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2024高一·全国·学业考试
1 . 南美洲有多种类型的混血人种,如卡博克洛人(白人与印第安人混血)、穆拉托人(白人与黑人混血)等。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     
A.新航路开辟B.玉米、甘薯的传入C.黑奴贸易D.欧洲人在美洲建立殖民地
2024-05-1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学考复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综合训练卷03
2 . 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奴隶贸易,奴隶船还给美洲带来了西非水稻,这种水稻在18世纪成为南卡罗莱纳和佐治亚沿海经济的基础。这反映了(     
A.物种交流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B.欧亚作物的传入影响了美洲农业
C.黑奴贸易促进了种植园经济发展D.殖民活动引发了北美的族群变化
2023-12-29更新 | 284次组卷 | 33卷引用:三年(2021-2023)学考真题分类汇编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3 . 近代以来,全球海路大通使全球建立了初步联系,改变了世界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知识的积累使欧洲水手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影响着全世界各个社会。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变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人类群体的大规模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融合。

材料二   美洲土著经历了混乱和破坏:来自东半球的疾病蹂躏着当地居民,有时甚至摧毁了整个社会。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数百万的黑人奴隶被强制移民至西半球,他们在那里做牛做马,在困苦中挣扎,饱受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摧残。

——以上材料均摘自本特利《新全球史》


(1)写出“全球网络”建立的标志。根据材料一,概括这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全球网络”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两个被摧毁的美洲文明的名称,并从族群变化的角度,分析殖民扩张给美洲带来的影响。
4 . 如表反映的是1700—180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情况。1700—1800年,黑种人口增加的原因是(     
年份土著人白种人黑种人合计
170075.0万22.3万2.7万100万
180016万270万400万686万
A.黑奴贸易B.美国独立C.殖民争霸D.民族交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统计,1500年欧洲人口在8000——8500万,1600年人口为1——1.1亿,1700年为1.2亿,1800年为1.9亿,1800年的欧洲人口是1500年的2.3倍。这一时期欧洲人口的增长主要得益于(     
A.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B.新航路的开辟
C.病毒传播途径的阻隔D.电力革命的进行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土豆VS蒸汽机,哪个更伟大?

全球物种大交换过程中,土豆传入欧洲。18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亚瑟·扬游历英格兰东部时看到了一个即将进入新时代的农业世界。因为土豆如此高产,以食物热量的标准来衡量,其最实际的结果就是令欧洲的食品供给增加了一倍。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土豆的到来终于使这片大陆能够为自己供应正餐了。

在亚瑟·扬之后数年,亚当·斯密注意到,爱尔兰人除了土豆没有什么可吃,却依然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因为吃土豆,他们也是欧洲营养状况最良好的人,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的人们,不再会轻易被那个年代最大的杀手——传染病——害死了。亚当·斯密得出结论:“同样数量的耕地将会养活多得多的人口,人口将会增加”。事实证明,土豆被引进欧洲一个世纪后,欧洲人口总量大概翻了一倍。后来有经济学家说:“土豆的引进对近代时期的影响堪比蒸汽机的发明”。

——摘自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土豆VS蒸汽机,哪个更伟大?”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说明。(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7 .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向美洲输出马、羊、葡萄、甘蔗、油橄榄树,向非洲输出小麦、莱豆、白薯、大米和茶叶,并向中国输出美洲品种,如玉米、花生等作物。欧洲人的做法(     
A.加速了亚非国家的转型B.改善了欧洲的饮食结构
C.促进了世界物种的交流D.旨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8 . 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请仔细观察、比较下列两幅地图,探究以下问题。

【对比分析】
(1)对比两幅地图,请您从欧洲商路贸易中心和贸易主体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所发生的变化。
【深入探究】
(2)从图1到图2商路的变化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
2023-06-20更新 | 39次组卷 | 3卷引用:【学考复习】(纲要下)2024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非选择题)
9 . 经济全球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17世纪,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对亚洲航线的寻找,把他们带到了西半球和辽阔的太平洋,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外来的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口大量减少。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对“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推行,使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经过扩大再生产后重新出现在它们的原产地,不同于原有的原料形态,它们统统被饰以知名商标和发达地区的文明气息,以一种更加迅猛的方式征服了它们原来的生产者,从立顿茶叶、箭牌糖果到后来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伴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从18002000年,这一征服全球消费者口味的争夺战几乎无往不利。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至21世纪物质交流的特点。

材料三   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正在发酵,保护主义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坚持协同联动,推动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

——摘编自王慧媞、韩玉贵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我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谈谈你的认识。
10 . 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从欧洲传入的传染病。其中大部分是对传染病没有免疫力的原住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的全球流动B.中世纪宗教传播
C.自然科学的进步D.工业革命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