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旧石器时代晚期比起早5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初期来,技术要先进得多,发展起一种所谓的“石刀技术”,如以兽骨、兽角或燧石为尖端的长矛和装有骨制或木制把柄、石制刃口的刮削器。每一个男子和妇女都掌握适合自己性别的一切知识和技能,并相应地发挥各自的作用。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妇女采集水果、坚果、谷物,挖掘块根植物和昆虫,而男子捕捉小动物和鱼类。随着工具的改进,男子能组织起大规模的狩猎团体,杀死大动物,而妇女却仍留在住地附近从事采集、照料孩子和烧煮食物。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农人扩展自己的耕植领域,并试图增加自己土地上的单位产量,在这一过程之中,却发现自己的那一大死敌愈变愈强悍,而且随着一代代时间过去愈发严重:那就是报酬递减法则。甚至连俄罗斯的大草场,也没有无尽的量能可供小麦生产。多少世代以来,中国人也已将任何适合栽植稻米的大块土地开发净尽,除非将山也铲平,再无余地可耕。美洲食用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等)的最大好处在于它们往往不会与旧世界作物竞争,反而与之互补。1492年之前原本因沙质、不毛或其他种种因素被视为无用之地,如今有这些美洲植物进驻,也能栽种粮食。1780年代,英国农经作家杨格写到:“如没有玉米,就必须休耕;休耕,众人就饥饿不足。任何乡间居民,若有此作物可以仰赖,可以为小麦季作准备,同时还可以让他们的牲口肥壮,就等于拥有一大宝物。”

——摘编自[美]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1)根据材料一,概述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世界”应对“报酬递减”的有利条件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024-01-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十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历史试题
2 . 16世纪初,天花从西班牙殖民者那里开始传入北美。后在北美各地的印第安人中流行,休伦人遭受的打击极为惨烈,1634—1640 年人口数量从3 万下降到1 万。到17 世纪中叶,休伦人走向了灭绝,只留下了一个以其命名的休伦湖。这反映了(       
A.疫病流行打击了美洲文明B.殖民掠夺使美洲人口减少
C.列强殖民扩张竞争的激烈D.新旧大陆的联系不断增强
3 . 新航路开辟后,流入美洲的欧洲移民,从最初的官兵、探险家、神甫和罪犯,发展到他们的家属和一般劳苦大众,并且移民主要来源于西、葡、英、法、荷等国。这反映了当时(     
A.欧洲国家内部矛盾激化B.美洲国家社会经济结构日益趋同
C.国际移民途径呈多元化D.殖民扩张助推美洲人口结构变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19岁时,我依靠自己的资金,组建了一支军队,通过它解放了共和国……人们推选我为执政官以及联邦的三巨头之一。

2.我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发动了很多次的海上和陆上的战争……取得胜利时,我教免了所有祈求饶怒者……大约500000罗马公民在军事上效忠于我。

……

19.我建造了元老院以及……阿波罗神庙。

……

23.我把近30000名逃离自己主人并以武力对抗国家的奴隶交给他们的主人接受惩罚。

28.我在阿非利加、西西里、马其顿,在西班牙行省,在亚该亚行省、亚细亚、叙利亚、纳博讷高卢以及皮西迪亚建立了军事殖民地。另外,我还在意大利建立了28个殖民地,它们在我有生之年变得强大繁荣。

——摘编自《奥古斯都神的功业》(罗马神庙有关奥古斯都·凯撒的墓志铭)

材料二

古罗马的扩张使欧洲从部落、民族分割隔绝的状态逐渐转变到相互交融。这种交融充满了战争、冲突,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灾难伴随着整个过程。

从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主义征服活动。人类结束了几大洲在古代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活动空间得到迅速拓展。世界产业链分工不断扩大、完善,商业内容不断增加,世界范围内人口流动不断加速,世界市场的范围越来越大,世界市场的规则也越来越多。

两次世界大战以战争的方式把全世界纳入统一的发展轨道上,使得人类的命运在世界范围内以联盟和敌对的状态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类命运已经息息相关,哪一个国家或民族企图以绝对的强力,而自己能够全身而退地将灾难加诸对手,都是不可能的。

——摘编自程美东《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人类命运》


(1)指出材料一在探究古罗马发展史上的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文明的交流或发展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彻底改变了中国饮食的口味特征,并且进一步影响了中国的族群认同、审美取向和符号象征体系”,该作物最有可能(     
A.是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B.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
C.原产于拉丁美洲的秘鲁和巴西D.明朝时传入中国
6 . 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的记载意大利玉米种植的两则史料。这两则史料可用于(       

A.研究新物种的引进价值的变化B.分析欧洲与亚洲间的物种大交换
C.印证价格革命降低农产品价格D.准确把握玉米传入欧洲的时间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以后,新旧大陆之间的接触与联系使得新的生物物种相互流传,特别是起源于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不仅改变了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生活方式,而且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加。旧大陆的马、牛、羊等动物来到气候适宜、水草丰足的新大陆,其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能提供的牧养量,地表植被逐渐遭到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殖民者大量种植于美洲的经济作物如烟草、可可、棉花等,导致原本茂密的原始森林破坏。巴西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在葡萄牙殖民者到达之前,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今天,巴西北里奥格兰德州已经没有原始森林的痕迹了。

——摘编自白小红《从生态环境视角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8 . 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哥伦布于1493年首次把甘蔗带到北美洲,葡萄牙人在巴西的甘蔗产业极其成功。后来,甘蔗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脚步,进入菲律宾和太平洋群岛,此后蔗糖进入千家万户这一变化(     
A.反映出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B.促进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快速发展
C.是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兴盛的结果D.说明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末,为了追逐香料贸易的巨大利润,在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的资助下,葡萄牙人向东方进行扩张,建立起欧洲——(印度)果阿——马六甲——澳门航线。这条航线最初主要是把马鲁古群岛(摩鹿加群岛)所产的香料运销到欧洲和中国。此后,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纷纷向东扩张,把来自东南亚的胡椒、肉豆蔻、丁香等香料成批运销到欧洲和中国、日本等地,并通过马尼拉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之间的“大帆船贸易”又传播到美洲,使亚洲市场与欧洲、南美洲连接在一起。

——摘编自许序雅《香料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物种大交换”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11-27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英国人发现印度殖民地的杜阿尔斯-特莱区的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这预示着一条新的财富之路。他们就认为:“土壤、土地类型和气候、温度使我相信茶树能在这些较低的山坡上茁壮成长。”殖民政府野蛮地将当地居民全部赶走,没收了耕地,砍伐了森林。由此可见,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A.解决了人地矛盾突出问题
B.改变了区域饮食结构
C.对历史发展产生双重影响
D.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