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经济全球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17世纪,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对亚洲航线的寻找,把他们带到了西半球和辽阔的太平洋,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外来的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口大量减少。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对“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推行,使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经过扩大再生产后重新出现在它们的原产地,不同于原有的原料形态,它们统统被饰以知名商标和发达地区的文明气息,以一种更加迅猛的方式征服了它们原来的生产者,从立顿茶叶、箭牌糖果到后来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伴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从18002000年,这一征服全球消费者口味的争夺战几乎无往不利。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至21世纪物质交流的特点。

材料三   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正在发酵,保护主义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坚持协同联动,推动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

——摘编自王慧媞、韩玉贵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我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谈谈你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个古代文明独立发展,因此在文化上也表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大体说来,印度人重视宗教,中国人重视伦理教化,希腊人追求理性,罗马人注重实用,埃及人讲求来世。当然,这些特点不是绝对的,有些是各文明所独有的,有些则相互渗透。如佛教曾传入中国、东南亚、日本和朝鲜,希腊人曾统治埃及和西亚,罗马人曾领有东地中海和高卢等地区,并给这些地区的历史发展施以巨大影响。

——摘编自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各个人群之间的互动反过来产生了规模空前的交流,这些交流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区域。有一些交流是生物种群方面的: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以及病菌都传播到未曾到达的边远地区。航海探险唤醒了商业贸易的繁荣,为了寻求贸易机会,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8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建立起环球贸易和交通网络。

——摘编自本特利(美)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之时,正值国际格局不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多极化、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亟需改进。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顺应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的需要,符合参与各方的根本利益。其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旨在建成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摘编自苏格《全球视野之“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推动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分析该事件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背景。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玉米和甘薯是印第安人培育的两种重要农作物。16世纪中期,玉米传入中国,初称“番麦”“西天麦”“玉蜀黍”等。最初玉米在中国种植不广,一度是皇家御用贡品,直到18世纪中期,玉米才在中国逐渐推广。甘薯约在明朝后期从东南亚传入中国,因来自番邦,又名“番薯”,万历年间已有相关记载。1594年福建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到17世纪甘薯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玉米和甘薯的传入,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对明清时期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先后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者可视为前者的深入发展。……(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它具有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成深紫色,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

——【英】狄更斯《艰难时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和甘薯在明清时期种植和推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成就。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