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有西方学者写道:“在人口密集并极易受到疾病侵袭的中美和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口数量有代表性地下降了90%”“殖民当局的慈善态度也无济于事。没有一个帝国政府像西班牙在新大陆的殖民当局那样,持久而徒劳地立法保护天花感染者。”这表明(     
A.病毒是印第安人口减少的主因B.西班牙重视保护印第安人健康
C.该学者极力淡化殖民主义罪行D.气候环境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2 .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人将自己本土的小麦带到北美殖民地进行培育。经过对小麦的数代改良,欧洲杂面的面包里也包含了白面的成分。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A.推动了北美大陆的社会进步B.为欧洲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
C.改变了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D.助推了欧洲饮食结构的改变
2022-11-14更新 | 428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剑桥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将分开的世界连成了一体,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16世纪中期开始,美洲农作物……花生、南瓜、番茄等辗转经由东南亚传入中国,从而引发了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粮食生产的革命”。其中“……”处的作物有( )
A.玉米、甘薯B.水稻、玉米C.小麦、甘薯D.甘蔗、烟草
2022-10-30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10月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题
4 . 美洲在殖民地时期逐渐形成了双亲皆为白人的土生白人群体克里奥尔人、白人与印第安人混血的墨斯提索人、黑人与白人混血的穆拉托人、黑人与印第安人混血的桑博人……这些种族之间再进一步混血形成了100多种组合。这说明(     
A.拉美地区民族矛盾尖锐B.新航路丰富了族群构成
C.美洲各国积极吸纳移民D.新旧大陆文明逐渐统一
2022-10-21更新 | 387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全球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物种之间的交换。据如表可知(     
新旧世界主食作物种类(单位:百万卡路里/公顷)
美洲主要作物旧世界主要作物
玉米7.3稻米7.3
马铃薯7.5小麦4.2
甘薯、山药7.1大麦5.1
树薯9.9燕麦5.5

A.人类世界的经济生活得以丰富B.物种交换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C.美洲人口由于物种交换而增加D.旧世界的饮食结构进一步完善
2022-09-05更新 | 28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欧洲饮食文化在11-19世纪期间,经历了从农业饮食体系向工业饮食体系转变的历程。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冲破了区域性的限制,从而消除了各地区饮食内容的差别,打破了食物原料的短缺状况,改变了传统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形成了营养饮食和科学饮食的新观念,使饮食更讲究食品质量与文化品味;新航路的开辟,使饮食礼仪进一步规范化,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全新的饮食消费文化,进而揭开了欧洲饮食文化的崭新篇章。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史料二   明末美洲作物的引进,产生了一个重大后果,那就是清代的人口爆炸。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1600年中国人口突破1亿,1700年约1.5亿,1800年达到3亿,1850年达到4.3亿。在250年的时间里,人口增加到4倍多,仅靠传统粮食作物是绝对无法支撑的,幸好这批强壮的新作物及时出现,将深山老林和不毛之地,尽数化为粮田。同治湖北《宜都县志》说:“山田多种玉黍(玉米),俗称包谷。其深山苦寒之区,稻麦不生,即玉黍亦不殖者,则以红薯、洋芋代饭。”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

(1)根据史料一回答,美洲新物种外传到欧洲,给欧洲饮食带来哪些变化?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末美洲作物的引进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闵家楠、曹小曙《国际人口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材料二   1990年至2005年期间,世界移民总数增加了3600万,从1.5亿增加1.91亿,其中包括难民。2005年,全世界共有1.91亿移民,其中1.15亿在发达国家,7500万在发展中国家。移民总人数的增长率也一直在上升,从199019951.4%增加到200020041.9%。1990年至2005年期间,发达国家的移民人数增加了3300万,发展中国家的增加数刚刚达到300万。因此,2005年,所有国际移民中有61%的人居住在发达国家。

——冉小毅《中国大陆的人口国际迁移》


(1)从材料一中你能看出国际人口迁移怎样的方向?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地区人口迁入或迁出的原因。
(2)从材料二中你能看出国际人口迁移怎样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的原因。
2022-05-05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财富流向

材料   史学界大都认同1500—1800年为世界历史上的“早期近代”。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商品繁多。按其特性,大体可划分为四类:黑奴;香料、饮料(包括咖啡、茶叶等)蔗糖、烟草;日常用品(包括毛皮、纺织品,染料、瓷器);贵金属(包括黄金,白银)。……

笔者认为,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天平不断向西方(特别是西欧)倾斜。

1513-1780年欧洲从亚洲进口商品的构成(%)

商品名称葡萄牙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1513-15191608-16101619-16211778-17801668-16701758-1760
胡椒80.069.056.411.025.34.4
摩鹿加香料9.00.03
其他香料9.410.917.624.4
纺织品0.27.856.653.5
丁香0.07.7
其他1.44.69.99.017.54.5
纺织品和原丝16.132.7
咖啡和茶叶0.022.9
原丝0.612.3
茶叶0.0325.3

18世纪70年代英法荷进口商品的总价值(单位:百万古尔登)

进口商品的来源英国法国荷兰总计各个进口来源占总数量之比(%)
西半球58.174.115.7147.931.4
亚洲24.59.62054.111.5
注:1古尔登=11.25英镑

——引自施诚《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主要商品及财富流向》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对施诚的这一判断加以论证。
(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1500年前,世界各地的种族几乎是隔离的。殖民扩张后,非洲有了白种人,美洲则几乎集中了地球上所有的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及混血种人。伴随着人种混合的是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人将他们圈养的各种家畜带到了美洲。喜爱果园的西班牙人还将种类繁多的水果引种到了美洲,如橄榄和葡萄。而由美洲印第安人培育的玉米、马铃薯、木薯、番茄、花生及可可等则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到18世纪,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取代欧亚大陆间的或地区间的奢侈品贸易,第一次国际分工基本形成:美洲和东欧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而西欧居主导地位并倾其全力发展工业生产。种族灭绝、黑奴贸易和奴隶制是早期殖民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从一开始,西欧就“得到大部分利益而损害了其他地区的利益”,成为这场国际大分工的最大受益者。

——摘编自丁建定、刘波《世界通史·近代史卷》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观点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0 . 下图反映了1650—1750年早期经济全球化。该图示最适宜用于研究
A.丝绸贸易的盛行B.世界白银的流通
C.三角航程的兴衰D.美洲物种的传播
2022-03-25更新 | 1235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