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到17世纪,甘薯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玉米和甘薯的传入,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1)列举材料一示意图中①和②的主要贸易商品。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带来的重要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并从中分析当时的危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材料二中耕地和人口变化的原因。
2023-07-05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欧洲对外殖民扩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8 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都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欧洲人开辟了多条新的远洋航线。欧洲影响力的扩大有助于全球性的交通、通信和交流网络的建立……在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中诞生了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系。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开辟了多条新的远洋航线”中首次到达印度的航海家,以及“世界性的经济体系”中来自美洲的物种两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材料二 1771 年,阿克莱特在克莱普顿建立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工厂”……至此,工厂化过程已基本完成了,它与机器的使用、蒸汽动力的出现共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又改变了整个社会生活。总之,到 19 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当然,英国工业化也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给后来实行工业化的国家留下了许多深刻的教训。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能够“改变整个社会生活”的原因。举例说明“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并简析“工厂”的出现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不列颠人是第一批发展程度高于印度的征服者,他们破坏了本地的公社,摧毁了本地的工业,夷平了本地社会中伟大和突出的一切,从而消灭了印度的文明……在亚洲社会里第一次出现并且主要由印度人和欧洲人的共同子孙所领导的自由报刊,……从那些在英国人监督下土著居民中间,正在成长起一个具有管理国家的必要知识并且接触了欧洲科学的新的阶层。蒸汽……把印度的主要海港同东南海洋上的港口联系了起来,使印度摆脱了孤立状态,而这个一度是神话中的国度就将同西方世界实际地联结在一起了。

——节选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标题并阐释英国侵略印度的影响。(要求:需有标题,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2023-04-2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新兴的太平洋贸易逐渐推动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这引起把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远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逐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摘编自张顺洪等著《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兴起的主要条件。
(2)依据材料,归纳“大帆船贸易”的主要特点,指出“大帆船贸易”衰落的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帆船贸易”对西欧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2021-10-20更新 | 421次组卷 | 3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对下表所示世界人口变化状况分析的选项正确的是
A.各大洲的人口数量处于持续增长状态
B.世界大战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人口增长
C.欧洲人和具有欧洲血统的人增长最迅速
D.美洲作物传播是促进人口增长的原因之一
2020-09-08更新 | 382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高中历史知识竞赛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