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发现美洲”等于发现了美食天堂。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并使饮食有滋有味。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欧洲的本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B.工业化带来的粮食增长使世界人口激增
C.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
D.粮食作物是早期亚欧贸易的主要交易品种
2 . 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从欧洲传入的传染病。其中大部分是对传染病没有免疫力的原住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的全球流动B.中世纪宗教传播
C.自然科学的进步D.工业革命的发展
3 . 美国学者克罗斯比在《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中指出:“(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的,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由此可见,哥伦布大交换(     
A.主导者是欧洲B.范围具有区域性C.结果仅利于欧洲D.内容仅限于物种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料贸易留给后世的遗产毁誉参半。寻觅香料的伟大航行揭开了这个星球的真实地理面貌,并启动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但也是因为香料,欧洲诸势力开始在世界各地攫取据点,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香料不仅将欧洲人送上发现与探索的航程,也提供了最终长成欧洲殖民帝国的种子。

新食物和新贸易模式重新界定了美洲、非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接着他们促使英国崛起,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哥伦布交换也促使欧亚大陆的人口分布改变。在中国,人口从1650年的1.4亿增加到1850年的4亿。长江流域的高地森林被砍伐,以便腾出空间生产蓼蓝和黄麻,种植这两种植物的农民以玉米和番薯为生,因为它们在丘陵地长得很好。

——摘编自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二


人口移动理论认为,从移民移动动机看,人口移动可以分为自愿性移民和被迫性移民。自愿性移民大致为不同程度地基于主观愿望而奔赴海外者:或为躲避专制迫害;或为改善自身的物质境况,谋求致富和发展的机遇。被迫性移民则是违背移民主观愿望在外力胁迫下的人口移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伟大航行”对欧洲和中国的不同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人口移动理论”中所列的两种移民方式。选择其中一种方式,结合15-18世纪的世界历史,分析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情况及影响。
2022-12-23更新 | 299次组卷 | 3卷引用: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等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这一现象(     
A.表明中国全面接受非洲饮食文化B.表明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物种交流
C.反映了亚非文明交流的不公平性D.可用来研究非洲文明落后的原因
6 . 汤姆 ·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 --文中称:“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作者认为近代物种交换(     
A.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B.美洲处于主导地位
C.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D.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7 . 有学者指出,伴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而来的征服战争及殖民统治,拉美土著人口濒于灭种,并引发了流向拉美地区的国际人口迁移浪潮。这一迁移潮流(     
A.推动了不同种族的交融B.阻碍了美洲的社会进步
C.削弱了欧洲文化的影响D.源于欧洲工业革命要求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三角贸易是指一个牵扯到三个区域或港口的贸易名词。它随着殖民扩张的不断深入、世界市场的扩展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以下三幅图依次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初期、17~18世纪、19世纪前中期不同地区的三角贸易情况:



(1)结合图甲和图乙,提炼一个主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2)结合图甲、图丙和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时期的三角贸易对中国带来的不同影响。
2022-07-19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疾病、贸易及交通改变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航行到达美洲,随船而来的还有第一批传教士。此后,大批传教士接踵而至。印第安人频繁地参加传教士举行的各种集体宗教活动,携带病毒的传教士在教堂、修道院和印第安村落之间来回奔波,成为引入和传播天花的导火线。天花“毒性之大使得任何感染此病的人(大部分是印第安人)活不到三天以上”。西班牙人乘机占有土地,并将占有的土地辟为大庄园。庄园由皇家官员和庄园主经营,印第安人沦为债务奴隶,生活变得更不安定。……公元8世纪,天花就已经随伊斯兰征服者传播到非洲,贩奴船往来不断,天花又从西非“出口”到了美洲。

——摘编自刘去非《1617世纪西葡殖民时期美洲天花大流行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二   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和地区更紧密地连为一体。到了19世纪末,一批新兴工业国家崛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尽管仍为世界第一,但所占份额却从1860年的20%降至19%,1913年更是跌到了13.1%。……在世界贸易所占份额中,美国为12%,德国为13%,法国为9%。由于技术的突破及资本的扩张,发达西方国家成了世界的“城市”,它们输出工业品、技术和资金;亚、非、拉美广大殖民地附属国成了世界的“农村”,主要输出农产品和原料这些“初级产品”。

——摘编自《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天花在美洲大量传播的途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垄断时期”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结合所学说明这一时期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内容。
2022-07-1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在美洲的加利福尼亚,1769年时只有3种外来植物,但1个世纪后,就有了91种外来植物,其中欧洲植物占了当地总植被的一半。1877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带,有153种不同的欧洲植物,50年后,潘帕斯草原上只有1/4的植物是原生植物。这一现象反映出(     
A.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加深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美洲农业耕作方式发生改变D.各洲文明双赢的契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