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航路开辟使“文明舞台限于亚欧大陆的格局归于终结,东西方开始进入了一个互相认识的全新时期”。材料中的“全新时期”的含义是(     
A.世界市场雏形出现B.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掠夺
C.东方完全落后于西方D.东西方文明间的冲突加剧

2 . 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使医疗技术水平提高B.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
C.新航路开辟使交通更便利D.工业革命使种植技术提高
2024-01-06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7世纪,在西属美洲殖民地的上层社会中,女士以穿着中国丝绸为时尚,官员和富裕人家热衷于收集中国式的家具。这反映了当时(     
A.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B.新航路的开辟丰富了美洲民众的生活
C.中国的丝绸与家具受到美洲的欢迎
D.传统陆上丝绸之路推动了中西方贸易
4 . 地理大发现将世界逐渐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德】马克思

材料二   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一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地理上的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洲市场的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分析“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来往于中国和墨西哥之间。自1571年航钱开通后,仅20年间约有3000吨白银流入中国。这一现象表明太平洋航线的开通(     
A.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B.直接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表明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出现了飞跃D.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创造条件
2022-07-10更新 | 847次组卷 | 58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000吨;两者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吨或10000吨。因此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这表明当时中国
A.处于世界经济的中心B.积极拓展对外贸易
C.传统手工业具有优势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7 . 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新兴的太平洋贸易逐渐推动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这引起把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远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逐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摘编自张顺洪等著《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兴起的主要条件。
(2)依据材料,归纳“大帆船贸易”的主要特点,指出“大帆船贸易”衰落的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帆船贸易”对西欧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2021-10-20更新 | 421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宋代传入中国,因其满足人们衣被之需而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广到明代已遍及全国各省区。清朝中叶,棉花种植继续向更广大区域扩散,同时又向着适宜的地区集中。手工棉纺织业也从发达的江南几乎广布全国各州县,呈现出时人所称的“棉花,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的景象。

——摘编自罗萍《城乡产业互动与近代内地民族棉纺织企业的发展》

材料二15世纪末,棉花开始成为“全球商品”,一张由资本主义编织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渐产生,即“非洲提供劳动力、美国出产原棉、欧洲(以英国为主)进行棉纺织加工”。到1830年,全美有100万人种植棉花,其中大多数是奴隶。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已选育出一批适应于机械采收的优质棉新品系,主要指标均达到或接近国际棉花贸易的最高标准。中央一直很重视新疆棉区的发展,在新疆棉花生产、流通中给予优惠政策。截至2020年,新疆棉花总产、单产、种植面积连续26年位居全国第一。主要产棉区农民收入的50%70%来自棉花种植,棉农的收入不断增加,新疆正以棉花产业为引领促进乡村振兴。

——摘编自程文明等《乡村振兴下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棉花成为“全球商品”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自从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率领船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的卡里库特,葡萄牙便开始了在东方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它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
A.建立商站,控制商路B.设立总督,分而治之
C.贩卖鸦片,掠夺财富D.分割领土,扶植傀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Anronio Alberez de Ahren的《Extractohistoria》所收的1637年(崇祯十年)文书说:从墨西哥经过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白银是大量的,另一方面,从墨西哥走私到西班牙的白银,转运到英吉利人、法兰西人、荷兰人、葡萄牙人之手,然后由葡萄牙人输送到东印度,最后流向中国。这表明
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西欧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C.墨西哥曾是白银流动的主导者D.世界基本形成全球贸易网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