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新航路开辟后的几个世纪,西班牙、英国等西方国家都曾制定计划,派出诸多科学探险队在全球范围内勘探和引种高价值的食用、药用等经济植物。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实用科学以增强国力B.推动物种的交流与交换
C.践行殖民扩张以拓展疆域D.密切与海外市场的联系
2 . 哥伦布到达美洲后,许多欧亚非地区都开始使用和消费来自美洲的产品;除此以外,还有橡胶等经济作物以及鳄梨等水果也出现在旧大陆。据此可知,美洲的发现(       
A.使世界市场以欧洲为中心B.使三角贸易区域扩展
C.促进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D.扩大了世界贸易范围
2023-06-1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部分校、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15世纪后,全球出现了一次洲际人口迁徙大浪潮,欧洲移民率先流动,随之触发了非洲和亚洲的人口外移,美洲成为人口主要流入目的地。这次人口迁徙浪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B.世界人口的过剩
C.海上丝路的扩大D.世界族群的交融
4 . 如果没有物种引进,我国大小餐馆和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西红柿(番茄)炒鸡蛋、土豆烧牛肉以及八大菜系中的川菜和湘菜等都将不复存在。番茄传入中国的路径是(     
A.美洲一欧洲一中国B.美洲一西亚一中国西北
C.欧洲—亚洲—中国D.美洲一印度一中国西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蔗糖起源于亚洲,1430年,葡萄牙与意大利商人将蔗糖种植引入到马德拉群岛(非洲西海岸),随后扩展到其他大西洋岛屿。16世纪初蔗糖被引入到巴西,从而使其在整个近代早期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商品。这反映出(     
A.新航路开辟促进早期全球化发展B.物种的跨洲际传播具有单向性
C.物种交流改变了殖民地经济结构D.欧洲殖民者开始主导世界市场
6 . “ 咖啡树原产埃塞俄比亚,咖啡饮料大概在1400年左右在也门的摩卡市发展出来。1500年时,这种饮料在阿拉伯半岛已到处可见。咖啡馆诞生于中东。……巴黎的普蔻咖啡馆是文艺界人士的交流中心,伏尔泰之类人士就在这里讥刺贵族的可笑可恶。”这体现了(     
①咖啡伴随着新航路开辟传到世界
②伏尔泰推动了法国民族意识觉醒
③欧洲已成为世界政治文化的中心
④咖啡馆逐渐成为社交的重要场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哥伦布在1494年1月的报告中写道∶“如果移植在这里的少量葡萄藤会生长成熟得与种下的小麦一样快,那就可以相信这个地区不会缺乏安达鲁西亚和西西里所出产的一切,包括甘蔗。后者我们在这里也栽种了一些,也生长得很好。”这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     
A.开启了殖民扩张B.丰富了原住民的物质生活
C.促进了物种交流D.导致了农产品的价格下跌
8 . 下图反映了1650—1750年早期经济全球化。该图示最适宜用于研究
A.丝绸贸易的盛行B.世界白银的流通
C.三角航程的兴衰D.美洲物种的传播
2022-03-25更新 | 1238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福建是玉米最初的传入地之一。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有限的沿海平原地带早已被开垦殆尽,人们在生存压力下不断涌向山区。山区自然条件复杂,人们在通过梯田等形式争取更多土地利用空间的同时,也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实行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的方式。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地无闲隙的土地利用特征,为玉米进入增加了竞争难度。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玉米在福建本土虽没有成为优势作物,却凭借福建移民在湘赣、川陕等地山区获得了绝对优势。江西境内以闽粤为主的移民以维持生存为目的而种植的玉米在客观上推动了传播进程,并通过人口的进一步流动,将玉米从江西传入湖广、贵州等地。

——摘编自韩茂莉《玉米种子如何传遍全中国》

材料二   19539月,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正式提出了应该大面积播种玉米的倡议。在赫鲁晓夫看来,解决苏联农业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发展畜牧业,而“畜产品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足够的粮食”,大规模种植玉米无疑是解决该问题的捷径。自1954年至1962年,苏联玉米播种面积从430万公顷扩大到3700万公顷。扩种玉米对发展畜牧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集体农庄庄员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高寒的西伯利亚不适宜玉米的生长,产量很低,不少地方一无所获。玉米播种面积的扩大影响了小麦生产,破坏了传统的牧草生产,造成粮食减产、饲料不足。在广大干部群众的抵制下,“玉米运动”逐渐低落下去。

——摘编自孔凡方《赫鲁晓夫与“玉米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从海路传入中国后主要的传播路径,并分析玉米没有在福建成为优势作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掀起的“玉米运动”的特点,并对该运动进行简要评价。
10 . 14--16世纪是欧洲名副其实的“香料时代”,“无论香料的到达如何迅速、频繁,也没有缺乏买主的风险",而17世纪后,香料失去了昔日的神秘色彩,"香料时代”走向终结。这是因为17世纪后
A.美洲种植园经济得到发展B.欧洲完成了对香料的移植
C.威尼斯的香料垄断被打破D.欧亚直接贸易已广泛展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